6月22日 我来讲个故事: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
当时元朝统治中国,将百姓分为四等 。蒙古人自然贵为第一等,而南宋境下的百姓就是第四等。在他们眼中我们南人就是贱民,当时有很多不平等:蒙古人可以不需要劳动就可以享有汉人和其他民族的所有财产(我感觉蒙古人就像奴隶主);杀一个南人只需罚交一头毛驴价格相等的烧埋银即可;汉人还不能有名字,只能以出生日期为名(我一直搞不懂,汉人取名字又损害了元朝什么利益?);蒙古人害怕汉人起来反抗,毕竟汉人人数远超他们许多,因此还禁止汉人拥有铁器,连一把菜刀也必须几家合用;最为变态的是这条规定,谁家姑娘出嫁,第一夜必须送给蒙古人。
元末的一句民谣,但是引用有错误并且不完整。传说中这个民谣的完整版本是:休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这句民谣的来源,记载于崇祯年间何乔远撰写的《名山藏》:元末时,韩山童倡言天下即将大乱,弥勒佛就要下凡,明王将出,江淮的民众于是骚动起来。元朝政府要开掘黄河故道,韩山童于是暗地里刻了一个一只眼的石人,背上镌有“石人一眼,天下四反”,埋在黄河故道上。开掘河道的民工挖出石人后非常惊诧,这时和韩山童早就预谋好的刘福通,和他的伙伴杜遵道、盛文郁、罗文素等就告诉民工们,韩山童是宋徽宗的八世孙,应当坐天下;刘福通则是宋代名将刘光世的后代,来辅佐韩山童。他们聚集三千人于白鹿庄,杀黑牛、白马,誓告天地,相约起兵,以红巾为号。“石人一眼,天下四反”这件事,并未见载于其它史料,何乔远撰写的《名山藏》中不少事件的真实性也是受到质疑的。从《名山藏》有关元末农民起义的记述来看,何乔远对元末历史缺乏研究和严肃性,有不少矛盾之处。《明史》对他评论是:“乔远博览,好著书。尝辑明十三朝遗事为《名山藏》,又纂《闽书》百五十卷,颇行于世,然援据多舛云。”指出了何乔远在史料证据上的不严肃。综合《元史》《明史》的记录,做一个简单的梳理,当然其中是没有“石人一眼,天下四反”这件事的。
韩山童是小明王韩林儿的父亲,韩山童的父亲因为传播白莲教被谪徙永年县。韩山童继续着父亲的传播事业,游走于河南、江淮一带。他倡言天下即将大乱,弥勒佛就要下凡。颍州人刘福通,和他的伙伴杜遵道、盛文郁、罗文素趁机制造舆论,说“山童,宋徽宗八世孙,当立中国”。他们聚众杀黑牛、白马,誓告天地,相约起兵,以红巾为号。刘福通率众起义,韩山童则被县吏逮捕杀害。韩山童的妻子和儿子韩林儿去向不明。刘福通处死杀害韩山童的凶犯,迅速派人分头组织人马。于是,头裹红巾的红巾军宣告成立。攻下颖州,占领罗山、真阳、确山、舞阳和叶县。与此同时,河南、江淮一点的民众纷纷投奔红巾军,士兵人数达十余万,与徐寿辉、郭子兴的起义部队一起成为摧毁元朝统治的重要力量。当时汉族百姓完全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至元八年,黄河泛滥,沿岸百姓流离失所,沦为难民。脱脱为了彻底治理黄河,开辟南北水路,强征15万民工和庐州戌军2万人挑河筑堤,搞得是民怨沸腾。在这些民工当中,其实很多是信奉明教的信徒。他们暗中宣传明王已经出世,说什么天下就要大乱,只有明王才能拯救大家。刚开始,许多人将信将疑,但是这种言论一传十,十传百,没有几天,传遍了整个民工营,渐渐的,许多人也就相信了。
又过了几天,民工营中又传出一个民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没有几天,15万民工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当时民工们自然知道“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意思,但是谁也不知道前半句“石人一只眼”到底是什么含义。直到有一天,民工们正在埋头苦干,突然,有一个人大叫起来,像是挖到了什么不寻常之物。众人听到叫声后,好奇地围了过来,七手八脚地将这东西挖上来一看,原来是个石头人。众人纷纷上前,把石头人擦拭干净,不由地吃了一惊。原来这个石头人脸上只有一个眼睛!接下来的情景相信大家在电视剧中时常看到:正当大家议论纷纷,不知道怎么回事的时候,一般来说,这时会有一个见多识广的长者仔细看看石头人,然后说道:“这歌谣中石人一只眼不就说的是这个吗?”众人闻言后,纷纷点头附和。这位长者再登高振臂一呼,“兄弟们,元朝政府逼迫我们强修黄河,害得我们是家破人亡,这日子没法过了。今日天意如此,我们不如就反了吧?”“对,我们反了吧。”“对。”“竟然天意如此,反了。”……底下众人纷纷响应,就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起义马上就要爆发了。
当然这不可能是什么天意,完全是套路啊,历史上不知道玩了多少回。这个歌谣肯定是明教首领韩山童和刘福通事先编制好,让信徒们暗中传播开来,至于这个石头人,肯定是他们事先派亲信埋好,再等民工第二天亲自挖出,让他们相信这是天意,要让这些民工跟随明教起义。这个把戏虽然没有什么新意,但是在封建社会还是屡试不爽的。毕竟当时百姓还未开化,总是被统治阶层用“’天意”糊弄着,皇帝说自己是“天子”,圣旨第一句就是“奉天承诺……”因此,韩山童与刘福通决定也以“天意”来糊弄百姓,帮助自己起义。按照史书上的记载,韩山童与刘福通等人在颍州(现今安徽阜阳)颍上县聚集了3000人马,杀黑牛白马,誓告天地,正式宣布起义。他们打出的口号是: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辍耕录》)
韩山童还自称为宋徽宗第八代世孙(大宋皇帝不是姓赵吗?也不知道他是怎么自圆其说的)。刘福通也成了宋朝大将刘光世的后代。于是,众人一起推举韩山童为明朝的明王,暗中联络各方教众,以头裹红巾为号,约定时间起兵造反。可惜,不小心走漏了风声,导致元朝突然派兵前来镇压,韩山童不幸被捕牺牲,他的儿子韩林儿乘乱逃了出去。刘福通带领众人冲出重围,整顿队伍,占领颍州城,民工大起义就这样正式爆发。
大明肇始,朱元璋大宴群臣,总结大明成功经验,汇总大元失败教训,其中有最重要的一条:“(元朝)以宽纵失天下”。
太宽纵,不是管的太宽,相反,是什么都不管,只要把税收齐了,你们爱咋整咋整,是死是活,我们不在乎。文字狱?懒的搞,其实想搞也搞不懂;案件堆放在堂上,懒得判,监狱里没有几个人,百姓很多年没见过开刀问斩,丧失了很多全民娱乐活动;江山是抢来的,或许有一天也会被别人抢走,蒙古人的习性就是信马由缰,逐草而居。统治到了后期,统治者的思想有所转变,慢慢觉得管理这帮恭顺的农耕者要比管理一群游牧者要来的轻松,税收更有保障,耶律楚材的继承者们也鼓动唇舌,让统治者们知道了笼络民心的好处。恰如此时,元末黄河水患爆发,三天两头决口,人民流散,经济凋敝,丞相脱脱比较悲天悯人,也是耶律楚材政策的继承者,他认为应该以工代赈,防止流民造反,早日治理好水患,保住农田的收成,就是保证了朝廷的税收,同时还笼络了人心,一举多得。元朝统治者同意了脱脱的建议。
当你初期打着“屠城”的口号残暴的攻城略地时,汉地百姓都很怕你;当你对百姓不那么尽心尽力的时候,统治也还比较稳固;当你开始思考着该笼络百姓时,老天爷就发笑,你的江山就快要没了。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水患和天气等其他灾荒,在各地都有小规模爆发,于是各地都有抢粮食之类的小型骚乱,但大家各自为政,都难以成事。脱脱的治黄大型基建项目征发了15万名各地劳工,基本上都是来自于水患严重灾荒区,以工代赈嘛,在这里好歹能让你吃上饭,统治者的居心是好的,目的也是造福百姓,未必不佳。1351年,当这15万灾区青壮男丁在工地上成功会师后,大家终于可以交流各地的小规模战斗经验了,最后得出了一个很重要的结论,老辈人都说元兵猛,原来?不过如此!在灾区中一直扎扎实实搞明教传播的明教首领们发现了一个事实,他们中的很多教众也混迹于工地上吃官饭,工地庞大的人口基数特别利于传谣,便加紧了造谣传谣的进度。工地上很快就流传“明王”即将降临人间,解救世上普罗大众,第一阶段很成功,人们除了吃饭干活,就爱聊这个话题。
明教领袖韩山童和弟子刘福通觉得是时候了,便暗地把一个石人经过旧化处理,卖入沙中,第二天工地上就成功挖出了这个埋藏千百年的神奇石人,石人只有一只眼睛,背后还刻了一行文字:“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大别山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