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日课149丨如果你的朋友背叛你,不要怨别人
今天是孟子日课第149节。欢迎你留言交流。
逢蒙学射於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
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
公明仪曰:“宜若无罪焉。”
曰:“薄乎云尔,恶得无罪?
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
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
问其仆曰:'追我者谁也?’
其仆曰:'庾公之斯也。’
曰:'吾生矣。’
其仆曰:'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
曰:'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
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为不执弓?’
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
曰:'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
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后反。”《孟子·离娄下24》)
羿善射。逢蒙跟羿学射箭,把羿的技术都学到手了,他便想,天下只有羿的射箭技术比自己强,于是就把羿杀死了。孟子评论此事认为:
逢蒙害师父,固然罪不容诛;羿教人射箭,反招杀身之祸,这事他自己也有罪过。
公明仪就说:
羿被逢蒙所杀,他好像没什么罪吧?
孟子说:
只是罪不大罢了,怎么能说没有他自己的罪责呢?
孟子为了说明羿之有罪,举了春秋的一个故事来论证。
春秋时,郑国派子濯孺子侵犯卫国,卫国便派庾公之斯追击他处境。子濯孺子说:
今天我的病发作了,不能举弓射箭,我活不成了。
又问车夫:
追我的是谁?
车夫说是庾公之斯。子濯孺子高兴地说:
是他,我就死不了啦。
车夫听此很纳闷地问:
庾公之斯是卫国有名的射手,你反而说死不了,为什么?
子濯孺子说:
庚公之斯是跟尹公之他学的射箭,尹公之他是跟我学的射箭。尹公之他是个正派的人,他选择的朋友也一定正派。
子濯孺子做出推断的依据,不是庾公之斯的射技不好,而是他的人品正派。庾公之斯追上来后,果然问:
先生为什么不拿弓迎战?
当他听完子濯孺子的解释,便说:
我如今的射技都是您传授的方法,我不忍心用您的箭术反过来害您。但是我今天是奉君之命而来,乃公事,也不能放弃。
于是,抽出箭,在车轮上敲去箭头,发了四箭,就回去了。
庾公之斯的做法既不废君上之命,又保全了师友之情。金,是箭镞。四矢,叫做乘。
这就是春秋贵族精神,读《左传》,这类故事随处可见。孟子在本章以此为例是说明为人处世,交友要慎重。倘若交友不慎,出现背信弃义之行为,只能怨你自己遇人不淑。赵岐注曰:
求交取友,必得其人,得善以全,善凶获患;与凶人善,必获祸。
另一方面,古代传说中叫羿的人有三个,都善射。一是舜时射日的羿。一是帝喾时的射师。三就是本章提到的夏代有穷国的君主后羿,他篡夏位自立,荒淫无道,喜好田猎,不恤民事,信任其相寒浞。寒浞乘其田猎之际,派逢蒙射杀之。
羿自身不正,也难教出正派徒弟,最终遭到反噬,也就能理解了。
有人可能会问:庾公之斯置国家大义于何处?其实很简单,心中没有亲情、师友等基本的底层道义与良知,能懂得国家大义吗?(论语日课325:亲亲相隐,不仅是儒家价值,也是普世价值)正如张居正所言:
盖人之处事,奉法之公私,与存心之厚薄,迹若相悖,而机实相通,未有交游之间,忍于背义,而事使之际,独能尽忠者。
欢迎你在留言区交流。别忘了把今天的内容转发给你的朋友。在这里,读懂中国经典。
温故知新
家风传承
回复关键词“论语”,进入论语日课的学习
论语温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