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庆幸我做对了这件事 | 星宝故事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星宝故事,便是一个美国家庭充满挣扎和痛苦的早期干预之路。
作者/Joe Acosta
编辑/嗨脑仁
原本憧憬着Cameron将在完成学前教育之后进入这所学校,并顺利完成接下来9年的学业。之后回想起来,才明白,有时候我们需要被迫接受“计划赶不上变化”。
Joe总会在放学后偷偷溜进儿子的教室,躲起来之后就大喊他的名字,这时Cameron会疯狂地扫视房间,直到找到自己的父亲,随后便会以飞快的步伐跑向Joe,仿佛那一刻他们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一对父子。
从表面上看,一切都将按部就班也很完美,但父亲节那天Joe在教室里看到的一幕却打破了这份甜美的宁静。
尽管看起来Cameron并不为此感到难过,但Joe能感觉到他是不开心的。他明白这一切不是学校的老师或同学排挤他造成的,因为老师们和同学们都相处得很融洽,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
和往常一样,Cameron在听到父亲喊自己的名字后便跑过来,一起吃早餐时Joe注意到,班里大多数孩子都和他们的朋友在一起,而自己似乎是儿子唯一的朋友,没有一个孩子与他互动,哪怕是相互点点头或眼神交流都没有。也是在那一刻,他意识到Cameron可能难以和同龄孩子进行正常的交流互动。
离开时,Joe脑海里儿子独自一人坐在喧闹的教室里的画面一直挥之不去,他为此感到十分悲伤与难过,并决定,自己作为父亲,该争分夺秒地为孩子做些什么。
即使学校里揪心的一幕幕逐渐击破Joe的心理防线,但他仍怀抱一丝希望。
父亲节过后,Joe开始抽出时间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但每次看到自己的孩子独自一人,无法融入集体,心里就像有块大石头似的,重重地悬着,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么。
渐渐地,Joe发现Cameron在学校中对自己越来越依赖,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自己身边,或需要确认父亲是否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
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挣扎,痛苦笼罩着Joe,终于有一天,他鼓起勇气问自己“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再从现状中获得成长,那会怎么样”,虽然难以接受事实,但Joe决定是时候不得不这么做了。
当他在教室里大声尖叫或有一些过激行为时,同学们会嘲笑他,这反过来会加剧他的过激行为表现。更糟糕的是,他总是会发生一些意外状况,因此需要额外的监督。
这让Joe意识到,他们不能指望孩子在这种环境中学会如何适应,大多数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无法在正常的课堂环境中学习,这所学校可能不再适合Cameron了,他需要的是一所能够满足他特殊发展需求的学校。
但看到Cameron在学校如何受到发展障碍的挣扎和煎熬之后,Joe和妻子决定为了孩子的未来,他们不得不这么做,如果不这样做,孩子将是受害最深的那个人。
接受几个月的干预训练之后,Joe目睹了一切都在慢慢变好。
Cameron不但言语发展有了进步,能与人正常沟通交流,社交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学校中,他不再自己独自一人呆坐,也不再目光无神呆望,他开始与同学互动,与朋友共同用餐,参加集体活动……
在学校中他不再只有父亲一个人可以亲近,而是成为了同龄人中很重要的一份子,放学后他不再像往常一样听到父亲的呼唤之后就冲出门外,而是向朋友们握手、拥抱道别。
Joe重燃信心,因为孩子不那么需要自己了,他拥有了自己的小天地。
而Cameron,他有了亲密的、不可替代的很多好朋友,学校对他而言便是第二个家,他能够向父母提出在自己生日时要与朋友们共同度过。
在教室外,面对Joe的离开,Cameron不再紧握父亲的手迟迟不肯松开,相反,他把父亲推向门口说,“好了,再见爸爸,你先走吧,朋友们在等我了”。
要接受自己的孩子是孤独症患儿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因为害怕他们需要因此过不同的人生,害怕他们的生活缺少更多样的精彩,害怕要面临更多的挑战……
这个过程也许也是一场别样的修行吧,在不断向前行进的路途中,总是会有新的惊喜和希望,就像Joe看到儿子Cameron慢慢融入集体后重燃希望一样。
这一切的转折点在于Joe及时意识到,当孩子的发展遇到问题时,不能期望孩子日渐适应现状,而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作者:Joe Acos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