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10多位乒乓高手交流后,我总结到了拧拉技术的3个关键点!
正文1030字,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建议先分享后阅读!
最近十多年,乒坛进入到了反手发动的时代。
在国内,王皓彻底掀起了反手发动的新时代,随后张继科、梁靖崑、林高远、樊振东等人在学习王皓的基础上再探索,反手时代趋于纯熟。
而开启反手时代最直接的敲门砖,无疑就是那板反手台内球的拧拉技术。
关于反手拧拉,比较有认可度的说法是,最先被捷克横板选手科贝尔使用在比赛中,因此他获得了“拧拉之父”的称号。
上世纪末,刘国梁在自己的技战术体系中加入了一板直板横拉,主要解决反手位下旋球的起板问题,随后马琳等人更进一步,直板横拉技术更加纯熟。
王皓是最彻底的实践者,他在反手方面的造诣登峰造极:
台内:拧拉、直板横打式搓球、摆短、翻挑、贴......
近台:连续攻、弹击、撕、吸......
中台:反手连续拉攻、两面摆速......
远台:对攻对拉
这就形成了台内、近台、中台和远台一体化、多层次的功防体系。
回到最初那句话,打开反手体系最关键的一项技术,恐怕就是那板反手拧拉。
王皓、张继科、樊振东等人的反手拧拉,各有各的特点。接下来,就来和大家再聊一聊,拧拉这项技术的关键点在哪里。
01
不是所有球都能拧拉
从击球合理性的角度出发,我们明确一点:不要执着于某项技术,根据不同的情况,去选用最实用最经济的技术。
曾经看到过这样的景象:
有的球友非常喜欢反手拧拉这项技术,于是特别转的下旋球ta也要拧,最后拉不起来撞网。
这时候难道不是搓一板更加实用吗,即便你把板型立起来从侧面拉,避开了特别强烈的下旋球,过去的质量能有多高,不就是挨打的球吗?
还有的球友,球都出台了还拧,这时候都直接可以上手拉了;还有跑到正手小三角去用反手拧拉的,何必呢?
所以,第一个问题我们解决了,反手台内拧拉主要解决的是:不出台的、偏反手位置的、不是特别转的下旋球。
02
不要选择起跳点去拧
有的球友比较着急,选择球的起跳点来拧拉,认为这样可以拧出速度来,但是最后以撞网告终。这个点来说,失误率太高了。
建议大家,球起跳之后,做手上动作,然后顿一下,再出手。
03
具体动作
在使用拧拉技术的时候,身体和脚步一定要上到位。
如果是移动范围不大,持拍手同侧脚(右手为例,右脚)右向前上方插进去即可;如果移动距离较大,左脚先并住右脚,右脚再前插进去。
肩部和肘部是两个比较重要的支点,引拍的时候手腕可以内旋的厉害一点,用前臂和手腕的力量去摩擦球。拧拉完成之后,记得还原和连续。
好了,这就是关于拧拉技术的分享,拧拉作为一种技术,可用追求极致的执着态度去训练,可是如果在比赛中,就要灵活使用,有时候简单搓一板,往往会有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