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论中国历史上最牛的爹,梁启超肯定能...

如果要论中国历史上最牛的爹,梁启超肯定能排进前三。梁门一族,九个都是人中龙凤,其中还有三个院士。他们能有如此成就,自然是离不开家风家学,离不开梁启超教子有方。但更加离不开的,是一个在他背后鲜为人知的女人。

她是梁启超妻子的陪嫁丫鬟,却为梁启超生下六个子女。她非妻非妾,一生没有正式的名分,但终其一生,她都在为梁门一族倾献自己能做的一切,她就是王桂荃。

王桂荃本名王来喜,1886年生于四川广元,出生不久娘亲就去世,4岁那年父亲猝死后,一直遭受继母的虐待。等到家里入不敷出,继母又卖了她换钱。从4岁到10岁间,王来喜被转卖4次。最后这一次,她被卖到了李家。李家小姐李蕙仙,是维新派大臣李端棻的堂妹,自幼饱读诗书,有才女美誉,觉得王来喜说话做事得体,23岁嫁给比自己小4岁的梁启超时,便带她做了陪嫁丫鬟。

那时候,王桂荃十来岁,出落得亭亭玉立,做起事来麻利勤快,深受李蕙仙和梁启超的喜爱。但梁启超觉得她名字太俗气,便给她改名王桂荃。李蕙仙和梁启超虽然美满,但直到婚后第6年才生下儿子,为了后继有人,她才让王桂荃和丈夫圆了房。

梁家上下,对王桂荃都很敬重,孩子们将李蕙仙称作“妈”,将王桂荃则称作“娘”。而梁启超在给孩子写信时,一直将她称作“王姑娘”。对于这样的命运安排,王桂荃选择了欣然接受。虽然出身寒微,没读过书,但王桂荃聪明、能干、识大体,学起东西来也快,到了梁家后,便跟梁启超学认字,后来又学会记账、写信。李蕙仙对她也充满信任,梁家的大小杂事,都由她来管。

或许那个时候,她对人生的渴求本来就不多吧。能有一个男人照顾,能在家中有些地位,一天一天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便也不会有别的奢望。正因为有王桂荃在,梁启超才能放心施展拳脚,专注于政治事业,在中国历史上激起风云。王桂荃虽然不懂得国家大事,但对于家里的一切,处理得滴水不漏。

现如今的我们,恐怕已经很难揣测,那时王桂荃的心境。亲生骨肉不叫她“妈妈”,献身于人却没有名分,不知道这其中是悲是喜?但无论梁启超遭受何种厄运,她都一直坚定地陪伴在身边。1898年,梁启超遭遇政治危机,一家人逃亡日本,大小家务,对外联络,都要靠她操办。

梁启超流亡海外数年,卖文为生,生活清贫,李蕙仙又体弱多病,她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负担着一大家人的饮食起居,慈母般照顾着孩子们,家庭的安定与和睦,全都靠她维系。

在孩子们的记忆中,她始终是个充满慈爱的人。李蕙仙性情急躁,教育孩子很严厉。梁思成贪玩,成绩考差了,李蕙仙就用硬邦邦的鸡毛掸子,抽打他的手掌心。站在一旁的王桂荃看得直哆嗦,赶紧一把把孩子抱在怀里。转过身去,又告诉思成:“你妈妈打你是希望你有出息,不好好读书,将来怎么报效国家?”梁思成后来成为一代建筑大师,中央研究院院士。

1924年,李蕙仙因乳腺癌去世,梁启超悲痛欲绝,多亏王桂荃悉心照顾,才让梁启超挣脱了丧妻之痛。之后5年时间,王桂荃成了梁家的主心骨,不过她依然只是“王姑娘”。5年后,梁启超不幸离世。去世前,他将孩子托付给王桂荃,王桂荃泪流满面地说: “先生放心,孩子们就交给我了!”这一句承诺,却换来半生凄苦。

为了能维持全家的生活,1930年,王桂荃将旧楼卖出,抗战后,经济更加困难,王桂荃又将新楼出租,仅留一间书房保存梁启超的书籍,自己却住进一座小楼里。动荡的年代,她以一个女人柔弱的肩膀,艰难挑起了照顾全家的重任。勤俭持家、吃苦耐劳,一手将9个孩子拉扯长大。再苦再难,她都要让孩子读书。

梁思礼,火箭控制专家,中科院院士。梁思达去了云南,梁思宁参加了新四军。同年,她把梁思礼、梁思懿,送上了去美国的船。

梁思永,考古学专家,中央研究院院士。儿女们一个个长大了,都变成了有出息的人。而在历经艰苦的岁月后,又只留下王桂荃凄清的身影,一个人在昏沉的老楼里度日。而这一过,就是整整8年!拉扯9个孩子的王桂荃,8年间孤苦一人,与猫为伴。

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三人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女梁思顺,诗词研究专家;· 三子梁思忠,毕业于西点军校,参加淞沪会战;· 次女梁思庄,图书馆学专家;· 四子梁思达,经济学家;· 三女梁思懿,社会活动家;· 四女梁思宁,投身新四军。

梁门九子,后来各有所成,王桂荃也颇感欣慰。对于她这样的女人而言,似乎能把9个孩子培养成才,就已经是一生的圆满。当年,梁思成学建筑,梁思永学考古,梁思忠学军事。她曾风趣又得意地对别人说:“我这几个儿子真有趣,思成盖房子,思忠炸房子,房子垮了埋在地里,思永又去挖房子。”

而孩子们各自离开,又有谁知道她8年的孤独?在梁家的小楼里,整天打扫落叶,看着昏沉的日头,她苍苍老去,却享受不到天伦之乐。1949年,孩子们回来时,她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

王桂荃一生善良、聪慧、体恤他人,为抚育子女付出全部心血,令万世铭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