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宝昌——明天顺时期瓷器鉴定

天顺时期瓷器概况

天顺时期(1457——1464年)天顺初年,景德镇制瓷业着手恢复,并且招募和起用前朝技术纯熟的工匠,以接演宣德以来官窑的烧造。可以看出,经历陶瓷史上如此严酷的黑暗时代之后压制多年的官、民窑瓷器生产必然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和突破,而天顺时期正是明代瓷器从早期向中期飞跃转变的枢纽,其时的制瓷业不仅发扬了永乐、宣德以来优秀瓷工艺的传统,而且初步奠定了造诣极高的成化瓷器的基础。

关于署款天顺记年款的传世品

迄止目前,于国内外尚未见到一件署天顺正式官窑款的器物,传世品中常见的是嘉靖、万历或天启、崇祯时伪托款识。

1988年春,香港著名文物收藏家杨永德先生,捐赠故宫博物院一件署“天顺年”款识的青花波斯文三足筒炉,器为唇口,直壁呈筒形,下承三乳足,口径16厘米,外口沿以青花绘连续回纹,紧靠炉底有两条重色的青花边线越乳足而过,炉身以三行波斯纹环绕,器内底面施釉,覆青花“天顺年”三字楷书款,炉身波斯文诗句散见于波斯诗人萨迪的诗集《菜园》,释文为:“年轻人啊,要敬主就应在今天,明朝人老青春一去不再返还.只自己守斋远不算真主的穆斯林,还应分出食物周济穷人,如今你心无烦恼,身体有力,身在宽阔球场应把马球猛击.为政万万不可刺伤平民百姓的心,欺压百姓就是在掘自家的根.谦虚的智者宛如叶树棵,挂果越多越加弯曲.”其中锋用笔,圆润洒脱,一气阿成。而“天顺年”三字楷书款识,书体即具有宣德以来浑厚风格,也初具其后统领成化一朝的矜持面貌,尤其是“天”字,通真成化“天”字罐的书法。与此基本相同的另一件,于器中底部署“天顺七年大同马”纪年款识,并在器里口沿下边署“大同马氏书”,现收疲在山西省文物商店,虽然这两件器物仅用文字作为装饰,但是书法上却透露出天顺瓷器绘画风格的资讯,同时也探讨“空白期”瓷器提供了线索.随着时间推移,又有一些署天顺纪年款识的器物被同仁们留意而相继发现。如笔者见到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大村俊先生提供的几张照片,所显示的是天顺五年记事款的青花缠枝牡丹凸雕蟠螭直口瓶,造型古朴端庄,青花纹饰、题词中锋用笔,雄健运劲色泽浓重,于之风格一致的器物,还见有天津艺术博物馆收疲的青花山石牡丹象耳炉与凸雕蟠螭炉等。有了这些官窑、民窑莫辩的瓷器,研究者可以据此而上探正统、景泰瓷器的继承和演变规律,不窥成化初期瓷器的新貌。

明天顺青花波斯文三足炉

故宮博物院收疲有两件署款天顺纪年款的青花碗,其中,四鹿衔花纹碗,为收口、弧壁,浅圏足:釉面青白光亮,纹饰以淡描笔法绘出,圏足内署“大明天顺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识.其造型与款识字体风格,均同于常见的万历晚期至天启的圹碗类,显然,这是一件伪托前朝款识的器物.另一件为小折沿边式,饰青花花鸟纹,据其造型、纹饰、青花色泽及款识的书法,也同为万历末至天启时的伪作。

对一些无款传世品的分析

中国文物商店总店收癜有一件明代厚胎梅瓶,为圆唇小口,颈部呈上收下阔,丰肩,长腹下收,底面微显浅宽圈足.同此造型的梅瓶散见于各地的博物馆等文博单位,见有蓝釉与青花品种,其蓝釉器釉面光泽平静,色重泛黑。青花器釉面青白肥腴,器腹主题纹饰多绘文人高士抚琴访友、山景云石、鸳鸯荷莲、双狮戏球瑞兽踏海等;局部常绘缠枝莲、焦叶、钱纹、锦地开光折枝花卉:腹下部至足际则多以焦叶莲瓣或海水为饰,青花色泽,浓艳呈深蓝色,浅淡的泛灰蓝色;总之笔调色泽即有别宣徳晚期的粗重晕散,又不似成化时期的纤细淡雅。纹饰均中锋用笔,饱满圆润,纵横洒脱,笔法与上述两件署天顺纪年的筒炉上的波斯文相类同,画面中的人物,多逆风而行,冠带、衣衫拂扬、神情飘逸:足前是疾风下的劲草,背后是云气掩映的峻岭树林。所绘云纹,粗重豪放,呈灵芝形,并有层层的小圈密布于云气的一侧这种特殊的流云纹,即与明朝初期的疏简风格不同,又于成化以后的圆柔气质有异,其时代特征较为突出。另外,从这些梅瓶的胎体及造型上也可看出其时代特色:胎体比成化时厚重,器型较宣德时高长,器口造型所具有的上收下阔的特点,则与成化时琢器常作的收口式工艺一致.据此,可以将这类器物的制造年代,定为天顺时期或者略早。

明天顺青花携琴访友图梅瓶

武汉市文物商店收疲有一件霁蓝釉金彩双兽耳樽,据传该器出士于武昌市郊明八王墓葬之中,器呈撇口,溜肩饰双兽耳,丰腹,平底露胎,器身釉面干净肥润,呈黑蓝色调。其纹饰金彩虽已脱落,却仍能从遗痕中窥其大概:肩部锦地开光中以篆书写“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腹部绘仙人楼阁访友图:其下出水芙蓉摇拽于碧波之上,画面上方一角题无言诗句:“春踏芳草地,夏赏録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其古朴庄重的造型,生动流畅的笔触及宽敞的构图,无不与上述天顺纪年款波斯文筒炉及常见的天顺青花抚琴访友图梅瓶风格相近。据此,理应将其制作年代定为天顺一朝。

各地博物馆疲有一类描绘各种人物的明代前朝青花大罐,其造型为唇口,丰肩,圆腹下敛,足微外撇,砂底.颈部常绘格锦或卷草纹,腹部主题纹饰多人物故事画面,如贤士醉酒、骑马、抚琴访友、文人行旅、书童担筐、八仙人等等;肩与底部多绘海谁纹.此类罐的器口造型和胎体特征,均与上述的梅瓶相近,所绘的人物和流云也具有天顺青花筒炉上的波斯文笔意。此外,日本出版的《世界陶瓷全集》“明代”图录中,还有一件青花花鸟人物罐和一件青花楼阁人物大罐。其造型、纹饰、笔法,均与上述青花人物大罐雷同。尤其时花鸟大罐上所绘的鸣鸟林树,其笔法和意境均相近于同时的花鸟画家朱良的风格。这些器物,其制作年代,均应为景泰末至天顺时期。与之近似的青花或五彩器,在国内外还时有所见,若进行收集而系统归纳,当能有不少的收集。

明天顺青花八仙罐

故宫博物院癜有一件青花莲纹撇口大碗,撇口,敛腹,平切浅圈足,其胎体略厚,釉面肥润,足底施釉厚薄不匀,所绘莲池水藻及格锦纹虽为成化青花器中多用,但其青花色泽都较成化时浓艳,用笔更为圆浑遒劲,胎体也略为厚重,视其淋漓,放纵的笔墨和浓艳的青花色调,无疑也应是景泰末至天顺时期的作品。

明天顺青花荷莲大碗

明天顺青花荷莲大碗

国内外博物馆中还可时常见到一类青花折沿盘,胎体较厚釉面肥润。青花色泽或黑蓝或泛浅灰蓝。盘心主题纹饰多为松竹梅三友,山石牡丹、孔雀牡丹、松鹤寿星童子与梵文等图案。纹饰以圆润的中锋饱墨书写,迅疾入画,一挥而就,笔触流畅,构图疏简,以天顺青花波斯文筒炉的特点为准绳,也可以把这类青花盘的成器年代,定为早于成化一朝的天顺时期。

南京博物馆有一件青花海水兽纹撇口墩式碗,口沿处薄胎,下行渐厚,圈足内挖削过肩,施以光亮的青白釉.通体青白釉面肥厚光亮,青花色调灰蓝,器里外均以青花海水纹为地,留出白色瑞兽图案.笔法浑圆柔和,画面简洁.同此风格笔调的器物,还见有故官博物院收藏的青花海马踏波三足筒炉与北京市华夏工艺品商店收藏的青花三狮踏海梅瓶等,它们的制作年代均为天顺时期,这种独特的装饰手法与圆柔笔触,不久就被其后的成化朝全盘继承并有所发展。类似于成化风格的民窑青花器在国内还有不少,其中有些是否可以归入天顺时期,还有待进一步的分析和判断。

对“空白期”三朝瓷器风格的认识

1、对于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的瓷器鉴定,还都处于探索阶段,上述认识,只属于个人意见,未必全部正确。应当说,南京市博物馆及其它地契一些同仁发表的看法颇有见地,各位同仁提供的这一时期的实物和瓷片资料,也为推动这项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总的来说,鉴别这三朝的瓷器,要从前后时期继承和发展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上去认识:正统瓷器的风格应当在较大程度上接近宣德晚期:而天顺瓷器则更相似于成化一朝;居其间的景泰时期的器物风格特征则在二者之间。鉴定时,不宜作过细的断然分期,从而割断其间一脉相承的联系。

2、这三朝琢器的胎体均较为厚重。瓶、樽、罐类的器口,正统时的与宣德时的直颈形状相同,而景泰至天顺时的则多于其后成化时的上收下阔式相近。

3、所见的这三朝琢器的修足工艺,也与其前后时期有所区别。一般底足削修得并不过分细膩,多为敦厚的浅宽圈足或微上凸的平砂底,带有火石红痕或粘有星点審渣,类似其后成化大盘类多见的所谓“糊米底”。看来,这应是此时通行的一种琢器底足修整工艺。

4、纹饰书法,沿袭明初常见的一笔勾勒法而有所变化,特别是中锋运笔所绘的流云和人物,具有独到之处,上述墨书正统二年款青花缠枝莲兽耳樽、墨书景泰二年款青花海水浮莲罐及青花天顺七年款波斯文三足筒炉,均是代表这一时期画风与书体的典型器,随着时间的推移,类似风格的纪年款青花器将会陆续被发现,从而为研究者提供新的资料。

5、所见的这三朝器物多为民窑瓷,而官窑瓷和民窑瓷又互有影响,因此在鉴定时,应当结合前后朝官窑器的各自特征,从器型、胎体、纹饰、青花色调以及器足处理方法去分析对比,体察互相之间的细微变化和内在联系。民窑器物尤为复杂繁多,变化不一,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发现一项工艺和某些纹饰会跨越儿个世纪,因而很易受其迷惑。如明初民窑器与明末民窑器相同的纹饰和一样的烧法周而复始,就是一例。鉴定“空白期”瓷器,固然应密切比照宣德和成化官窑器,但对其它时期的官窑和民審,判别时也不应断然分开。

6、在瓷器分期断代中,对各类纹饰、图案及边饰的继承和演变规律进行归纳和对比,对绘画的笔法和风格进行观察和分析,足相当重要的,纹饰固然有时代标记,但器型、胎釉、色彩及圈足等特征,同样至关重要,不容偏废。如果仅重纹饰图案,忽视其他特征,往往会对瓷器的特殊情况只恐一时的偶合而忽视上流方面,所以,识别并熟记各代不同的造型,领悟其形状和神态,再佐以胎釉、纹饰、款识等特征,在坚定中就可少走弯路,避免失误,而收事半功倍之效。笔者早年得孙赢洲先生指教,并经多年实践,对此体会尤深。

7、鉴定“空白期”瓷器,也和鉴定其他文物一样,应有科学的严谨作风,不可片面地、孤立地或者机械地分析问题,否则难以窥透事物的本来面目,有确于对器物作正确的结论。在目前还未见到这三朝的官窑确切纪年款器物的情況下应当联系前后各朝的时代特征,进行全面的、承上启下的比较分析。从而做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比较接近历史真实判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