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一浮的七个字,道出国学的关键

1941年9月,马一浮写了一篇言简意赅的《孔学会赞》,笔者断句分段如下:

孔子自居,学而不厌;

及其诲人,时习以验。

十五志学,所学何事?

七十从心,乃配天地。

达巷党人,称以博学;

学无成名,其义在觉。

嗟后之人,孰为知圣?

唯曰至诚,能尽其性。

颜曾思孟,周程张朱;

得其传者,一性无殊。

孔子之书,厥为六艺;

六艺不明,何所依据?

物来不惑,事至能应;

始终条理,道在自证。

日月贞明,盲者不见;

群言之淆,匪歆伊畔。

途虑万歧,卒归于同;

摄以六艺,在蔽斯通。

弘道惟贤,既雍既肃;

询于刍荛,童蒙是告。

在这篇《孔学会赞》中,马一浮用二百字概括了国学的内容与真义,堪称经典之作。
前半部分,既点明孔子为人为学的真义所在,点明了颜回、曾子、子思、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这些后来的儒家圣贤得孔子真传处何在。
孔子之所以为孔夫子的根本在哪儿呢?他何以能配天地?后世儒家圣贤得其真传处在哪儿呢?
说起来不过两个字——“至诚”
因至诚,所以能尽性;
能尽性,所以能从心所欲不逾矩;
因为能从心所欲不逾矩,所以能配天地。
后世学者,从此处做学问、做人,并以实践不时验证,方为正道。
这“至诚”二字,便是儒家孔门的真义所在,是其最核心的内容。
而这篇《孔学会赞》的后半部分讲的是孔子之书。对此,也可以用两个字概括,便是“六艺”。
六艺是什么呢?便是《诗》、《书》、《礼》、《乐》、《易》、《春秋》。马一浮曾说:“国学者,六艺之学也。”又称:“吾国二千余年来普遍承认一切学术之原皆出于此,其余都是六艺之支流。”
那么,“六艺”的真义在何处呢?
马一浮这样概括:“物来不惑,事至能应;始终条理,道在自证。”这十六字也可深玩。
而其最终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一个字——“”。
可以说,马一浮《孔学会赞》的这二百个字,称得上通往国学之门的一把钥匙。
如果进一步概括,可以从中选七个字,便于读者记忆,那便是:“孔子至诚六艺通”。多玩味这七个字,以此为引子深入探讨,你将不知不觉地进入美妙的国学殿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