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走红的背后:人生最大的不该,是被定义

职场丨认知丨思考

这是我的第303篇原创

今日主题:定义人生
Ray先森说✎

最近,要说什么剧最红,自然脱不开《三十而已》这个话题。

这部剧最让我觉得深刻且现实的地方,既有顾佳为了丈夫的事业和一群富太太斗智斗勇,也有钟晓芹因为家庭不和而表现出的情绪不满,还有王漫妮在职场上被人抢单和暗算的辛酸之处。

虽说是“三个女人一台戏”,看上去也不过是家庭琐事职场是非,但这里面的种种细节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对应之处。

除此之外,这部剧最让我觉得有共鸣又不赞同的地方是:

不断的强调年龄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又不断的打破年龄对于一个人的束缚。

剧中很多人,也都秉持着“三十而立”的观念,总觉得30岁还没结婚的女人不好嫁,过了30岁的职场人没前途。

可细想之下,一旦你真的按照那种定义式标准去过完自己的人生,

那你得到可能永远不是你想要的。

1

定义式的标准生活

无法定义所有人的人生

2019年,世纪佳缘曾发布一份《2019 Q4年单身人群调查报告》,上面显示:
超五成单身男女认为,月收入一万元左右才能有安全感。
乍一看,还以为恋爱的经济水平线又提高了。
对于标准这种东西,总有人会找到一个对应的数据加以量化,仿佛所有的现状都可以拿价值衡量:
月收入低于1万的年轻人,不配拥有爱情;
只有1500元的神仙水,才对得起精致的生活;
毕业三年月薪不超过3万,都是扶不起的loser;
30岁还没做到管理层,注定被人瞧不起。
就连剧中新中产家庭主妇顾佳背着一款香奈儿的挎包,都能被一水爱马仕贵妇们笑话。
其实可以见得,所有数字之下都是一排排明码标价的价值排序,仿佛你在特定的年纪没有拥有特定的砝码,整个人生的赌局就注定输了。
这让我想到《奇葩说》中的一个经典话题:
美术馆着火了,一幅名画和一只猫,只能救一个,你救谁?
正方立场是:救画。
反方立场是:救猫。
在这场辩论中,也是最引人争议的话题之一,是辩手黄执中的论点:
“这道题考验的是什么,不是救画还是救猫,它考验的是你期待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到了什么层次,在那一刻你期待,你只能听得懂猫叫,看不懂八大山人,那你就去救猫。”
简而言之,也就是“因为你的认知太低,所以只看的懂猫的价值,而看不懂八大山人的价值,所以你选择救猫,才是听不到远方的哭声。”
是不是看起来很有道理?
当时我也是这么想的,但冷静之后,才发现这不就一场大型定义现场吗?
不懂八大山人的价值,所以我选择救猫,就是因为我只能看懂猫的价值?
但问题来了,谁给你定义八大山人和猫的价值就不对等?
换言之,你凭什么定义猫的价值不如八大山人,所以救猫就不该?
就像许吉如说的那样:
“八大山人有他的价值,但这只猫也有它的价值,我不希望因为那个价值看起来好像更高阶,就忽略我身边正在流逝的生命。”
这样随意给别人的人生定义和取值,才是最大的臆断和蔑视。
可这样的现象,在你我身边实在是太常见了,比如很多职场文标题就是这样的开头:
比又穷又忙更可怕的,是你30岁还在基层
985毕业,月薪2500:低配的生活让你活该穷
35岁月薪3000,被辞退后才明白:最大的中年危机,是你年轻时的不拼
毕业10年,年收过亿:你有多努力,就有多幸运
寥寥数字就定义一个人的职场生涯,而那些达不到这条世俗成功线的职场人,就该被如此定义取值?
那写下这些标题对自己同龄人如此定义的人,又有几个身价百万?又有几个是从985毕业?又有几个不会人到中年?
赚钱多的就是有价值的人。
赚钱少的就是没价值的人。
如果说,一个人的价值衡量体系匮乏到只剩下用钱来衡量,那请问那些制定标准的人,你们自己达标了吗?
而你又有什么资格定义别人的人生?

2

定义最重要的不是量化的尺度

而是选择的角度

剧中最让我觉得佩服的一个人物就是顾佳,她对于自己的定位就非常清楚。

虽然她是许子言的妈妈,但是她也并未将自己框在“家庭主妇”这4个字而成天无所作为。

反而是为了儿子的上学,为了丈夫的事业,不断跳出家庭主妇的范畴去苦心经营,去为这个家打造更好的明天。

为了让儿子拿到入学资格,心甘情愿光脚陪人家王太太从21楼走下来,还要忍受合影被人裁掉,笑话自己是暴发户的尴尬。

为了帮丈夫拿到更多新的订单,顶着太阳陪年纪比自己还小的二婚太太聊育儿经,为的就是能靠别人吹吹枕头风,多帮帮自己一把。

在顾佳的身上,我从没有觉得“家庭主妇”就应该只是天天围着老公和孩子转,相反她所做的一切,完全颠覆了我对家庭主妇的认知和想象。

在她的活动半径里,不仅需要和富太太们进行人脉社交和信息置换,也有帮助丈夫拿下各种新的订单,更有当公司资金短缺的时候紧急斡旋出面调停,这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就能轻易搞定的。

也是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对身份定义的不同诠释。

随着社会和职场的发展,很多领域的边界已经变得非常模糊且不确定了,而一个人的价值同样早已不能用一个简单的标签去定义。

我以前刚刚进入职场的时候,因为话不多而且又不善表达,后来经常会被一个领导嘲笑:

“像你这样内向的人,一辈子就老老实实的码字就好,做个编辑就行,干别的也不适合你。”

那时候什么都不懂,还以为老板说什么就是什么,其实人家也是随口一说,真正能定义自己的,只有自己。

后来经过在职场的不断打磨和历练,我从一个普通的房地产策划文案,到后来的新媒体运营,又接触了内容运营和社群运营,还接手知识变现和短视频电商业务,在一步步拓展和学习中,不断地为自己的职场价值加码。

后来才明白:

定义最重要往往不是尺度,而是角度。

这个道理同样可以适用于职场和生活,定义一个人很简单,但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去定义却很难。

每一个个体都是充满不确定性,从不同的角度去定义不同的人,都会看到不一样的价值。

就像顾佳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灵活定位,她也并不是将自己死死地按在某一个身份上,而是根据不同的需求给自己赋予不同的职责,从而也激发自己产生出更多元的价值和能量。

而才是对一个人对自己,最合理而客观的定义。

3

与其被动被人定义

不如找到自己的价值排序

罗胖以前在《罗辑思维》中讲过一个故事,有一次在湖畔大学的课堂上,有一位同学问:

“我现在上市了有钱了,我收购、投资、参股了一堆公司,是不是已经构建起了一个价值网络?”

当时上课的曾鸣教授就回答说:

“其实你的价值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如果你的敌人要打败你,需要什么资源?比如,要打败微软这家公司,我们需要什么?

你会发现,我们不仅需要一个优秀的软件产品,一支庞大的工程师队伍,还需要遍及全球几万家的各种支持机构,否则这事就做不成。

在对手眼里,打败你的条件,才是你真正的价值。”

而这位同学现在砸钱拼凑出来的一个业务群,是不是真正的价值网络?这事他自己说了不算,而是他的对手说了才算。

你看,这也是一种反向价值定义法。

一个人,一家公司,他的价值不完全由他的支持者来定义,不能完全由他拥有什么来衡量。他对他对手的改变,其实也是价值的一部分,甚至是更确定,更永久的那部分。

而这种观察价值的方法,称之为“反向价值定义法”。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会不明就里的被人安上一些自己不愿意接受的标签和符号,但那并不是你真正愿意要的,众所周知,没有谁喜欢被人随意定义,但这样的情况在职场却屡屡发生:

你一个做设计的,好好做图就行了。

你不是学计算机的吗,来给我修个电脑。

你会写文案是吧,帮我想个朋友圈文案。

就像剧中的顾佳,她也并没有让自己被定义在家庭主妇这4个字中,而是不断给自己拓宽人脉和社交路径,以此作为向上跃迁的跳板。

反而,单凭一面之词就定义自己的一生。这样的定义,只会让个人的价值和能力无形中被限定在一个简单的词汇之下,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主动找到自己的价值排序,重新定义自己的职场生涯?

我以前是学工程造价专业,但毕业后我去到了深圳,接触到了互联网行业,并从事当时最为新潮的新媒体运营工作,因为当时我就在想:

要找到一个上升行业,在这行业中找到一个最关键的职位,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可复制经验和核心价值,这就是我对自己职场生涯的定义和取值。

这样一来,渐渐根据行业对这个岗位的要求,不断去修正自己现有条件和能力,在反向价值对比中找到自己的价值。

今日头条副总裁柳甄对于员工定义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招人时,我们常说要画大饼,让候选人看到企业发展前景。这不是忽悠,而是事实,因为你其实就是做饼的人。”

饼的大小由每个加入的人的能力、潜力和耐心决定。

轮岗、换岗,不断尝试新任务、新领域和新的工作地点,在一个高速发展、事情永远比人多的公司里,饼能做多大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

这也是我今天想和你传达的一个观点:

积极参与不是你岗位的事情,不要在乎别人给你的边界定义,通过不断做事情,提出新的想法,尝试新的事情来重新定义自己在公司的位置,提高学习能力、发展潜力和耐力。

而这也是我们在职场中打破刻板印象,让别人不再随意给你下定义的有力手段。

写在最后:

在这个世界每个人都在告诉你,你要怎样怎样,你要如何如何,但最终他们从不会对你的人生负责。

而只有你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才是我们对自己这一生最好的负责。

毕竟,人生海海,各有各自的精彩。

(0)

相关推荐

  • 离开职场回归家庭,我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安冬悦"一键订阅 我在时光深处,等你 写烟火人生,讲红尘故事 文|安冬悦 人总要兜兜转转才能找到真实.正确的人生目标.所有走过的弯路,都是人生的必经之路. 1 离开职场,失去的不仅是工作 还 ...

  • 职场上真正厉害的女人,都有这六点!

    我妈不算职场上真正厉害的女人,因为她的独立思考能力较弱. 她在深圳做出成绩后,被舅父用一句"难道你想打工一辈子"劝回老家了. 她觉得舅父的话有道理,却忽视了当时深圳将要腾飞的征兆. ...

  • 撩心教授:渣男是一群怎样的人?

    撩心教授:渣男是一群怎样的人?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

  • 成长必读|看完这4本书,你一定会比过去的自己更出色

    前段时间,一位书友告诉我,自己年近50,但很幸运自11月开始,因为参加了读书营,每天跟着许多书友一起读书,养成了阅读写作的好习惯,自己的内心和生活状态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虽老之将至,却因开启了读书写作, ...

  • 避免琐碎 | 集体的短视

    避免琐碎 生活中要避免琐碎,把心驻停在有价值的事情上,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道理.但人们对如何定义琐碎之事有很大分歧:这个为之呼天抢地之事,那个以为可以一笑置之:那个以为感天动地的事,这个又以为不足挂齿. ...

  •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背后的故事

    <三十里铺>是陕北民歌中的典范作品之一.曲调婉转悠扬,歌词亲切动人,既反映了陕北人民对革命战争的勇往直前,又表达了出征远离时亲人难分难舍的真情实感.这首优美的征战情歌,历半个世纪,传唱了几 ...

  • 三十岁清零的人生,你不知道有多恐惧!

    每 天 陪 你, 一 路 前 行 点  击  上  方  蓝  字  关  注  多耳来信 侯同学辞职了,我还没给我妈说. 不想听到一阵惋惜声,放着好好的生活不过,又开始穷折腾. 这些年来,我已深谙跟 ...

  • 三十而已 | 能为你人生兜底的保险真的贵嘛?

    2020年 第200篇 三十而已,面对生活中的危机,你的底气,需要保险来兜底! 以30岁女性为题材的电视剧<三十而已>,通过三个人角色,将都市女性年近30岁时面临的困境,赤裸裸的呈现出来. ...

  • 三十二期题图临屏 人生

    三十二期题图临屏 题图临屏 感谢众诗友积极参与 1 题图临屏 文/鳳飞起舞 一根火柴 给黑暗带来了 一丝光亮 它的一生虽然很短 短的让它无法诠释 内心的独白 但是它用尽了 洪荒之力 燃烧了自己 照亮了 ...

  • 活了将近三十年,真正改变我人生的,第一是辩论,第二才是读书。

    一. 这个端午节,我从北京飞到广州,花整整三天时间,来看 13 场辩论赛. 说真的,这事儿比世界杯给我带来的快乐多多了. 然后我第一次发现,原来辩论还这么受欢迎. 到什么程度呢? 比如今天上午的那场比 ...

  • 董明珠自曝三十年没休过假:每个人对“享受生活”的定义不一样

    近日,<初入职场的我们>释出最新节目片段.视频中,当 董明珠 被实习生问及周末一般用来干嘛时,她便自曝三十年以来都没修过假,更直言自己已经不知道平常的生活是怎样的,因为自己没有周末. 董明 ...

  • “三十望子,四十望财,五十望人”,老祖宗的一句话,说透了人生

    许多经典的俗语在我国各地流传,这些俗语是劳动人民生活中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的,多数简短易懂.涉及的内容也相对广泛,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句! 老人常说的俗语:"三十望子,四十望财,五十望人&quo ...

  • 『詩詞人生』孟依依辛丑春三十六首

    作者簡介 孟依依,女,菊齋論壇管理員,菊齋詩社副社長. 南鄉子 讀音樂人趙英俊遺言感賦 遺曲慟肝腸.分付知音勿遽忘.亦勿相思相憶久,彷徨,魂魄歸來風雨狂.  天道有其常.不為堯存為桀亡.葬我放歌如我在 ...

  • 研究易经三十年,从事算命二十余年的命理师的人生感悟!

    泽海从事算命二十多年,写的一些命理人生感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人生有些事是注定的,无论你智慧与否,努力与否都不会影响结果的发生,有些事则是因努力与头脑可以改变的: 八字会帮我们分清哪部分是命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