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与“人”
一
正月初七,人日。
人日前一日,民间有送穷神之习俗。
《岁时广记·人日》引宋吕原明《岁时杂记》:“人日前一日,扫聚粪帚,人未行时,以煎饼七枚覆其上,弃之通衢以送穷。”这一天,家中主妇还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谓之“送穷鬼”,门上的挂笺也可摘下来同时扔出去,叫做“送穷神”。
这些被送出去的穷神、穷鬼去了哪里,会不会跑到别人家里,就不是人们关心的了。反正出了自家门就行。国人性格中隐秘的自私,于此可见一斑。
当然,这不是本文想说的重点。
我主要想说的是,这里面的“穷”,可能绝大多数人理解为物质层面的穷,即钱财匮乏。其实,唐代韩愈写过一篇著名的《送穷文》,将“穷”上升为“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这五穷,令一千多年后的我,读来有如棒喝。
二
有一个流传甚广的关于财务自由的说法,有人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出发,并借鉴围棋的段位,将财务自由划分为九段标准——
初段:菜场自由,在菜场只要自己愿意买哪种菜就买哪种菜,不看菜的价格。
二段:饭店自由,外出吃饭只要自己愿意去哪个饭店就去哪个饭店,不看饭店的价格。
三段:旅游自由,只要自己愿意去哪里旅游就去哪里,不看旅游的价格。
四段:汽车自由,只要自己愿意选择买什么车就买什么车,不看车子的价格。
五段:学校自由,只要自己愿意让孩子上什么学校就读就上什么学校,不看学校的学费高低及其他成本。
六段:工作自由,只要自己愿意选择什么工作就选择什么工作,没有这个工作就自己创造一个这样的岗位,不计较这个工作是否能赚钱。
七段:看病自由,只要能看好病,不计较医疗费的高低。
八段:房子自由,只要自己愿意买什么房子就买什么房子,不计较房价的高低。
九段:国籍自由,自己愿意入籍哪个国家就入籍哪个国家,不计较成本高低。
还有人据此整了个女性财务自由标准。
一、奶茶自由:想喝的时候毫不犹豫拿手机订奶茶。
二、樱桃自由:想吃的时候随便买。
三、口红自由:看到喜欢的色号就买。
四、酒店自由:出去旅行选择自己想住的酒店。
五、包包自由:想买包不用攒钱,路过就买下。
六、买房自由:不用贷款,看中哪套买哪套。
三
我由韩愈《送穷文》中的“智穷”“学穷”“文穷”等突然想到,除了财务自由标准之外,我们是否还需要一个心灵自由的标准?
如你所见,和我们很多人并没有实现哪怕是最初段的菜场财务自由一样,很多人也缺少基本的心灵自由。在这里,我也想从高到低,将心灵自由大致分为几个层级——
第一层,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这是一些愿意为自由而放弃生命的高贵灵魂,晚清时代,若放弃逃生机会的谭嗣同,若在日本蹈海而死的陈天华,他们的生命因自由而绽放,而芳华永驻。他们是一种濒临灭绝的文化物种。
第二层,在哪怕极度封闭的环境下,也能知晓自由的意义与价值,并勇敢地表达自己的声音。“有些鸟注定是不会被关在笼子里,因为他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泽”,这句话,我觉得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制的。
第三层,恪守良知与底线,捍卫人类的基本价值,在有限的空间内,温和而坚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推动常识的落地与社会的进步。
第四层,在这样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能够自觉接受常识与启蒙,在基本认知上完成现代化转型,对他人的命运保持一颗同理心,明白这世界上的苦难与每一个人相关。
第五层,至少懂得,可以不同意一个人的观点,但要坚决捍卫别人说话的权利。面对不公,可以保持沉默,但懂得不去嘲笑那些在沉默中呐喊的人、那些为公共利益发声的人;可以云淡风轻,可以岁月静好,但内心还是能保持一种原始的良知与道义。
这当然只是一个粗糙的心灵自由标准,但我认为,某种程度上,它比所谓的财务自由标准更有意义。当今社会,心灵匮乏、常识匮乏更甚于物质匮乏。不妨来对照一下,自己处于心灵自由哪一层?
正如正常的社会不需要英雄一样,我们都是凡夫俗子,如果更多人能达到这个标准中的第四、第五层,则意味着我们的社会在不断走向进步与成熟。我以前说过,中产不只是个物质概念,也是一个精神概念。这里的第四、第五层,指向的就是心灵自由世界里的“中产”。
今天正月初七,俗称人日。在我看来,这里面有一个巨大的寓意,即,我们只有学会真正地送“穷”,不仅送物质之“穷”,也送智识之“穷”、认知“穷”,才能更好地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