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 ——榆林、延安行(2)
利用讲座前后的空闲时间,我和妻子游览了榆林的镇北台、红石峡、榆林老城、白玉山白云观等著名景点。
旅游写游记,已成为我的习惯,然而在游览了榆林的几个景点后,尤其是在听了李书记、白院长对榆林的历史沿革、地理位置、人文掌故的介绍后,榆林厚重的历史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我不敢轻易动笔。率尔操觚,难免会贻笑大方。
抱着学习的态度,我结合所看的景点,查阅了一些资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从中国地图上看,陕西省的形状像一把钥匙,又像一个男人在拱手作揖。榆林就位于钥匙的顶部,“男人”的头部。“男人”头部再往上,是内蒙的鄂尔多斯,“男人”目光所视、双手所指的是宁夏的银川,“男人”手臂之下、腹部之前是甘肃,背部是黄河,黄河的对岸则是山西。因此,榆林是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地。这样的地理位置,自然就决定了,榆林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兵家必争,凸显了榆林的重要性,同时也使得榆林饱受战争的摧残、铁蹄的践踏和战乱的祸害。从战略意义上来看,关中地区的稳定和繁荣,是以榆林地区的屏障作用,千疮百孔,永无宁日,殊死抗争等为代价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当我们欣赏西安大都市的繁华时,不能忘记,应该向榆林以及延安地区的付出和奉献表示深深的敬意。
榆林的镇北台,就是一个很好的历史见证。
镇北台,在榆林市城北4公里处的红山顶上。它是明代长城遗址中最为宏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建筑物之一,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和"万里长城第一台" 之称。站在镇北台上向北方眺望,目光可及之处,便是内蒙了。因此,镇北台可以说是控南北之咽喉,扼边关之要塞。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北台当之无愧。
镇北台的建筑很有特色,古朴、凝重、威严、霸气,整体上呈方形,里外共4层,一层高过一层,层与层之间有着防御沟,因此,每一层都有着极强的防御作用,入侵的敌人即使攻入了第一层,要想占据第二层难度很大,余类推,最高处设有烽火台。站在镇北台的最高处,四周景物尽收眼底。
(对面便是内蒙了)
从镇北台向下俯瞰,有一座四周有城墙的小城,看介绍文字,方知这个小城便是当年的款贡城。“款”是“通款”“款待”的意思,“贡”是“通贡”“朝贡”。“通贡”指的是政治上向朝廷臣服,在经济上则可以互通有无,即互市。款贡城是明长城上唯一的官市,即政府办的集市。小城的南北各有城门,南城门供中原人员进出,北城门供外族人及贡品、商品进出,城中即为交易场所。
在镇北台,我首次看到了“旱柳”。这种柳树,主干粗壮,显然是有年头的老树,然而每一株旱柳都是平头锯掉,然后发出稚嫩的枝叶。我问陪同我们夫妻游览的秦老师,旱柳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秦老师说,榆林缺水,如果任凭柳树长高长大,水分营养供不上去,反而会死掉。于是,老百姓便想出了这个法子,长到一定程度便来个推平头,看起来很不合理,实际上恰恰是为了柳树的“长寿”。
端详着一棵棵旱柳,我琢磨着一个道理:旱柳如此,人亦如此,没有深厚的基础如果任其膨胀,其结果就有可能是害了当事人。“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量体裁衣,“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等等,恐怕说的是同一个道理。一个人要想有大的发展、大的格局,须先有足够的养分和深厚的底蕴。旱柳给了我这样的启示,不亦快哉!
2018年5月4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