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人:《弟子规》的总纲领

学做人:《弟子规》的总纲领

——《论语》经典名句品读(4)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 学而篇第一》)

翻译:孔子说:“孩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做人言行要谨慎讲信用,广泛地与众人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余力,就要用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徐志刚:《论语通译》)

徐志刚的《论语通译》是教育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定用书,应该说是比较权威的读本了。但尽管如此,由于《论语》的“微言大义”,也由于语言文字的发展变化,仍然给后世对其注释、讲解、阐释留下了极为广阔的空间。据不完全统计,从古至今注释讲解《论语》的书,不下四千种。这是什么概念呢?答案是,五天读一种,五十年也读不完。既然如此,我读《论语》也就只能参考少数几个版本,粗略地理解其大意罢了。如,这一章中的“谨”,徐志刚注释为“谨慎”,杨伯峻、李零均注释为“寡言”。

我把这一章列为经典名句,主要理由有:

1.本章包含了孝、悌、信、爱、仁等孔子的主要思想。其中每个字都含有丰富的内容,影响深远,世代传承。

2.《弟子规》就是依据这一章的内容扩展而来的。《弟子规》的“总叙”24个字就直接用了本章的内容:“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后面的内容是这24个字的具体化,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全面落实。《弟子规》是旧学的启蒙教材,看似内容浅显,实际却蕴涵着人生的大智慧。

3.有意思的是,孔子把学习(各种知识或文献)放在了最后,而且是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就去学文。言外之意就是,如果没有余力,能做到前面的几条也就可以了。因此,我理解,做人第一,学习第二,是本章的要义。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立德树人,德育为先。

学习体会:

1.“弟子”这个词很有意思。弟,是兄弟,子,是孩子,二者合一,就是古时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既视为兄弟,又当作自己的孩子。

我国传统文化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师生关系就颇具中国文化特色。俗话说“一日从师,终身若父”,旧时老师真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对学生负责一辈子。学生也确实把老师看成亲人。有了成就首先向父母报喜,其次就是老师。即使做了状元,当了大官,回到家乡,拜见老师,仍然行礼下跪。如今呢?在职业学校里,许多学生一旦毕业离校,就再也不跟班主任联系了,其他任课教师就更不用说了。在不少高校,导师不叫导师,叫“老板”——教育被商业化了。

2.做人比做学知识更重要,我赞同。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

3.“谨”这个字值得琢磨。查阅字典,谨的含义多为褒义,有谨慎、郑重、恭敬、严谨等,但凡事过了头、过了度就变成了坏事。过分小心谨慎,以至前怕狼、后怕虎,缺乏敢说敢为的气质,就被称之为“谨小慎微”。

毛泽东在评价叶剑英时用了两句诗:“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诸葛亮的谨慎是世人皆知的,吕端是北宋大臣,宋太宗说他“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一生谨慎的诸葛亮却出人意料地上演了一场“空城计”,对于诸葛亮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街亭失守,退守西城,兵临城下,无兵可用;而司马懿深知诸葛亮一向谨慎,疑有伏兵,引军后退,也在情理之中。精彩的情节,优美的唱腔,京剧《失空斩》长演不衰不是没有道理的。

(0)

相关推荐

  •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浅说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弟子在家要孝顺父母,外出要恭敬兄长.谨小慎微,言而有信,同时,博爱他人,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好以 ...

  • 论语与我(六)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整个句义容易感受,每个人都能觉出意思.可字义与词义总是困扰着人,因为我们总想去解释,而且喜欢逐字解释,好带来新的思考. ...

  • 论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1-6)

    大家应该还记得<学而>第二章有子讲的"其为人也孝弟".有子的看法与孔子的看法有什么差异?孔子的观点和有子的观点相比,又在哪些方面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呢? 子曰:&quo ...

  • 论语精读(7)精神力量从哪里来?

    论语(7)精神力量从哪里来?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汎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精神力量都是从小事里产生的,一个人有所爱,爱得越深,力量就越大,而这些东西一般人都不相信,很多 ...

  • 【第6期】音频学《论语·学而篇第6章》孔子对少年弟子提出哪些要求?

    音频学<论语·学而篇第6章>孔子对少年弟子提出哪些要求?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弟子&quo ...

  • 论语使用手册1.6

    论语使用手册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孝悌的顺序与结构 2.谨而信,泛爱众与兼爱的不同 3.怎么理解行有余力? 1."弟子" ...

  • 星子: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读《论语》有感|随笔

    星子:有朋自远方来 --读<论语>有感|随笔 文/星子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他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影响较大的私授弟子的老师.虽然是第一 ...

  • 再读《论语》:学而第一.6

    再读<论语> 学而第一 六 子曰:"弟子入则孝(1),出则弟(2),谨而信(3),泛爱众,而亲仁(4).行有余力,则以学文(5)." [注释] (1)弟子入则孝:弟子, ...

  • 行有余力

    行有余力 [拼音]:xíng yǒu yú lì [释义]:意思是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 [出处]: <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 ...

  • 弟子规的总叙--《论语》笔记+面试真题(6)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一.弟子规中的孝道 上一句"道千乘之国"讲的是治国,但治国是大事,不能一蹴而就 ...

  • 弟子规(总叙)

    第172期 编者按:应听众要求,汕头朗读者公众号在周未推出国学系列朗读作品,让我们和家中的小朋友一起在传统文化里熏陶.现为汕头朗读者陈沛和她女儿陈彦彤小朋友朗读的<弟子规>(总叙),敬请收 ...

  • 弟子规丨开宗明义:总叙(第一课)

    <弟子规> 作者:李毓秀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芙蓉师友分享 <弟子规>一共讲了113件事情,是人生幸福.快乐.吉祥的根本.是 ...

  • 精选《弟子规》20句名句,学规矩,学做人,学为人,学处世!

    <弟子规>原名是<训蒙文>,为清朝秀才李毓秀所著,共有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个字,三字一句,二句或四句连意,和仄押韵,朗朗上口,其寓意深刻. 精选<弟子规>20句名 ...

  • 焦爱民丨详说弟子规之十四:

    谨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步行时要从从容容,站立时要端端正正.施礼作揖时,前身要弯下去,呈现深圆 ...

  • 《弟子规》图文详解 全文注音 有声读诵 视频易解

    梅语文教育/阅读/朗诵/写作 <弟子规>由清代李毓秀著,三字一句,合辙押韵,入孝出悌,符合礼教,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蒙学课本.人的幼年是其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启蒙教材作为这一阶 ...

  • 楷书字帖《弟子规》

    <楷书行书> 书法作品欣赏 微信号:shufaf 公众号:楷书行书硬笔书法作品欣赏

  • 国学启蒙教育《弟子规》全文及解释!国学经典,受益匪浅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 ...

  • 【传统文化】弟子规的前身“训蒙文”

    点击绿色按钮⊙聆听 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潜,号采三.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著<训蒙文>,后来经过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 训蒙文和<三字经>类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