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背影太潇洒
文:谢如杺 聂传安
随着《世说》学习的深入,孩子们的感触也越来越深。
二班谢如杺因为某个人的一句话或者是某个细节,就浮想联翩,旁征博引,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她文章的题目是《这个背影太潇洒》。
“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秋风中,是张季鹰辞官归乡“干饭”的潇洒背影。(又是《世说》故事)
在洛阳做官的张季鹰见秋风起,想到家乡的菰菜羹和鲈鱼脍,留下了这句话,便命人驾车返乡了。一千多年后的我们再读这个故事,也还会感叹一句:“这个背影太潇洒!”(这真是一个说辞就辞说走就走的人啊)
但对于目前的我们来说,这个行为还不可模仿。假如哪天有个人因为思念家乡美食,把工作辞了马上返乡,所有人都不会觉得他是潇洒,而是傻。(是不是说走就走都好呢?这一转折好。)
同样是辞掉工作返乡,为什么这两个背影给人截然不同的感觉呢?这是因为,张季鹰的潇洒出自他的底气。他并不是草率地辞了官,而是他早已功成名就,他能很清楚地认知到:就算他辞官回乡,他也能生活下去,而且能生活得比官场生活更好。对于他来说,物质层面已经完全得到保障,那就可以放心地去追求精神层面了。(处在需求的不同层面,其选择也是不同)
老聂上课时举了一个例子:一位乞丐和一位学者躺在一起晒太阳,晒到的太阳是不同的。蒋勋老师的《蒋勋说唐诗》中也讲到王维的“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王维年轻时是如此的意气风发,年老时却修行到一尘不染。蒋勋老师说:“王维心如死灰,是因为曾经剧烈燃烧。……每当看到一个没有过热情、没有过燃烧、只是在庙里枯坐的生命,我会感到害怕,因为我觉得那样是修不出什么的。这样的生命没有沉淀,也没有积累。”(正反之例说明)
我看过几则季羡林先生的日记,里面有很多脏话,很多人看到大文豪说粗口就说:“文人说脏话叫真性情,我们说脏话叫不文明,双标。”但我觉得造成这个“双标”行为的原因是,文人可以脏话满天飞,什么最脏说什么,也可以坐在撒满午后阳光的书桌上,提笔写下最优美、最有分量的文章,而“我们”只会说脏话。(对。不过,我们正朝着写下“最优美”的文章去)
像张季鹰,像王维,像季羡林先生,他们都得到了最好的,所以他们有资格,有底气这么干。(他们能经得起折腾)
是什么造就了这样的他们呢?是他们的知识,阅历,积累,是蒋勋老师所说的沉淀。由简到繁,再回归简,和单单一个简是不一样的。他们有更多可选择的路。(绕过一圈回到起点与一直在起点是不同的)
我总是想着读书、学习是为了什么。是功名,是财富,或就是想获取知识……都可以,但我觉得,最本质是让自己有更多选择,而不总是被选择。一位外卖小哥(没有说小哥不好的意思)可以送外卖,但很难做到去办公室当白领。一位白领可以在办公室办公,但只要他想,他也可以去送外卖。我们只有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越来越优秀,才有更多选择的权利与能力,才有可能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热爱的事。(读书,可以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的机会)
记住张季鹰潇洒的背影,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令人神往)
如杺善于写人写事,也善于讲道理。虽说没有正式学写议论文,但她此文观点明确,论据有力,论证过程严密而有条理,所以很有说服力。
多读书,让自己以后的选择更从容。相信读完此文后每个人都深以为然。
关于张季鹰(字翰),还可以多说几句。
他有一首《思吴江歌》如下:
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鱼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
李白在《将进酒》(之三)有诗赞之曰: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
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
何须身后千载名。
唐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有《张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