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的发展,先天因素与后天教育环境因素,哪个影响更大?
一、幼儿发展的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
幼儿发展的个体因素包括个体自身条件中的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前者主要指遗传素质。后者指出生以后,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个体的身心两方面的特征。
遗传素质是影响人发展的既定的、潜在的因素,亦即它是难以改变的个体发展的某种可能性,是个体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础。遗传素质决定着人发展的某些方面,如人的形态特征、外貌、身高、肤色等;人的神经系统类型、某些气质特征以及低级生理、心理机能等受遗传的影响也是比较强的;遗传因素还控制着人体各器官系统成熟的时间表,规定着身体发展的基本路线,并影响心理发展的路线。但从人的整个发展过程来看,随着潜在因素逐步地变成现实,或 “潜在”错过了变成现实的时机,随着其它因素对发展的影响逐步增多增强,遗传素质的作用是呈减弱趋势的。否认遗传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错误的,遗传素质的差异可能带来幼儿发展上的差异,比如幼儿神经系统的类型差异,可能表现为幼儿的兴奋、抑制能力及反应的灵活程度上的差异,个体成熟的差异也会反映在身心各方面。
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尽管都有属于幼儿个体因素,但两者的性质上是不同的。后天因素是幼儿作为发展的主体,带着自身的全部先天因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它既是前一阶段发展的结果,又是后一阶段又发展的基础。与遗传素质相比,后天因素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因此,它是教育应特别关注的因素。
环境因素是影响幼儿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外部因素。它包括幼儿所在的环境中的一切影响其发展的外部条件。幼儿生活于其中的总体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可分为:作为幼儿生存、发展背景的大环境和幼儿关系密切、直接、影响极大的小环境,即幼儿的家庭、幼儿园和所在的社区。环境因素,特别是来自家庭、幼儿园的影响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一影响表现在:它决定了幼儿遗传素质是否能从潜在状态转化为现实,并能在何种程度上转化为现实;在“成熟”面前,它并不是消极等待,而是影响和促进 “成熟”;遗传作为影响儿童发展的不可缺少的要素,它渗透在儿童的后天因素中,为儿童提供多种发展的可能性,并制约着后天因素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质量。
环境因素对发展的影响不是一个常量而是一个变量。从纵向来看,环境因素在人生初期的影响比以后各阶段大,这正是强调幼儿教育重要性的原因之一;从横向来看,对个体发展各方面影响力大小是不相同的,就是说不同方面的发展对环境的质和量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如有的研究所表明的,儿童某些方面的发展哪怕在贫乏的环境条件下也可能实现;如身体的长高、发音器官发展等。而有的方面的发展却要求极为丰富良好的环境条件,否则就不可能发展,如绝对音感、外国语音韵等。因此,教育应瞄准自己的用武之地大显身手,而不必再盲目地在无足轻重之处去浪费资源。
环境因素与个体因素的关系:作为影响幼儿发展的两大因素,两者作用不同,但密不可分,缺一不可。两者通过相互作用实现幼儿的发展,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相互地渗透和转化。
二、幼儿的发展是幼儿与周围环境主动、积极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幼儿的发展不是一个被动地接受外界影响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幼儿自身为主体的个体因素与环境因素互动的过程。从外界的教育影响到幼儿的发展,其间存在一个心理学家称之为“刺激的自我化”过程,即幼儿按照自身的内部法则对来自外界的教育影响进行认识、过滤、选择、加工的过程。这是一个在幼儿的内部结构中完成的转化过程。幼儿积极主动地作用、反映和理解客观现实,通过对客观现实的主动建构和非简单的复制,使自己的内部结构发生质变,从而实现个体的发展。因此,注意到以下几点是必要的:
(一)教育不等于发展
那种认为 “只要进行了教育,幼儿就一定得到发展”,两者之间存在固定的必然联系的观点,显然是不符合业已揭示的儿童发展的基本原理和事实。幼儿园所实施的教育,如果无视幼儿的主体性,不考虑幼儿的内部需要及其内部结构的特点和发展水平,是不可能凑效。
(二)教育能够影响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决定着外部教育影响的程度和效果的幼儿内部结构,不是一个单纯地源于个体内部与外界无关、不可捉摸的 “黑盒子”,而是内外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与幼儿个体素质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并在其影响下不断变化的一个动态结构。藉助 “内化”的机制,外界的教育影响内化为幼儿内部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作为既成的发展结果加入到对后来外部影响的选择、处理中去,从而使幼儿的这一内部过程成为外部教育影响可能间接地、部分地控制的过程。因此,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可能途径是: “依据关于发展的知识,巧妙地唤起自我运动,有意识地引导发展的过程。”, “教育者越是深刻地认识这些儿童的生活的发展现象之实际性质,越能巧妙地把这种认识应用于自己的实践活动之中,教育的可能性就越大。”(《现代教学论发展》:科斯鸠克,1956)。
另外,由于幼儿阶段个体发展对环境因素的依附趋向较大,幼儿阶段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水平很低,个体对自身的发展尚不可能进行自觉、有意识的控制,这种巨大的可塑性使幼儿期的教育比以后任何阶段更能发挥强有力的影响。依据幼儿发展规律的教育是能够有目的地引导幼儿的发展过程的。
(三)幼儿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
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每个幼儿由于个体因素的差异,主要是后天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会使其认识方式、个性、行为方式等互不相同,即反映外部世界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行为也带上主体个人的特征,从而不同的幼儿(或同一个幼儿所在不同时期)对相同环境的认识、选择、作用方式、反应方式等也会各不相同。即是说,每个幼儿眼中的世界都是带着个人色彩的独特的世界,每个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都有与众不同之处,前苏联心理学家列昂节夫将这一现象称之为环境的 “个性化涵义”。正因为此,相同环境中幼儿个体的发展应是千姿百态的;千人一面的教育是与幼儿发展规律背道而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