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王安忆小说创作的结构方式

  王胜利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

  摘 要:王安忆的小说内容广泛,不属于任何一个文学流派,是一位充满活力的执着写作者,因其高产创作和不断的自我突破和超越,在80年代以来的几乎所有文学思潮中都留下了重要作品。本文对其创作历程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进行阐述,并分析了其小说中大致的一些创作特点,以几部代表性作品为例进行研究,希望能为王安忆小说的研究做一些借鉴。

  关键词:王安忆 小说 分析

  一、王安忆小说的写作历程

  1.1早期小说的摸索性

  从《谁是未来的中队长》到《雨,沙沙沙》再到《69届初中生》,这些都属王安忆早期的作品,从这些小说的创作过程和所要表达的内容来看,这一时期的写作者还处于一种摸索期,在为自己今后的写作生涯或者说写作方向寻找定位和依托。

  1.2《小鲍庄》呈现的多样性

  84年后艺术视野迅速拓宽,由对现实人生的社会性反思伸入向对人性和历史的文化反思。《小鲍庄》标着着王安忆创作的突破,并被视为寻根文学的经典之作。并有对性爱文化、市民文化的思考和探究,如“三恋”系列(《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鸠雀一战》。

  1.3后期成熟的叙事方式

  后期创作采用纪实性和虚构性相结合的叙事方式,如《叔叔的故事》、《纪实与虚构》、《伤心太平洋》、《长恨歌》。在艺术上,王安忆呈现出独特而多样的风格。1986年以后,相继发表了《荒山之恋》、《小城之恋》、《锦绣谷之恋》和《岗上的世纪》等客观地表现百姓的原生生活状态的系列小说,正好与文坛的新写实思潮合拍,但却因表现性爱和探索人性“自然属性”,引起了较多争议。 1990年,王安忆积一年功力创作了《叔叔的故事》。这一时期作者出的精品是比较多的,因为个人的成长和功力的成熟,作品呈现更多个人风格的表达,叙事流畅,在内部想要表达的和外部条件相和谐的条件下,创作出了比较令自己和读者满意的作品,《长恨歌》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部。

  二、王安忆小说的叙事结构分析

  2.1主观精神状态反思

  《小鲍庄》思考了具有民族深厚根基的“仁义,仁爱”问题。主人公小捞渣生与死以“仁”为核心,死后仍以“仁爱,仁心”之光芒照耀他的故乡,鲍仁文与全村也因被社会关注而走上了富裕之路。小说表面上是对仁的褒扬,其真实的表达了人们对于口头上讲“仁”、行为上讲物质的现实社会进行了抨击。此时的作者放弃了单纯与爱心,转向了自我的內醒的审视,深思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受不同精神指导的内在矛盾。

  《叔叔的故事》对右派一代的反思充满理性、正义的批判精神,是作者创作结构发生变化的一篇挑战自我之作,也是她使用游戏创作策略的一次自我实践和挑战。“在其小说中,《叔叔的故事》可能是最有自我内心精神体现的一篇,它是对现在与自我的全面思考。

  2.2写作方式的由繁到简

  《姐妹行》的叙述,前面很有耐心地写生活已入骨髓中的点滴、细枝末节、来龙去脉,一字一句,不嫌其烦。可是,写到最后,简单、明了起来,而且单纯、干净得令人震动,就是那个把小孩往地上一放,站起来就走的那几句,要说惊心动魄,也不过份。有了前面的细致扎实写作铺垫,单纯干练的文笔力量就显现出来;那种强烈的求生意志的力量给人以震撼。这种坚强不屈的求生意志,平时淹没人潮里看不出来,可正是这样的看不出来却蕴藏着不可小觑的意志力量的东西,做成了无边的生活世界的缩影。

  《启蒙时代》(2007)描述了1967年至1968年底两年间,南昌、陈卓然、海鸥等几个干部家庭出身的年轻人的故事,是一部的追求自由成长小说。《启蒙时代》是以艺术文学写作的方式揭秘一代人的心灵成长历程。在这样他们向往纯粹、高尚的理想式革命,渴望“大同”的共产主义时代。生活的激情与日常的庸碌琐碎相互矛盾交织的心灵,希望通过自我内在意识中的成长来改变价值形态,而那些新的思想又在蠢蠢欲动的变化着,但是困扰依然围绕他们,启蒙仍在继续。作者在对文革的深沉思考与冷静体悟使那个特殊时代变得丰富立体,创新建构思想的历史叙述深刻展现了当时激动人心的时刻,探寻年轻人一路走过中始终寻找过程的遨游思想式主人公得以充分发展,在那个不可以自己意志的时代,意义非凡,这也许才是一代人成长的真相。但是作者放弃了女性细腻笔法,而较多地采用“第三性格特征”方式的写作,女性形象变得有作为“表面剧化”过程的嫌疑。这种写法也许正是一种“陌生单一化”的女性写作方式生活。

  2.3以真实世界的现实为依托

  《长恨歌》(1995)可以说是展现原生态都市女性角度情感体验小说,它用一种都市原生态民间的广阔视野,通过女主人公王琦瑶的生活命运起伏展现了大上海的历史变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王琦瑶的历史也是作家眼里的上海这一段时间的历史。王琦瑶是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她代表着上海女人的一种类型,而上海文化与女性有着丝丝相扣的联系,它为女性提供了想象并且施展的空间,她和大上海一样丰富时尚,光彩熠熠,有着鲜活的生命力。王琦瑶的情感世界,在她的生命中的体现只是其中分享生活的一小部分,作为女性,梦想中的浮华生活在平淡日子里不相体现,但多事的坎坷命运却成了推向她死亡的命运之手,最后不幸死于阿飞之手,演绎了永生难忘的 “长恨歌”。作者以独有的细腻的内心与眼光来探究大上海,以原始状态描述的平民阶层的视野写出了个人生活与生存化的对城市的思考和体悟,用一个追求生活浮华而终却在梦想中得到一切的一个女人沉浮悲欢孤寂的一生,表现了不同阶级的女人与城市的关系,演绎了一座远离主流社会,失去话语权利的都市民间史或说上海弄堂文化的特殊史诗。

  三、结语

(0)

相关推荐

  • 王安忆:拆解类型小说七种,一一对应当下严肃文学的问题 | 此刻夜读

    文学报 · 此刻夜读 睡前夜读,一篇美文,带你进入阅读的记忆世界. " 小说六讲王安忆 作家王安忆的讲稿集<小说六讲>近日由文景出版.<小说六讲>整理自王安忆在香港城 ...

  • 王安忆:年轻的时候,写作是很骄傲的一件事

    王安忆的身上有太多被外界赋予的标签,比如,"风格多变的高产作家","上海城市书写者","张爱玲后又一海派文学传人". 2004年,王安忆接受 ...

  • 文学的意义不是培养“大作家”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1-09-09 10:22 X 作者:张知依 茅盾文学奖得主.复旦大学教授王安忆的讲稿集<小说六讲>近日由文景出版.<小说六讲>整理自王安忆六堂公开课实录 ...

  • 刘畅 | 从文学都市到影像都市

    近代文学研究 第252期 编者按: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小说的都市叙事呈现出新的特点,而在此基础上,对都市小说的改编也形成了独特的轨迹.本期我们编发的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刘畅副教授的论文,从小说的 ...

  • 文学课 | 茹志鹃:文学写作的要诀

    原标题:这篇三十年后才发现面世的访问记里,有作家茹志鹃文学写作的要诀 近期,香港作家.出版家潘耀明(笔名彦火)著<这情感仍会在你心中流动>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本书精选了他与巴金.钱锺书.沈从 ...

  • 一部耐人寻味的“王安忆小说”

    继上一部长篇小说<考工记>两年后,近日,王安忆最新长篇小说<一把刀,千个字>正式出版.新作中,作家从清袁枚 "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进入,以一位淮 ...

  • 论王安忆小说的异域书写及其困境

    内容提要:从早年<香港的情与爱><歌星日本来>,到近期<红豆生南国><向西,向西,向南>,王安忆小说书写的场域跨越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并涉及日本.新加 ...

  • 王安忆谈虚构创作:“我很久没看过这样不真实的小说了。”

    研习君按: 在审稿时,有时候研习君会遇到一个悖论.有些情节太过不合理,和人物身份不吻合,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也极小,而且缺乏存在的意义.有些故事呢有太过写实,让人觉得完全就是生活流,缺乏虚构故事该 ...

  • 文学课 | 王安忆:小说的时间与事实

    王安忆 小说的时间与事实 王安忆 小说的形式是叙述.它的叙述是在一维时间里进行的,和二维绘画不一样.首先,它通过语言的描述让你知道,比较间接:其次,只能依次进行,次序的确定,要视具体情况.不直观带来什 ...

  • 王安忆|小说的感情问题

    ▲上世纪80年代,王安忆在上海书店为读者签名 这堂课我要讲小说的感情问题. 感情这事情怎么解释呢?我给它下了一些定义,但一定不是准确周全的,我想它是一种人文气质. 我先来讲一个故事,是湖南作家彭见明的 ...

  • 小说的模型丨王安忆 · 钟山记忆

    小说的模型 王安忆 王安忆老师的"小说课"很受欢迎,著名作家来谈小说结构.肌理,更见出创作者的匠心与非凡才能.本文通过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文学名著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以 ...

  • 谢友顺:小说写作的关键词|王安忆|福楼拜|贾平凹|小说

    写作和自我的关系,这是一切写作的出发点,也是归结点.为何多数作家都有一个写作青春文学的阶段,就在于那是一个辨识自我的时期. 评论家谢友顺.(图源网络) 很多人都知道,研究小说是一门学问,但未必同意小说 ...

  • 谈谈我在写作中的困境——读王安忆《所有的创作谈都是不可靠的》

    谈谈我在写作中的困境——读王安忆《所有的创作谈都是不可靠的》

  • 小说创作中的艺术结构(一)

    一.结构的涵义 文学作品的结构,就是文学作品的复杂的组织构造,也是构成艺术形象,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段.文学作品的结构,要求正确处理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及其轻重主次的关系,恰当地安排作品的部.卷.章.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