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北溟大愚袁志鵬賦選稿

​玉海樓賦(註釋版)

(以文宗蘭藪聞旨嶔行為韻)

大愚

稽夫東南鄒魯,關洛遺風(1);天瑞地安,山襟海負。懿流竟勝,乃江海之名區;星彩紛呈,更林川之奧藪。九重之積而如嶽,名樓無窮;八萬之藏而有源,玉海乃首。

樓盛極於仲容(2),而始基於遜學(3);分兩進五楹之築,集讀藏居住之園。徑筠廊,植樨石;鄰池月,倚梅蘭。秦書楚說,誠恐蹇籍之纰;用世治經,憂失聖賢之旨。更仰四賢,蹤九子(4)。於是廣搜博求,振永嘉之邃學;好書成癖,羅海內之異文。終如海之浩積,多若玉之琦珍。滙古綜今,惟期聖教之可久;澤鄉潤里,竊望漢道之常存。對一樓之玉海,嘆千古其斯仁。

洎於以籍為師,與藏為樂;治經伏案,潛悟修心。因藏而自以廣,懋學乃得其深。是從非正,鈎藪窮嶔。至如繼澤畱芳,開契文之泰斗(5);搜殘索隱,鳴經子之呂鐘。解詁博通,治五經之後殿;禮周訓墨(6),創諸說之高峰。更開甲骨四堂(7),自並兪黃兩子(8);況粹然而博,磊落而雄。所謂千秋鴻業,一代儒宗也。

詎奈衄痍屢屢,乾耗頻頻。諸國虎眈,五洲鹿逐;芻狗空見,屠龍無聞。公扼腕時局之危,欲救危振溺;以啟後來之智,貴開國悟民。遠意深謨,思承先而啟後;闡微究極,舍舊以圖新。

是故厲海陬,踐瀛壖;頂摩踵放,通義於膺。設兩學府, 增三百所 ;以文合道,時慮蒼生。厚植魁材,結匡國之猛志;廣甄奇傑,聚貫霄之忠精。繼絕扶危,效姬周九域之治學;自強變法,欲勾踐百年之聚營。

噫吁嚱!成砥柱於中流,遙傳命世;處存亡之劇變,幸有先生。六合衰微,望闇夕之明月;一樓赓續(9),仰高山之景行。

註釋:

(1)關洛:周行己等傳洛學、關學而入浙。

(2)仲容:孫詒讓字仲容,別號籒廎,浙江瑞安人,晚清經學大師。有“晚清經學後殿”、“樸學大師”之譽,章太炎稱他“三百年絶等雙”。著書三十餘種。

(3)遜學:孫衣言,字紹聞,號琴西,晚號遁披,齋名遜學,浙江瑞安人 。道光三十年進士。授編修,官至太僕寺卿,生平努力搜輯鄉邦文獻,刻《永嘉叢書》,築“玉海樓”以藏書。有《遜學齋詩文鈔》等。

(4)四賢:許景衡、高則誠、陳傅良、卓敬。九子:元豐九先生。

(5)泰斗:孫詒讓先生著《契文舉例》,為考釋甲骨文開山之作。

(6)禮周訓墨:孫仲容公著《周禮正義》,為一生心力所瘁。《墨子間詁》亦為注墨之作,合於時事。

(7)四堂:孫詒讓後,董作賓、羅振玉、王國維、郭沫若幷稱為“甲骨四堂”。

(8)兪黃:孫公與兪樾、黃以周合稱清末三先生。

(9)滿樓:玉海樓為清四大藏書樓之一。

四明雲谷賦稿

大愚

晋孫興公賦:四明為陸上第一仙山,道家號第九洞天。二百八十峰巍巍疊疊,靄靄嶒嶒。有谷雲嵐常邈,泉石自瀠。幽蘭鬰鬰,眾木亭亭,為雲谷也。

愚居之,自號雲谷子。而髮如蓬,須若草;居雖陋,栖而眞。飲瓊露,咽靈津。同峰作友,與麂為鄰。琴書娛己,樽酒晤雲。

至若春望羅靑疊綵,夏聽鳥囀蟬鳴。秋賞映彤流玉,冬吟琪樹瑤屛。夕觀明河在頂,素月相輝。宿彌蒼顥,斗轉紫微。晝則擔雲倚岫,臥石濯潭。悟道於扉,仰山水之無飾;忘機在壑,癡老莊之自然。

故放懷雲谷,可諸樂林泉。不聽蘭台,何聞麟閣;惟其自得,復有何嘆。

瑞安才子賦

(以邦賢言功奇文傳青為韻)

觀夫永嘉故郡,鄒魯齊名。龜浮鰲伏,鳳展龍騰。九霞常照,一水鍾靈。飛雲襟帶而集雲秀(1);華蓋蘊奧而冠蓋盈(2)。是故九珠凝碧(3),諸子留青。

況夫傳江左之風物(4),慕天下之聖賢。歷以學為本,以教為先。於是士族悉藏,承其遺澤;心蘭同閱,飲而有源。文教因其盛,薪火竟相傳。故多才子,必曰瑞安。

若乃百世之師,浮沚學甲東南(5),傳新關伊洛;聲聞禹域,而彌綸變通。陳君舉以學而致用(6),因事而致功。而筆妙辭高,以奇文自名世;淹經通史,為士子所共宗。許少伊則粹然自真(8),力保宗公之任(7);清拔而直,諫廢花石之綱。葉水心積學為文(9),比肩歐蘇之賦;以文貫道,未遜韓柳之章。或賦一曲之琵琶,南戲鼻祖(10);嘆六朝之霸業,北山隱芳(11)。卓惟恭則四壁蕭蕭(12),卅秋耿耿;肝膽照江心,卓觀大尾;文章驚海內,疏控燕王。孫探花倡一物未知(13),為儒之恥;編禹域之四庫,撰契丹之舉邦。

逮乎三孫,遜學一生守敬(14),宗伊洛之學;萬卷讀書,繼永嘉之源。韶甫乃將相之座師(15),拔奇才于崑海;雖翰林之前輩,寧擊壤而避賢。仲容則一代儒宗(16),開甲骨之泰斗;千秋周墨,創樸學之峰巔。

至乎黃仲韬浩氣九重(17),責李中堂之誤國;遺芳百世,與沈寐叟而齊肩。若夫範立於海內,雁行於太炎。劾北洋段合肥(18),揚東甌陳瑞安(19)。項渭塵興學興教(20),賣書以反日;鼓旗簫管,留學之狀元。而林公鐸橫眉白話(21),成章十歲;青眼黃侃,倚馬万言。筆劍口刀,痛山河之淪敵;通才絕世,寄嘯傲于遺篇。薛储石振樸礪名(22),放懷于古;一生七劇,巨筆如椽。李雁晴研史四時(23),探詞匯學;橫經五萬,溯委窮原。

至于林景伊茹含洙泗(24),宗範士林。懿行尚讀,養天地之浩氣;素積日修,譽古今之完人。而望蒼雲而悲歌,青山一髮;嘆春草之空綠,白首千慇。戴幼和耽集器撰銘(25),功以領首;版金文大典,前無此聞。周蘧高中魁首(26),創社知行,開潮甌海;編辭海之條目,列教科之國文。伍叔儻精雕龍之旨(27),研漢魏之奇。解老莊之始退,悟山水之方滋。

嗟乎!風雨滄桑,繁華褪盡;魂終不滅,道自常宜。觀僻海於域,竟有才如斯。愧余拙筆難盡洋洋,惟崇巍巍者也。

註釋:

(1)飛雲:指瑞安飛雲江。集雲:瑞安名山,有集雲八景。

(2)華蓋:華蓋山,道家第十八洞天。

(3)九珠凝碧:九珠潭,瑞安寨寮溪景區。

(4)江左風物:指王羲之曾任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復隱浙東金庭。謝靈運:為永嘉太守,曾授經講學,曾自剡開道南行。

(5)浮沚先生:周行己,宋學者,世稱浮沚先生。官太學博士,後歸瑞安築浮沚書院,傳新學、關學、伊洛之學。

(6)陳君舉:陳傅良,字君舉,南宋著名學者。官至寶謨閣待制、中書舍人兼集英殿修撰,學主“經世致用”,與陳亮世稱“二陳”。

(7)宗公:指宗澤,封忠簡公,岳飛恩師。宋愛國名將,傑出政治家、軍事家、民族英雄。

(8)許少伊:許景衡,稱橫塘先生,為一代名臣,“瑞安四賢”之一,永嘉“元豐太學九先生”之一。著作有《橫塘集》、《橫山閣》、《池上》等。

(9)葉水心:葉適,號水心居士。瑞安出生,南宋思想家、文學家、政論家。與朱熹理學、陸九淵心學為“南宋三大學派”。

(10)南戲鼻祖:即高明,字則誠,稱“東嘉先生”,瑞安人。元末明初戲曲作家。作“琵琶記”名滿天下。

(11)北山:瑞安有進士無名,曾詠“六朝之霸業”,當高士也。

(12)卓惟恭:卓敬字惟恭,瑞安人。明名才子,博學多才,詩詞宏麗,文章奇拔磊落。

(13)孫探花:即孫希旦,有“探花樓”,少時讀處。乾隆一甲探花,授翰林院編修、武英殿分校官兼充國史三通館纂修官,曾參與《四庫全書》編纂。

(14)遜學:孫衣言,字紹聞,號琴西,齋名遜學,瑞安人 。道光三十年進士。授編修,官至太僕寺卿,刻《永嘉叢書》,築“玉海樓”藏書。有《遜學齋詩文鈔》等。

(15)韶甫:孫鏘鳴,字韶甫,瑞安人。道光二十一年進士,官翰林院侍讀學士,侍郎銜,工書。乃李中堂鴻章、兩江總督沈葆楨房師,曾提拔海內奇才宋恕。著有《止庵讀書記》、《東甌大事記》、《海日樓遺集》。

(16)仲容:孫詒讓,字仲容,別號籒廎,浙江瑞安人。中國晚清經學大師、愛國主義者和著名教育家,與兪樾、黃以周合稱清末三先生。有“晚清經學後殿”、“樸學大師”之譽,著書三十餘種。

(17)黃仲韜:黃紹箕,字仲韜,兵部侍郎極左副都御史,為“翰林四諫”之一,清流領袖,《清史稿》有傳。

(18)段合肥:即段祺瑞,曾為元首,“三造共和”,“北洋三傑”之一。

(19)陳瑞安:陳介石,名黻宸,後改名芾,學者稱瑞安先生, 與陳虬、宋平子合稱“温州三傑”。

(20)項渭塵:即洋狀元項驤,學識淵博,淹通中外古今,善詩文、書、史。存遺著有《浴日樓詩稿》、《浴日樓文稿》、《太平天國史》等。

(21)林公鐸:即林損,著名經史學家,國學大師。字公鐸,著作等身。

(22)薛儲石:永嘉七子之一,一生著有七劇等。

(23)李雁晴:即李笠。躋身於“瑞安十大才子”(洪錦龍、薛鍾斗、周予同、李笠、宋慈抱、李孟楚、伍叔儻、鄭劍西、許達初、陳逸人)和“永嘉七子”(薛鍾斗、宋慈抱、李笠、李翹、陳仲陶、夏承燾和李薏園)之列。學識淵博,著作等身。

(24)林景伊:即林尹,著有《中國聲韻學通論》、《文字學槪説[》、《訓詁學槪要》、《周禮今注今釋》、《中國學術思想大綱》、《景伊詩鈔》等及論文百餘篇;編有《大學字典》、《兩漢三國文彙》;與人合編《中文大辭典》、《國民辭典》等。

(25)戴幼和:師從王國維,代表作有《墻盤銘文通釋》、《金文大字典》等。

(26)周予同,學名周蘧,中國經學史著名專家,出版《群經槪論》《孔子》《漢學師承記選注》,主編《中國歷史文選》《辭海》經學史全部條目。

(27)伍叔儻:瑞安十才子之一。

楚左徒屈大夫賦(繁體)

大愚

觀夫浩浩大江,蒼蒼亙古;湘煙眇眇,楚靄冥冥。頓思半壁屬南(1),三雄逐鹿;九風雲起,七國霸爭。惜帶甲百萬,戰車萬輣。而舉世皆濁,惟三閭獨醒(2)。欲薦直而舉賢,竭忠盡智;以圖強而變法,獻策吁猷。惜八百年沉疴已久,一萬里積患猶畱。暗箭隂風終以放,高材淪野自空愁。故橫江之鱣困於蟻,破海之鯤制於螻。乃有伍子奔吳(3),范蠡投越(4);李斯憾赴(5),屈子淚投。

若夫道之不行,老子駕牛,仲尼浮海;吳起裂箭(6),莊周寧龜(7)。或良禽擇木,多朝楚暮秦;而屈子感楚室之將霣,猶獨木之欲支。豈肯濯足滌纓(8),揚波移世(9);九死未悔,一心直杭(10)。孤忠大楚,忍赴異邦?縱為即死,不舍其鄉。以皓皓而殉於國,寧察察而葬於泱。

君不見尋常之主,安用巨抱之材;庸碌之徒,惟圍小人之輩。故舊結朋勾,外欺內鬼。自忠不逢時,奸常騁志。君不見高木先遭斧,憐君自沉沙;秦尊士而日興,楚妒才而終敝。

嗚呼!九歌泣血,三戶棄材;瀝酒魂招,長嘆誰會?王孫何在,芳草空萋;狖咽猿啾,風蕭雨淚。然屈子於時乃未幸,於地則越靈。天下熙熙,端因洋洋之楚水;世間滾滾,俱仰巍巍之高巆。而筆搖五岳,氣貫九洲;楚榭已空丘,屈辭自懸日。因開蘇李之倫,齊吟月以賦騷;乃啟陸辛之伍,常勵精忠而報國。

【注釋】:

(1)半壁屬南:楚國一統南方,曾雄霸天下。

(2)三閭即屈原。

(3)伍子:伍子胥,楚人,父兄被楚平王因讒而殺。伍子胥從楚國奔吳,成吳王闔閭之相,率吳軍大破楚都。

(4)范蠡:楚國宛地三戶人,助勾踐興越滅吳而隱,以智名天下。

(5)李斯:楚上蔡人,為秦相。助秦滅六國,成帝業。

(6)吳起:兵家、法家、儒家也,與孫子齊名,後變法強楚,為楚國貴族群起而箭殺,復車裂。

(7)莊周:楚王請以為相,莊子寧曳尾於涂。

(8)濯足滌纓:指漁父清可濯吾纓,濁可濯吾足。

(9)揚波移世:指漁父勸屈原不必拘滯於清濁。

(10)杭:渡也。《説文》誰謂河廣?一葦杭之!《詩·衛風·河廣》。

王公伯敏先生賦(初稿)

北溟大愚

公乃治美術史之泰斗(1),獨辟其蹊,四海名重,而所涉之廣,則前無古人。更得賓老之真髓(2),史、畫俱大家也。詩書畫三絕,向為予深慕。一日,大川先生過訪(3),囑予撰以為紀。予雖不敏,惟勉以撰之。

賦曰:

浙水泱泱,台山崱崱;浩浩千萬七史,巍巍五嶽三山。學淵而治深,氣厚而拔萃;其繪雖讀餘事,所作同蔚大觀。廣披鈎沉,博采發隱:究商周之金甲,涉石器之陶盤。摩戰國之帛圖,問秦漢之石漆;訪魏晉之壁畫,覓石窟之像磚。琢九州之璞,寫五嶽之勢。撰源遠之流長,集天下之大美。故傳芳千古,振妙一時;況師道法之自然,更倡形神之兼備。

爾其所治以嚴,治而以實;所論俱道,論則尚明。因學如海,為文自宏而博;其懷若谷,處世則謙而誠。尤得黃賓老之垂青,退筆如塚;深受衆名公之影響(4),讀書通神。對石渠,撫珮文。問吳帶之當風(5),通扶桑之繪史;貶四王之守舊,揚八怪之圖新(6)。慨八大寄殘山剩水(7),揚石濤寫鬚眉腑肺;以長河之帛認巫祝,的評西園之集似富春。 故后世不可無,成千秋之學;達前人所未至,鑄九域之魂。自蜚海內之聲,享一生盛譽;因積磅礴之氣,譽天下罕人。

至如公之勤讀勤寫,書樓雖小,懷抱自寬。拂曉鸡鳴,三更灯火;歷其酷暑,經其嚴寒。華髮雖滿,秉燭不閒。焚膏熬夜,极日穷年。而縱讀五車,更勤行萬里,飽覽大河上下、塞北江南、五嶽、嶽麓、匡廬、千佛、敦煌、塞外、戈壁、天龍、陰山、賀蘭、黑山、扶桑富士、朝鮮金剛、五湖、交河、河西、塞外、三峽、絲路、天山、高昌、龜茲、峨眉、戈壁、雪域、寶島、高原、麥積、雲崗、龍門、陽關、河套、敦煌、榆林、酒泉、武威、天水、云崗、東巴、納西、水書、契丹、女真、西夏、回鶻、蒙古、錫伯、南詔、壯瑤、藏蒙、秦楚、羌胡、南海、北溟。樂其中,博而引;苦其中,旁而証。考其跡,紀其胜。日以為記,自集古今之大成;書積成山,為時代之引領。 此亦史之幸,浙之幸,國之幸也。

至若志于道,游于艺,公勤治史之餘,畫為學所掩。去礫淘珍,因慧眸而高識;傳神寫照,為山水常立傳。況乎七觀其妙,九水以勤(8)。會心于目,搜妙創真。移情於畫,與璞相鄰。自得文逸,渾如行云。插柳栽花,皆已成隂。尤留白為妙,無畫處多妙境;積學以因,乃由畫而暢神。尤精雲山,皆工竹石;若天成之境味韻,含驚人之詩畫論。或得新而古,磊落以奇。到自渠成,積而妙悟;縱橫而無滯,雲水以忘機。山水以立言,畫詩為鋕;重書更重養,妙筆䟦題。深悟雨淋牆頭,月移壁上(9);更師造化,猶重淵衷。雲卷嵐舒,煙升霧逐;一竿瀟瀟,千里濛蒙。或疏或曠,簡而無窮。

若夫讀而能寫,知而能行,行而有功,乃半唐公之上善。於文人畫知行合一,一生道貫也。而著作等身,學如浩溟,窮余皓首,惟以一睹萬耳。對公其巍,仰之彌高也。且略書草草,以敬滔滔云爾。

註釋:

(1)半唐公:文人畫大家,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導,治美術史之泰斗。

(2)賓老:黃賓虹,山水畫一代宗師。

(3)大川:王大川,半唐公之子,山水畫名家,亦善走獸之繪,余之長者也。

(4)名公:與夏承燾、潘天壽、吳茀之、徐悲鴻、劉海粟、陸儼少、林散之、孔仲起等過從甚密。

(5)吳帶:指吳道子畫。

(6)八怪:清揚州八怪也。

(7)八大:八大山人,四僧之一,明皇室之後,亦文人畫高峰。

(8)九水:半唐公在黃賓虹五筆七墨基礎上,踏前一大步,總結出九种水法。

(9)雨淋牆頭,月移壁上:黃賓虹之悟道也。

江右熊公盛元先生:措辭典雅精醇,蘊意高明曠遠,學養之深,才情之富,于此賦可見矣!

仙人橋溪賦(稿)

袁志鵬

邑屬三台,地當百越;九霞散綺,千里集靈。隴洲瀑藏(1),長蛇以護(2);台嶽霓倚,靈龜作屏(3)。羊岫巍巍(4),天地有其大美;龍湫滾滾(5),造化自以崚嶒。更鳳揚丹穴(6),韶舞流風(7)。射珠噴壑,迷闕聳虹。波響浪回,終奔四海之廣;疊雲連巘,自顯一溪之雄。

若夫春煙常迷,秋樹自染;雙龍爭舞,十里相聞。千岫蒼蒼,鹿徑雖鎖;五雲繞繞,鳳山可耘。宜興負一竿,蘿溪獨臥;釣遊九曲,澄鏡觀鱗。

洎于北峪餐薇,南山採菊;聆泉漱玉,望澗堆瓊。幾疊清音,閬風習習;一蹊竹韻,伐木丁丁。嵐常鎖以磴濛,雲自蒸而霞蔚;谷行霓而自靜,潭流石而益清。宜抚云而啸,乘兴而登。可宗安道棲溪(8),適林泉之長樂;師子猷訪雪(9),忘累牘之倦形。

若乃砥嵀乎中流,仙橋其半築;復起雄之百仞,若拔地之雙峰。雨中則碧澗匯千谷,橋頂自銀河落九重。崩雪淹濤,奔雷貫壑;破崗裂嶺,噴沫吐洪。

若其不厭對山,坐忘于道;青屏列阵,翠岃無穷。迷劉阮之剡郞(10),胡麻瓊髓;接仙姝之真洞,津锁岚封。或雞犬相鳴,訪桃源之裏;漁郎何至,問秦洞之中。或痴流水之行云,結廬溪曲;臥扁舟之幽笛,待月山空。適啸傲于东皋,緣溪弄影;放游于北涧,把酒撫松。

至乎與山川相映發,傍水自靈,多書香之奇杰;依山而秀,自輩出之蜚鴻。樂學敬文,崇賢尚德;修鄰結好,睦族和宗(11)。得禮義潔廉之心,質實而尚禮;崇孝忠悌信之道,先賢之深衷。或謁孔坵之聖(12),溯溪濑之王(13)。或釋彼機心,觀利為尺波之潤;淡于榮寵,視市為寸璧之光。而景行之高山,千金重諾;敦素如淡月,百忍煉剛。

及乎一生如夢,萬事若蜉。而三徑堪棲,半溪足臥;青山不老,澄水無憂。一汀足吾輩之托,一曲足諸公之遊。自煙衢足放,得濠濮其逌。溯則振衣萬仞之嶄,下則濯足千里之流。庶幾有東籬之樂,南畝之悠。佩蘭于襟,則忘機同鷺;載酒于道,適擕友飲湫。

至若噓氣而成雲,揚波而澤野;依稀彭澤,彷彿輞川。芬芳壟陌,嫋裊炊煙。水以自青,無聲而潤物;木因常秀,不竭以清源。故云上善,亦足大觀。

註釋:

(1)隴洲瀑:在孔坵村口,屬仙人橋溪上游。

(2)長蛇:上游山名。

(3)玄武:龍洲瀑鎮山。

(4)羊岫:羊岩山,此溪發源地。

(5)龍湫:瀑如龍也。

(6)鳳揚丹穴:山有鳳凰谷。

(7)韶舞:大舜九成舞。

(8)安道:戴安道,高士也,隱而不士。

(9)子猷:曾雪夜訪戴。

(10)劉阮:漢人,採藥遇仙。

(11)耕不忘讀,蔚而成風。樂學敬文,崇賢尚德;修鄰結好,睦族和宗:善家洋池氏、孔坵章氏、仙人橋王氏、溪王戴氏共好之成風。

(12)孔坵之聖:因慕孔子,村以名。

(13)溪濑之王:有溪王村也

杭檢賦(稿)

袁志鵬

聞乎大廈之構非獨木之支,復興之功非一時之計。於是趙鞅鼎鑄(1),鄧析竹刑(2);長治久安,端憑法治。是故諸葛論八弊之首(3),唐宗誡群臣之私(4);獨仰未受升酒之袁尙書(5),不持一硯之包侍制(6)。

至乃興邦之本,源於安庻;安庻之猷,首在奉公。求木之雄,必求本厚;欲流其遠,必浚源通。是以古今尙法,軌文以同。而其旨為民,民謳其道;定章為律,循法為宗。

洎于千尺之室,絲煙足焚;萬尋之堤,穴蟻常潰。鋤草則禾盛,除邪則邦清;法正始齊民心,心齊乃威海內。豈忍湖山納垢,澤藪匿瑕;瓦釜空鳴,黃鐘因棄。

況乎天下名都,于忠肅之故里(7);江南通會,海靑天之遐標(8)。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釐一毫,民之脂膏。乃疾捕快批,嚴審密查;知行耿守,明察秋毫。利劍出鞘,一決而服天下;浩然正氣,千里而振風高。

故能清源而重檢,依法以治杭;惟公惟平,惟正惟義。去其不正,端水以平;刑不避強,法無阿貴。訴千審萬,問瀆究侵;自勞而功高,功若山偉矣。

註釋:

(1)趙鞅:晉大夫,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改革家。曾鑄刑於鼎,乃中國法制史一大進步,為後世魏文侯李悝變法、秦孝公商鞅變法和趙武靈王改革首開先河。

(2)鄧析,鄭大夫,書刑法於竹簡,故云“竹刑”。

(3)諸葛亮:有八弊焉,一曰貪而無厭。

(4)唐太宗:徇私貪濁,非止壞公法,損百姓,縱事未發聞,中心豈不常懼?恐懼旣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豈得苟貪財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孫每懷愧恥耶?卿等宜深思此言。

(5)《北齊書》:袁聿修在尙書十年,未受升酒之饋。

(6)包侍制:包拯,端州三年任,不持一硯歸。有包靑天之稱。

(7)于忠肅:明于謙,以清風兩袖、要畱靑白在人間名。

(8)海青天:明海瑞,曾為官於淳安等。

兩頭門溪賦(稿)

袁志鵬

邑名江左,珠位浙東。匯兩溪以摶其翼(1),列九孔而臥其龍(2)。鰲鯨為案(3),螭鳳盤空。向海而奔(4),洋洋灑灑;與江而擁(5),浩浩漴漴。自炎天之形勝,為大塊之靈鍾。故山川常毓秀,而氣象自熙隆。

觀其峰奇而源澈,源澈而谿綿。採四山之淑氣,集九岫之玉泉。匯羊岩之万壑,同龍海之百川。浩浩其懷,蒼蒼乎橫其廣野;泱泱于海,滾滾兮淌其連山。是以常灌于四季,自惠及群元。潤瓜津稻,秀木惠蘭。彼徳先滋,啟涓滴而自澤;其仁以濟,籠萬物而俱芊。

若夫溪之可行可望:雲水風徽,煙霞奧藪;出山不濁,在山更清。臨淵鏡而可照,觀遊魚總不驚。聽籟悠然,秀見輞川之墅;堆嵐深處,奧聞赤壁之坑。或漫山籟起,滿擔雲歸。一幅冰綃,岩風拂拂;千尋雪練,澗雨霏霏。或流水飛蘆,芳洲鷺渚;風波磯靜,津渡晚迷。或柿色流丹,稻芬彌谷;或綠疇遍野,滿目春機。若叢花滿岸,衣裾沾香。衝融瑤鏡,瀲灩煙光。或東山射暾,北廓含霽;自半瓢足飲,一葦可杭。

至如溪之可遊可樂:已厭風露,且隨棹煙。廬結無塵之地,花開青岸之燃。不著其裘,一竿煙水;林泉以樂,幽客常盤。或漁子迷津,尋三台之舊跡;暝煙初起,訪九曲之澶湲。或聽鹿自鳴,放禽于野;遊湫策杖,桕赤楓丹。或閑行而優遊,擕壺向谷;可獨坐而至夕,覓句于泉。或鳴鼓喧鑼,待燈火之元夕;壤歌盈市,舞星漢之板龍。或彈石慨今,聞簫于橋頭之月;登高懷古,聽笛于溪上之風。

至于仰木之本,推水之源。芝林競秀,瓜瓞連綿。聞溪上四宗之睦(6),尚牌前三絕之隆(7)。揚黃太尉之前徽(8),出簪纓之地;昭鹿尚書之懿德(9),啟鴻博之宗。或好讀而不求,明忠恕之道;不諛而不傲,得脩治之方。故而同崔九之行,多風義之里;類中郎之孝(10),兼淳仁之鄉。或氣貫山河,不忘金戈鐵馬;功留史冊,猶崇三世五王(11)。

若乃何妨於泉,不慕乎浮利;何妨以嘯,豈在乎虛名。灑脫而悠遊,光風而霽月;巋然而秀,犖者自靈。而望重于岱嶽,名登於士層。慕二陶之真卓(12),於三徑以相醒。縱屬布衣於壟畝,亦多卓犖之斐聲。

註釋:

(1)滙溪:兩頭門溪匯集嶺根溪、西溪。

(2)九孔:兩頭門溪村首有九孔橋。

(3)鰲、鯨、螭、鳳:兩頭門溪一帶之山。

(4)向海:溪入海也。

(5)與江而擁:匯入靈江云爾。

(6)溪上四宗:兩頭門溪有王汪季何四姓。

(7)牌前三絕:牌前、嶺根、留山有鄭廣文後裔,以牌前為多。鄭广文有“三絕”之譽。

(8)太尉:浚頭黃氏多太尉之後裔。

(9)鹿尙書:南宋臨海西溪人。乾道、淳熙間以朝散郎知連州,卒贈朝奉大夫,尊稱“鹿尚書”,傳帝師也。其“尤工於詩,善狀物態,有《益齋文稿》藏於家”。

(10)中郎:東漢蔡邕,以孝名,傳七十天不睡以事母。

(10)五王:西溪有錢王宮,指吳越國五王也。

(11)二陶:宋黎廷瑞詩句:“

一陶運甓不揮麈,一陶采菊不種蓮。

吾評東晉人物藪,惟有二陶眞卓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