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河许多村儿以“务”为名,原因你知道吗?鲁家务、店子务、止务...
详情
8月11日,清晨,鲁家务村北运河畔,那座自元代起设立的“水务所”早已了无踪影。我们从大运河沿岸村名中发现,有很多地名都带有“务”字,就是这个频频出现的“务”字,指引我们发现祖先在运河管理上独有的管理智慧。从古代河道管理制度到现在河长制的推行,如今古老的北运河有了当家人的守护,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眼前的鲁家务村,这座湮没在史料中的古代大运河“水务所”,在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具有与众不同的意义。
水务所,顾名思义,经管水务工作的机构。据《香河县志》记载:元代京杭大运河全面开通后,曾在鲁家务村设立水务所一座,经管漕运水务、修筑堤坝、疏浚河道。该所属县衙工部管辖,役丁由百姓摊派,每丁执役两个月。后有鲁姓弟兄在此服役并定居,逐渐繁衍成村落,故称鲁家务。
然而,我们踏遍村内外,依然寻觅不到这座古水务所半点踪迹。村民们也几乎都不姓鲁,问起遗址事宜,大都茫然挠头,均说口口相传有此事,却说不清遗址确切位置。“几百年啦,世事变迁,朝代更迭,河水都能改道,何况这个村边的水务机构?”香河县文史专家尹玉茹抽着老烟斗说。
查看香河地图,发现香河段北运河流域,尤其运河及干渠两岸,许多村名均有“务”字:鲁家务、孙家务、姚家止务、宋家止务、姬家止务、河南止务、后彭家务、西王家务……
起初,我们以为“务”字的含义,颇类似于“屯”“村”“庄”,但经过查阅资料并走访发现,其含义要丰富且独特得多。“务”繁体字为“務”,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为:“从力。”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解释为:“務者,言其促疾於事也。”在宋代,以“务”为名的地方管理机构开始出现,主要负责关卡税收。
记者电话采访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张廷皓,他说:“元代全面贯通大运河后,北运河漕运进入兴盛期。明清两代,朝廷除了在中央机构设立管理运河的都水司,还在沿线地方设置相关机构,并细化其职责:有的负责商贸税收,有的负责疏浚修堤,有的负责维修建造船只,如天津河西务……在古代,围绕大运河,构建起了一整套完善的管理运行体制,从而保证了运河长流不息、减灾富民。”在这样完善且严格的体制管理下,运河有了勃勃生机,沿岸聚拢了旺盛人气,并发展起相关产业,继而形成延续至今的村落。
比如店子务,原名“店宅务”,金代店宅务官员在此经管官房地基、征收官钱。王家务,元时为东围场,明时为贡地,供应粮食。大青庄务,洪武年间,燕王扫北走水路时,军中在此铸造兵器。孙家止务,“止”乃“纸”的谐音,因运河交通便利,明清两代有人在此以造纸为业,后繁衍生息成为村庄。
“从村名来看,北运河上的'务’,最初的来源是运河管理机构,尔后又融入了各种来自朝廷、地方或民间的行业元素。习惯成自然,周边村庄也便延续了'务’的叫法。”尹玉茹说,这些村名反映了古代北运河管理职能之完备、商贸行业之繁华。
来源:节选《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