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地之旅——17.戈蘭高地
公元6世紀,有關奇跡的報告使得拿撒勒被基督教重新重視。
公元637年,伊斯蘭教傳入此地,大批當地人被迫改宗或被殺。
1099年,十字軍將此地作為加利利省的首府。
13世紀中葉,馬木留克蘇丹禁止基督教在此傳教。
17~18世紀,教堂得以重建。
現在,大約30%的居民信奉基督教。
作為耶穌誕生地拿撒勒,是聖地之旅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
大清早,一個人沿著街道的石板路向著古城制高點踱步,試圖欣賞拿撒勒全貌。最高處有一座教堂,名曰少年耶穌教堂(建於1906~1923),得名于耶穌早年大部分時間待在拿撒勒。可能來的太早尚未開門,只好在馬路邊努力尋找合適的角度記錄下拿撒勒全景。而眼前最壯觀的建築便是燈籠狀的天使報喜堂(建於1960~1969)。
與清真寺並存的天使報喜堂
返回旅店用過早餐,接著去往天使報喜堂參觀遊覽,據悉這是天使加百列告訴聖母瑪利亞受孕的地方。上世紀六十年代才建造的教堂,外觀看起來還好,但內飾看起來非常具有設計感,給人耳目一新的映象。而教堂中最神聖的天使報喜石窟,就處于穹頂中央下方。還是拜占庭時期(公元四世紀)和十字軍東征時期(十二世紀)保留下來的教堂遺物。所有來此的各國遊客莫不面目凝重依次進行排隊參觀。
教堂穹頂之下的天使報喜窟
儘管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設計,教堂具有非比尋常的現代感
教堂門口的修道士
教堂正門
側門之一
本想找個好角度拍攝教堂全貌,結果看到了通往二樓的入口
教堂二樓的情形,與普通的教堂有些接近
八角形空洞下方便是天使報喜窟
二樓看到的穹頂
台灣宗教團體贈送的聖母像
有著漂亮幾何圖案的樓道窗戶
教堂墻壁及庭院,有來自全世界各國捐贈的鑲板。內容大同小異但形式多樣,通常是以本土化的聖母瑪利亞并施以傳統或現代的工藝製作而成,包括中國在內。要不是事先知道是圣母,否則會誤認為觀世音菩薩。
來自梵蒂岡的鑲板
昨晚,旅店志願者中有位來自中國的姑娘Poggy。聽說我們要自駕去戈蘭高地遊玩,表示饒有興趣并想入夥。與同伴們商量后,本次旅行第四名成員就此添加。
品嘗完古城歷史悠久的傳統肉桂茶之后,四人去往加利利海。這個以色列最大的淡水湖,漲潮時面積可達170平方公里,最深處只有44米,繞湖一圈53公里。作為耶穌顯聖地之一,正好順道一路遊玩過來。
非常香濃可口的肉桂茶
老茶館與老茶客
至今不知玩法的當地棋
烘焙前的阿拉伯咖啡豆
賣果脯的阿拉伯攤販
準備離開拿撒勒,卻發現小車變成了餐廳的桌子...打過招呼后才得以順利離開
來到加利利海邊的停車場,等摸完所有口袋才發現沒有現金支付停車費,而同伴早已走得沒影了。結果回來收到了一個大紅包——100謝克爾的罰單,直到第三天才在一處基布茲搞定。
在海邊轉悠了一下,可以看到對面東岸的戈蘭高地。在一家黎巴嫩餐廳,大夥一起品嘗每個遊客必點的五餅二魚。其實這裡的魚就是平時吃的羅非魚。雖然只是簡單的油炸,但家里吃和在加利利海邊吃感覺還是有些不同。四人有說有笑,很快就把一大堆食物消滅殆盡。
平靜的加利利海,真想下去游一把
三美圖
我們的五餅二魚
偶爾路過一處聖彼得教堂,得知建於1902年。其倒扣狀的屋頂象征著加利利海附近的漁民聖彼得,由意大利的天主教團體管理。
手持象征天國鑰匙的聖彼得雕像
小巧的教堂內景
教堂庭院的貓咪,貌似是安哥拉品種。上次看到這種貓兒,是在土耳其的番紅花城。
偶遇傳統的猶太教青年
繼續沿著加利利海西岸向著北方行駛,路過五餅二魚教堂(1982年)。進去看到了公元五世紀拜占庭教堂的舊有馬賽克“五餅二魚”,非常有歷史感。不過五餅二魚中的“二魚”,讓我想起了黃道十二宮裡的雙魚座。或許,雙魚座就是來源於此也是未嘗不可。
至於以色列最北部的戈蘭高地,最高處海拔可達2814米,可以說是中東地區的水塔。著名的約旦河就是發源自此的黑門山,途經加利利海最終流入死海。雖說這裡號稱是流著奶和蜜的地方,但水源意味著生存,為此無論控制在誰手中都是重兵把守。
在1967年的六日戰爭內,以色列從敘利亞手中奪取戈蘭高地。而1973年的贖罪日戰爭伊始,敘利亞又奪回了戈蘭高地很多地方,後來被以色列擊退并搶奪更多領土。敘利亞可謂是偷雞不成蝕把米,賠了夫人又折兵,次年生效的停火協議成了現在以敘的實際邊境。目前聯合國維和部隊便部署在以色列和敘利亞兩國緩衝區。而四處散落的坦克殘骸、地雷陣、坑道戰壕、軍事基地組成了現實中的戈蘭高地。
戈蘭高地示意圖,被黎巴嫩、敘利亞、約旦三國包圍
六日戰爭示意圖(1967年06月05日~10日)
贖罪日戰爭示意圖(1973年10月6日~25日)
戈蘭高地邊界變遷圖
由於戈蘭高地依然屬於敏感地區,只能按照大致的地圖一路找去。在遇到沿途都是地雷陣的情況下,我們明白離要去的地點越來越接近了。誤打誤撞開到了一處軍事基地,在哨兵警惕而友好的指引下,原來本塔山就在隔壁的山頭。總算在日落前來到了真正要去的地方之一,山頂留存至今的戰壕和地下掩體,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絲當年的腥風血雨。
靠近邊境的地雷陣到了
跟著軍車一起去往山頂,結果是座軍營
1973年,敘利亞利用以色列全國人民都在過傳統節日“贖罪日”的最薄弱環節發動突然襲擊。在最初的時刻里,以軍損失慘重。戈蘭高地南部缺乏天然屏障的裝甲旅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從此有了新的名字——眼淚谷、坦克墳場,而這就是來此的目的。
直到援軍及時趕到,以色列人才站穩陣腳。正當以色列(美國支持下)和埃敘聯軍(後來加入伊拉克、蘇聯)打的難分難解之時,聯合國發出了停火的號召。在各方斡旋之下,槍炮聲漸漸平息下來。直到今天,以色列人依然牢牢地控制住這裡,同時慢慢把戈蘭高地變成了葡萄酒產地及旅遊勝地。
真正的本塔山頂
本塔山到中東各個重要地點的方向和距離
這裡最近900米便是敘利亞,據悉前幾年敘利亞人還會偶爾放冷槍
留存至今的戰場遺址
地下掩體通道
戰壕
戰爭殘骸製作的工藝品之一
日薄西山,而傳說中的坦克墳場並沒看到。只有在路邊零星有些坦克殘骸,依然讓我們激動連連。
新成員Poggy指向敘利亞方向
雷區內的坦克殘骸,不敢靠近
黑夜中,來到加利利海東岸的基布茲“意為人民公社”,其之大出乎所有人意料。在接待處玻璃門上找到自己名字的留言條,按照手繪地圖花了許久才找到今晚下榻的房間。好在預定的三人間居然有額外的床,完全能容納下四人。解決第一個問題后,在寂靜無聲的基布茲如何解決晚餐成了第二個棘手的問題。突如其來的一輛泰國進口食品車解了我們燃眉之急。就這樣,泰國菜成了在戈蘭高地的晚餐。
我們的救星——泰國進口食品車
並未找到大量坦克殘骸,晚上繼續努力搜尋資料,打算第二天再次尋找真正的眼淚谷和坦克墳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