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寅|《海外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译丛》发刊词

现代中国人文科学是在西学东渐的风潮中诞生的,又是直接由日本汉学的引领而逐步成长起来的。就古典文学而言,我们在罗振玉、王国维的治学路径上可以鲜明地看到日本学术的影响,此后中国的古典文学研究,无论是林传甲等的文学史编纂、鲁迅的古典小说研究还是陈中凡、郭绍虞的批评史研究,都是在海外汉学的刺激和引导下展开的。回顾近代以来的古典文学学术史,我们不能不正视自来外部的影响。
到今天,中国古典文学已成为国际化的学问,海外汉学也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重要力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学术成果。日益便捷的国际交流,正在不断缩小语言和文化隔阂的沟堑,沟通和扩大海内外学术成果的交流。但与此同时,国内学界经常可见的对待国外汉学的两种态度,也让人感到不安。一种态度是唯海外汉学的马首是瞻,甚至对本土成果视而不见,论著中只称引海外学者的看法,奉若神明,毫无省思;另一种态度则是漠视海外汉学的成果,目为旁门小道,隔靴搔痒,排除在自己的学术视野之外。这两种态度都是有碍于学术正常发展的,在今天尤其应该正视其局限。
还有一种态度也是需要警惕的,那就是时下流行的“争夺话语权”的口号背后的狭隘的竞争意识。早在1929年,陈寅恪先生就在给北大历史系毕业生的诗中写道:“群趋东邻受国史,神州士夫羞欲死。田巴鲁仲两无成,要待诸君洗斯耻。”[1]对中国历史要到日本去学习感到羞耻和悲哀。随着新时期以来国内学术的长足进步,中国学者的自信也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高涨而不断提高。在后殖民理论的鼓吹下,一种要确立中国学术的主体性,构建中国学术话语的意识也日益凸显、日益高涨起来。于是,学术话语权之争,也成为民族主义思潮的部分目标,在文化的高端层面展开。无论在政府还是民间,争夺学术话语权都经常当作一个正当的口号提出,不免使学术打上鲜明的地缘政治色彩和急功近利的烙印。对照王国维“学无古今,学无中西,学无有用无用”的名言,反倒是生活在那个积贫积弱乱世的前辈们,更显出一派澹定从容、不卑不亢的自信气度。
虽然学术从来就没有远离过政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更是天然地带有一定的意识形态色彩,但学术本身是天下公器。我们首先应该用一种平常心,本着对学术的敬畏和严肃态度,公正地看待海外学者的成果,尊重他们的劳动和智慧。先师程千帆先生晚年在接受《文学研究参考》记者采访时曾指出:
不少人认为,中国人研究中国文学理所当然是最高水平,外国人总难免隔雾看花,郢书燕说。因此没有必要去看国外同行的工作。具体分析起来,这种说法恐不尽然。……我认为国外中国学的某些成果是值得国内学者认真学习的。……国外中国学研究是随整个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国外的科学发展较快,这是不能否认的事实。西方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直接影响到国外中国学研究,是顺理成章的事。[2]
当时国内学界封闭多年,对海外汉学著述所知甚少。程千帆先生专门致函叶嘉莹、周策纵等教授,请他们介绍海外著名汉学机构的负责人,代购或复印有影响的论文、专著。我做博士论文时,也从老师那儿得到他托友人复制的日本、台湾学者的相关论文,使自己的研究能够在知己知彼的起点上展开。
在国际学术交流日益便捷、日益频繁的今天,获取海外学术资讯已变得非常容易,学界对海外学术出版物完全不闻不问的人倒是少了,无论内心评价如何,就是为了所谓学术规范,也不能不关心。而更常见的,倒是在“与世界接轨”口号下,许多大学都建立了海外汉学研究的机构,以海外汉学为研究对象的学术刊物也出版了若干种。只不过这些研究及其出版物多属比较文学专业或从事外国文化研究的学者所为,对成果的选择和介绍常有很大的随意性,很难反映海外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进展和深度,就是从获取信息的意义上也未必有多少实用性。我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创办《中国诗学》时起,就一直想办一个能及时反映海外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动向和最新成果,并有计划地翻译、介绍海外汉学经典论著的译丛。受各种条件限制,逡巡至今,不能实现。如今在华南师范大学建设高水平大学经费的支持下,这一夙愿终于成为现实,实在让我非常高兴。
译丛定名为《海外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译丛》,由华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编辑,暂定每年出版一辑,以海外学者的外语论著翻译为主体,另辟有学者访谈、研究综述、会议纪要、书评、出版讯息、学术机构介绍等栏目。希望得到海内外学界同道的支持,为我们提供外文出版物、翻译文稿及其他稿件,使《译丛》成为沟通海内外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一座便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此邦之译,可为邮传。
蒋 寅
五四运动百年之日

[1]《北大学院己巳级史学系毕业生赠言》,陈美延、陈流求编《陈寅恪诗集附唐筼诗存》,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8页。

[2]《访程千帆先生》,巩本栋编《程千帆沈祖棻学记》,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页91—92。

(0)

相关推荐

  • 刘跃进:积极推进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体系建设

    积极推进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体系建设,是当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命题,也是实现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体系建设,已经具备了较为扎实的学术基础.改革开放 ...

  • 视频|国内外知名学者带您赏汉学翻译之美

    2017年9月15日-16日,由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主办的"'翻译与汉学史'高层国际学术论坛"在京举行. "论坛"邀请了来自于中.美.法.德.俄.日. ...

  • 洗闲阁购书日志(2019年11月19日)

    洗闲阁购书日志(2019年11月19日) 2019年11月19日,星期二,晴,11-17度.因为突然对中国历史来了兴趣,近期补购了一些相关书籍,下单很爽,预算却大超,真可谓痛并快乐的样子,苦笑一下! ...

  • 蒋寅|《海外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译丛》稿约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历来是海外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学者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七八百年前.迄今为止,世界各国的汉学研究在古典文学研究方面已积累非常丰富的成果,其中很大部分还不为国内学界所知,或即使知道也无法阅 ...

  • 蒋寅|《海外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译丛》第一辑目次

    第一辑目次 中国中古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 中古文学里的"偶然"初探          釜谷武志 战时宣传的艺术:论陈琳为袁绍及曹操所作之檄文                  ...

  • 海外中国现当代研究||陈晓明:重新想象中国的方法——王德威的文学批评论

    作者简介 陈晓明,男,1959年2 月生,福建光泽县人.早年有过知青经历,1978年春上大学(77级),后读研究生(1983年),期间从事过教学和研究职业.1987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攻 ...

  • 专访张英进:海外中国电影研究的多种范式

    张英进,福建师范大学翻译学硕士,美国斯坦福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密歇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博士后,现为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文学系主任.比较文学与中国研究终身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电影与中国现当代文学 ...

  • 蒋寅|《中国诗学》旧履痕

    九十年代的学术研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化格局.不仅学术取向.研究方法多元化,学术观念也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种多元化的态势当然可以从某种程度上的后现代思潮来解释,但我更倾向于认为,是多元化的出版方 ...

  • 蒋寅|一部清代文史研究必备的工具书——《清人别集总目》评介

     读今人所撰通论中国文章学术之书,大体前详后略,不免有虎头蛇尾之弊.心虚的不过缄默不言,含糊带过:那一等打肿脸充胖子的,还要摆出冠冕堂皇的理由,道是明清以后蹈袭陈言,殊少新创,故存而不论.明人姑且另说 ...

  • 蒋寅|我为什么要研究清代诗学 ——兼谈学术目标的设定和转移

         一切社会活动都是有目的的,同时也是有目标的.目的是根本,是逐渐发现和明确起来的:而目标则是假设,是不断设定和转移的.同比我年轻的学者交谈,经常会被询问学术目的和学术目标的问题.关于学术的目的 ...

  • 海外中国美术史研究的方法论.pdf

    ·史论评 CHINESE PAINTING & CALLIGRAPHY 海外中国美术史研究的方法论 ◇ 弘毅 美术史进入现代学术体系始于1764年德国 国艺术品收藏得力于其创建者查尔斯·朗·弗 ...

  • 海外中国科幻研究 | “科幻中国:异形,异次元,异托邦”工作坊实录

    四十二史  科幻春秋 活动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由王德威主持,五位来自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博士生发言,每人进行十分钟以下的短报告,介绍他们正在进行的与科幻相关的研究项目.第二环节由宋明炜主持,他与四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