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剧又出大尺度!

近两年,台剧的势头,可谓越来越生猛。

随着身后HBO和网飞两大金主的加入,

题材、尺度和深度都得到了令人咂舌的拓展与提升。

从《我们与恶的距离》到《俗女养成记》,再到《用九柑仔店》、《噬罪者》、《想见你》……

一部部热映作品不仅品质优良,有些更直击社会痛点。

在让人看爽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思考。

这不,最近又来一部大尺度、烧脑、悬疑剧——

《谁是被害者》

该剧改编自推理小说家徐瑞良的作品《第四名被害者》。

目前豆瓣8.1。

这是现在网飞制作的华语剧里,评分最好的一部。

近年来,网飞在亚洲地区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但华语剧的成绩总是不好。

《罪梦者》《极道千金》《彼岸之嫁》莫不如此。

没想到这一回,《谁是被害者》全八集一次性上线后,口碑竟然还不错。
相比《罪梦者》的“拖沓混乱”,《谁是被害者》明显更符合观众的看剧习惯。
此外,剧中的演员,都是老熟人。

男主张孝全,之前和网飞拍了《罪梦者》。

《谁是被害者》是第二次合作。

女主许玮甯,还记得她在《目击者之追凶》里的黑化微笑吗?
……当时我就一哆嗦。
还有彩蛋人物,林心如。

素颜妆、扮丑,扭曲恼怒的咆哮。

让人过目难忘。

作为网飞出品的悬疑剧,一开头肯定免不了重口味大场面。

不到十分钟,第一桩杀人案,来了——

溶尸案。

过气女歌手苏可芸被发现在一家酒店的浴缸中死去。

尸体被强酸溶解,身体内含有大量的麻药。

被强酸腐蚀而死,想想就要人毛骨悚然。

而这仅仅是本剧一连串杀人案的开始。

当你刚从溶解的尸体中缓过神时,本剧又送上来第二个“惊喜”——

焚尸案。

一幢尚未竣工的大厦顶楼发生火灾,现场仅有一具尸体。

尸体全身焦黑,残留的衣服和身体呈现出炭状,而且死后维持着怪异的跪姿。

死状堪称惨烈。

连环杀人案,节奏紧凑,花样百出,格外下饭。
一桩死亡案件,是大尺度和猎奇;

但连续不断的诡异死亡,就将悬念直接抛出:

被害者到底是谁?他们之间有哪些关系?凶手又到底是谁?

追查这桩连环杀人案的人,正是法医方毅任(张孝全饰)和新闻记者徐海茵(许玮甯饰)。

两位主人公,同样都不是普通人。

法医方毅任,患有亚斯伯格症,属于自闭症的一种。

兴趣狭窄,工作起来废寝忘食。

人际交往能力极差,妻离女散,连同事也不爱理他。

而新闻记者徐海茵呢?

美貌干练的表面下,裹藏着一颗“嗜血”的心。

找上访谈对象,随意撒谎,泪水说来就来。

碰到独家新闻,她如同只蚂蟥,不逮到点什么决不罢休。

为能抢要闻,常常游走于法律边缘。

“连环杀人案”这种大案子,立即就引起了她的注意。

然而,警方迅速断定:溶尸案死者是过气歌手苏可芸,自杀身亡。

但在法医方毅任再一次检查后发现,浴缸中的死者,是一位男士。

大庭广众之下,大变活人?

还是个男的?

他杀还是自杀身亡?苏可芸是被害者,还是凶犯?

还没等警方醒神,第二具尸体和反转就已经出现——

只差一秒,“杀人嫌疑犯”苏可芸在警方的瞠目结舌中,化为一具焦尸。

到底是谁杀死了浴缸中的男人?

又到底是谁杀死了苏可芸?

证据将箭头指向下一个人:地产销售张聪健。

而张聪建的死,同样来得飞快——

他被发现死于一座仓库……

故事到这,是不是有一种台版《轮到你了》的感觉?

这场连环杀人案里,一个谜团接着一个谜团。

案件仿佛已经滑入了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

杀人者在被怀疑的下一秒,立刻被杀。
被害者,一个,一个,又一个,接连出现。
死者身份,推翻,推翻,再推翻。
警方和观众好像是上了死神来了的云霄飞车,晕头转向,迷惑不解:

上一件案子还没有查明。

下一秒便是急转弯:死亡已经来临。

只有法医方毅任和记者徐海茵,在重叠如山的死亡中,抢先发觉了一个并未死亡的核心人物——

方毅任已经离别多年的女儿:江晓孟。

和妻子离婚以后,女儿被带走,他们便再没有联络。

想不到多年后的再度“重逢”,居然发生在最令人不能接受的地方,命案现场。

方毅任悄悄掩藏了这条线索,开始独自找寻女儿的下落。

而在追寻女儿的踪迹时,方毅任也渐渐地感悟到一件事——

他真不是个东西。

前妻得病过世,他不知道。

女儿被送进少辅院,他也不知道。

女儿从少辅院逃跑,他还是不知道。

女儿去夜总会坐台,他依然不知道。

他所有的心思都投入到了工作中,对女儿数年来的情况不管不顾。

更讽刺的是,有关女儿他唯一能找到的有效信息,来自于一篇新闻报道——

酒店妹狠砸酒瓶,男客险丧生。

通过这条报道,他找到了起初采访女儿的记者,徐海茵。

徐海茵对这件凶杀案很感兴趣,想获取更多的内幕信息,写进自己的独家报道。

二人互相利用,开始结伴调查。

而随着情节的不停展开,隐藏的秘密也逐渐浮现。

在调查检测中,方毅任发现,除了苏可芸、张聪健,第一具浴缸男尸也在后续调查中确定了身份——

方毅任女儿的好友,一同在夜总会工作的“少爷”,游成皓。

在不断更新的案件线索中,我们知道了他们三人的故事——

过气歌手苏可芸,为了能复出,甚至是把毒都戒了。

在老友的帮助下,她录制了新唱片。

一切看上去都在变好。

可她无意中听到老友的闲聊后,却只剩下失落。

“看起来怪怪的,样子都变了,不行了……”,

“都老朋友了,帮他最后一次吧……”

全是很正常的谈论,也不是嘲笑的口吻。

但就是这平白的事实,深深刺疼了苏可芸的心。

而杂志由于吸引眼球,更直接对她进行人身攻击。

而张聪健则曾是誉品公司的销售冠军。

同事羡慕嫉妒,领导赏识,春风得意。

公司还许给了他丰富的奖金。

可也正是由于工作的过度劳累,他得了癌症,胃癌晚期。

打这以后,一切都变了。

公司要求他自行离职,许下的奖金也迟迟不到位。

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但由于家中老年痴呆的父亲,他决定去和公司讨说法。

但原先总是笑面相对的经理却变了脸——

说实在的,业绩奖金都是提供给那些能够持续为公司创造利益的人。

你现在这个状况,怎么为我们创造更多的利益啊?

游成皓的故事较为简单。

他是个男人,但他想当一个女人。

父母不理解他,和他断绝了关系。

他们三人都尝够了世间冷暖,失去活下去的动力。

但却又都在死前完成了自己的“遗愿”——

游成皓想像女人一样活着,要不然那就像一个女人一样死去;

苏可芸在死前见到她的个人专辑因为“她”的惨死而大火;

张聪健的公司也被举报、立案调查。

他们在别人协助下达到自己的遗愿后,又用自杀满足了他人的遗愿。

说到这,故事还未进行一半,还有许多迷题尚待揭开。

但带给我们生死与人性的思索已经够多。

一个人的死亡反而成为了另一个人生命结束前的光。

自杀不是软弱,反而是一个绝望之人能做出的仅有选择,是他对全世界所做的最后抗争。

当我们了解了他们的故事,我们或许就能理解他们选择死亡的原因。

有些人选择活着,有些人选择死去,选择没有对错之分。

生存或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也是一个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

连莎士比亚都没有答案的问题,《谁是被害者》或许不应该鲁莽地给出一个想当然的鸡汤式答案。

就像剧中所说:“死亡不可怕,毫无希望地活着才可怕。”

只有给予绝望之人了解和希望,让他们感受到哪怕一分一毫的温暖,

我们或许才有资格劝他们活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