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阳:龙兴福胜寺塔

这期介绍邓州龙兴福胜寺塔。介绍之前,且听鱼摆个龙门。来自邓州、南阳、社旗的三位商人聚在一起把酒言欢,谈起各自家乡的名胜,邓州的商人豪气冲天地说:“邓州有座塔,离天一丈八”。南阳的商人一听大笑,笑罢挑衅地说:“南阳有座王府山,将将巴巴挨着天”。社旗商人环视二者,抿了口酒,弹了弹酒碗道:“社旗有座春秋楼,半截还在天里头”。

 邓州龙兴福胜寺塔,也称福胜寺塔,始建于北宋天圣十年(1032年),是一座八角椎形、仿楼阁式、密檐浮雕砖塔。1988年维修时,发现地宫内藏有国宝级文物金棺银椁,金棺内藏有国内首次发现的成套佛牙舍利。该塔一下从默默无闻到蜚声寰宇。
据明嘉靖版《南阳府志校注》和《邓州志》,及塔地宫中发现的《地宫志》所载内容,福胜寺,宋时名龙兴寺,寺内建有一十三层砖塔,塔以寺为塔名,寺院毁于元末战乱。重建于明,易名为福胜寺。寺院从洪武年间开始兴建,历永乐、正统,于明成化四年(1468年)陆续完备了三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伽蓝祖师殿、释迦宝殿、方丈室、僧舍、禅堂、讲堂、厨库等。陆续重塑重装佛像,并募缘精铜4000余公斤铸造大士文佛,置大殿正中。盛极一时。在香火最盛时期,寺僧达千余人。后寺院日渐衰落,WG时彻底被毁。(鱼根据有关资料改写)
邓州龙兴福胜寺塔建于北宋天圣十年(1032年),原为十三层,元末毁为七层。明洪武七年(1374年),邓州知州孔显以僧子颜主持监工在此重建福胜寺。天顺年间又对该塔进行了整修。1950年政府维修了塔基。1951年对一层进行了加固维修。福胜寺塔1963年被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政府再次对古塔进行了维修,1988年5月,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修葺该塔时发现塔基地宫。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由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和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共同组成发掘队,于1988年7-8月进行了发掘,出土了金棺、银椁、佛骨舍利、舍利瓶及玻璃葫芦等一批文物。维修至1989年12月竣工。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摘自360文档,鱼有改动。)

关于福胜寺塔的修建年代,《邓州志》卷九记载较详:"福胜寺在州治南关,天圣间创建,元至元末兵毁,明洪武初僧子颜重修。"过去很长时间内当地群众一直称其为隋塔。1951年修葺时,曾刻石作记,嵌于塔壁,也称为"重修隋塔简记",认为塔始建于隋仁寿二年。当时之所以认为是隋塔,是将原由邓县运往开封的隋仁寿二年邓州兴国寺舍利塔铭,误认为福胜寺塔铭的缘故。后虽根据此塔建筑特点确定为宋塔,但缺乏确切纪年。这次地宫内发现的《地宫记》记明此塔始建于宋天圣十年(1032年)二月二十五日。(摘自360文档)
环塔数周,鱼发现福胜寺塔塔身浮雕砖佛龛像一千多,完好的不及一半;塔基座歌舞乐伎共六十四尊,面部完好的有十五尊;黄巾力士八尊,有一尊面部毁容。

 福胜寺塔地宫平面呈六角形,坐南向北,有一长方形的坡道通向塔外。(摘自360文档,鱼有删改。) 


 

黄巾力士又名金甲力士,道教传说中护法降魔、力大无穷的仙吏,在上界值勤,多听命于更高一级的神将,具体数目不详,每位神将因为法力不同所能驱使的黄巾力士数目也不一样。东汉末年,太平道首领张角等发动农民起义,全军皆以黄巾裹头,后来道教徒关于天界的传说中就出现了"黄巾力士"的形象。(摘自360百科,鱼有改动。)

↓河南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碑

↓近些年的维修碑
小插曲,鱼和先生离开邓州去了新野汉画像砖博物馆,抵达时不到十一点半,可人家午休了,午休到下午三点。要耗费近四个小时等待,打乱了鱼和先生的出游计划,只得舍弃。再多说一句,这么大气的建筑,博物馆被安排在地下一层,上面全是商用……

欢迎来访,顺致鼠年吉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