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五说“穷”
农历新年的初五日是传统的送穷日,民间称之为“破五穷”。谈到破五穷首先说解一下“穷”字
“穷”是一个形声字。“穷”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穷”字,当时写作“”、“”,到了西周时期,“穷”字在青铜器上写成“”,秦统一中国后,小篆中写作“”,这个字形已经形成我们常见的繁体字“窮了”。
穷字在《说文解字》一书中是这样说的:“穷,极也。从穴,躳声。《尔雅·广诂》:说“穷,竟也。”,《广雅》释曰:“穷,贫也。” “穷”由“穴”和“躬”组成。从字形上看,可以看出人在家中,身体呈弯曲状,如同穷人受累的身形。
在古代人的意识形态中,神无处不在,“穷”也为神之一。那么穷神是哪一位啊。传说在姜子牙封神时,他的老婆马氏也来讨封,姜子牙不堪其扰,就对她说:“封你个穷神吧,除了有福的地方,你都可以去。”所以在后来的春节中人们都贴福字以避穷神。
蒲松龄还专门写了一篇《祭穷神》文:
穷神,穷神,我与你有何亲,兴腾腾的门儿 你不去寻,偏把我的门儿进?难道说,这是你的衙门,居住不动身?你就是世袭在此,也该别处权权印;我就是你贴身的家丁、护驾的将军,也 该放假宽限施施恩。你为何步步把我跟,时时 不离身,鳔粘胶合,却像个缠热了的情人?
穷神!自从你进了我的门,我受尽无限窘,万般不如意,百事不趁心,朋友不上门,居住在闹市无人问。我纵有通天的手段,满腹的经纶,腰里无钱难撑棍。你着我包内无丝毫,你着我囊中无半文,你着我断困绝粮,衣服俱当尽,你着我客 来难留饭,不觉的遍体生津,人情往往耽误,假装不知不闻。明知债账是苦海,无奈何,上门打户去求人;开白、五分行息,说什么奉旨三分,到限期立时要完,不依欠下半文。无奈何,忍气吞声,背地里恨。自沉吟:我想那前辈古人也受贫,你看那乞食的郑元和,休妻的朱买臣,住破窑的吕蒙正,锥刺股的苏秦。我只有他前半截的遭际,那有他后半截的时运?可恨我终身酸丁,皆被你穷神混!难道说,你奉玉帝敕旨,佛爷的牒文,摆下了穷神阵把我困?若不然,那膏粱子弟,富贵儿孙,你怎么不敢去近?财神与我有何仇?我与足下有何亲?您二位易地皆然,我全不信。
今日一年尽,明朝是新春,化纸钱,烧金银,奠酒浆,把香焚。我央你离了我的门,不怪你弃旧迎新。
穷神又有称穷鬼,清人戴名世还专门为穷鬼立传:
穷鬼者,不知所自起,唐元和中,始依昌黎韩愈。愈久与之居,不堪也,为文逐之,不去,反骂愈。愈死,无所归,流落人间,求人如韩愈者从之,不得。
阅九百余年,闻江淮之间有被褐先生,其人韩愈流也,乃不介而谒先生于家,曰:“我故韩愈氏客也,窃闻先生之高义,愿托于门下,敢有以报先生。”先生避席却行,大惊曰:“汝来将奈何!”麾之去,曰:“子往矣!昔者韩退之以子故,不容于天下,召笑取侮,穷而无归,其《送穷文》可复视也。子往矣,无累我。无已,请从他人。”穷鬼曰:“先生何弃我甚耶?假而他人可从,从之久矣。吾所以从先生者,以不肯从他人故也。先生何弃我甚耶?敢请其罪。”
先生曰:“子以穷为名,其势固足以穷余也。议论文章,开口触忌,则穷于言;上下坑坎,前颠后踬,俯仰跼蹐,左支右吾,则穷于行;蒙尘垢,被刺讥,忧众口,则穷于辩;所为而拂乱,所往而刺谬,则穷于才;声势货利不足以动众,磊落孤愤不足以谐俗,则穷于交游。抱其无用之书,负其不羁之气,挟其空匮之身,入所厌薄之世,则在家而穷,在邦而穷。凡汝之足以穷吾者,吾不能悉数也,而举其大略焉。”
穷鬼曰:“先生以是为余罪乎?是则然矣。然余之罪顾有矜者,而其功亦有不可没也。吾之所在而万态皆避之,此先生之所以弃余也。然是区区者,何足以轻重先生?而吾能使先生歌,使先生泣,使先生激,使先生愤,使先生独往独来而游于无穷。凡先生之所云,固吾之所以效于先生者也,其何伤乎?且韩愈氏迄今不朽者,则余为之也,以故愈亦始疑而终安之。自吾游行天下久矣,无可属者,数千年而得韩愈,又千余年而得先生;以先生之道而向往者曾无一人,独余慕而从焉,则余之与先生,岂不厚哉?”
于是先生与之处,凡数十年,穷甚不能堪,然颇得其功。一曰,谓先生曰:“自余之归先生也,而先生不容于天下,召笑取侮,穷而无归,徒以余故也,余亦悯焉。顾吾之所以效于先生者,皆以为功于先生也。今已毕致之矣,先生无所用余,余亦无敢久溷先生也。”则起,趋而去,不知所终。
穷鬼为颛顼之子,宋代有个陈元靓写了本《岁时广记》其中就引文献说:“颛顼高辛时,宫中生一子,不着完衣,宫中号称穷子。其后正月晦死,宫中葬之,相谓曰'今日送穷。”
后来每当到了正月晦日,即初五人们送穷,这样形成了春节的一个习俗。
送穷,历史上很流行,在汉代已经形成,西汉扬雄有《逐贫赋》。到了唐代已经十分盛行,当时有个诗人姚合写了《晦日送穷三首》其中有一首是这样写的:“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送穷穷不去,相泥欲何为。今日官家宅,淹留又几时。古人皆恨别,此别恨消魂。只是空相送,年年不出门。”
初五送穷日,又称破五穷,送五穷。为什么是五穷,五穷又是什么?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人,是唐代文学家。当时他写了一篇“送穷文”并将穷分为五种,这五种即为"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等五种穷鬼。韩愈对五种穷鬼进行了解释:智穷:刚强高尚,厌恶圆滑而喜欢正直,耻于做奸诈之事,不忍心伤害别人;学穷:轻视术数名物一类学问,探究幽深微妙的道理,摄取各家学说,掌握精神要领;文穷:不只擅长一种技巧,文章怪怪奇奇,不能在当时实施,只能用以自娱;命穷:影子和体形不一样,脸丑心美,牟利退居人后,负责争于人先;交穷:待朋友忠心耿耿,倾吐肺腑,抬起脚后跟站立盼望对方的到来,对方却把我视为仇敌。
韩愈对这五穷十分痛恨,说“凡此五鬼,为吾五患。”
从唐代,在春节的初五习俗中形成了送穷日、破五穷,人们到了这一天用放鞭炮、扔垃圾、打扫卫生、起早、勤劳、晨读等方式来送“穷神”,赶走“穷鬼”。用勤奋劳作来寄托祛邪、避灾、祈福等美好愿望。
有送就有接,初五日又为财神日,胡朴安《中国风俗》云:“初五日,为财神日,人家于初四日夜间,或初五日清晨,焚香燃烛,虔诚迎接,而以商店为最盛,各商店开市,鞭炮之声,终夜不绝。”人们到了这一天,开市大吉,正式营业。用勤劳至穷神进行驱赶。
在我国有句俗语,叫“人穷穷一时,智穷穷一世”,初五日又是文人和学子们的节日,在这一天文人或学子登高读书,以驱赶“五穷”;在邢台紫金山,有湘子庙,为韩湘子成道的地方,因韩湘子为韩愈的子侄,很多文人在初五日登高紫金山,来到湘子庙送穷,以避“五穷”。
(注: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