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繁荣》| 汪恒解读

关于作者

罗伯特·席勒,美国耶鲁大学教授,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行为金融学创始人之一。

关于本书

行为金融学经典名著,为你揭秘股票市场反复暴涨暴跌背后的人类心理特质。

核心内容

1.导致市场陷入非理性繁荣的结构性因素是什么?

2.在市场的结构性因素背后,是什么样的心理因素在发挥作用?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本期音频为你解读的是《非理性繁荣》。作者罗伯特·席勒,是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耶鲁大学经济系教授,行为金融学的创始人之一。这本书是行为金融学领域的经典著作,研究的是股票市场的波动。股票市场为什么会出现暴涨暴跌呢?是偶然因素吗?不是,这是市场非理性因素的必然结果。

很多人都有投资股票的经验。而股市有个周期性的特点,就是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大涨,股价越来越高,泡沫越来越大。然后某一天泡沫破裂,市场崩盘,股灾来了。任何一个国家的股市好像都难以摆脱这种暴涨暴跌的周期,哪怕是比较成熟的美国股市也这样。从二十世纪初以来,美国股市的暴涨暴跌反复出现,就像一个魔咒。其中最惨烈的,就是1929年10月28日的黑色星期一,纽约道琼斯指数两天之内跌去23%,随后的11月又跌去了48%。这场股灾直接引发了席卷西方各国的大萧条。

为什么股市会反复出现这样的暴涨暴跌呢?经济学家们也想找到股灾的原因,解决问题,但效果并不明显。对此,席勒教授在本书中提出了他的观点。他认为,股灾之所以反复出现,是因为市场总是容易出现虚假繁荣。在人们的追捧和炒作下,股票价格越来越高,偏离真实价值越来越远。席勒把这种情况,称为非理性繁荣。这种非理性繁荣的状态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泡沫迟早会破裂,然后股价急转直下,加速下跌,股灾就会爆发。拿1929年的股灾来说,崩盘之前是连续六年牛市,股票指数暴涨3.7倍,你看,这就是非理性繁荣的典型表现。最后股灾的爆发,就是非理性繁荣的泡沫不断积累的必然结果。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非理性繁荣呢?席勒认为,首先应该从市场的结构本身找原因。而市场结构性因素的背后,其实是人类的心理因素在发挥作用。这些因素都是传统经济学和金融学没关注到的,但行为金融学会重点关注它们的作用。

本书第一版面世是在2000年3月,就在那个月,美股市场从非理性繁荣的高点崩盘,这本书一夜之间成为神奇预言,受到追捧,被《纽约时报》评为当年最畅销的非小说类书籍。现在这本书已经出到第三版,而市场这些年的走势,也在一再证明它的论断。对于股市投资者来说,这本书的洞察,有助于你看清投资市场泡沫的本质。而对于不炒股的人来说,本书也提醒你,面对那些有可能让你陷入非理性狂热的因素,保持一分清醒。

下面,我们一起来从两个方面,聊聊市场的非理性因素。

第一, 导致市场陷入非理性繁荣的结构性因素是什么?

第二,在市场的结构性因素背后,是什么样的心理因素在发挥作用。

第一部分

先来说说第一个方面,导致非理性繁荣的结构性因素。

我们都知道,传统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把市场投资者看成是理性人。很多经济学家在解释股市暴涨暴跌的周期性现象时,也仍然坚持这个假设。但是这样一来就解释不通了,如果投资者都是理性的,又怎么会争先恐后地把股票价格越炒越高呢?

席勒认为,必须超越传统经济学的视野,去寻找那些藏在市场结构里,但是传统经济学没关注到的因素。他认为,在市场中存在一些影响投资者判断的因素,导致了最初的股价变动,然后市场像一个放大镜一样,把这些变动的效应放大,导致变动越来越剧烈,最终导致了非理性的股价泡沫。席勒把这些因素,称为非理性繁荣的结构性因素。

本书把股市非理性上涨的因素概括为四个方面,分别是:新时代文化,媒体文化,投资理财方式的变化,以及社会心理的影响。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先说时代影响。这是指投资者普遍相信自己所处的时代很特殊,可能走向前所未有的繁荣。在这种信念的指引下,大家争先恐后地进入市场,将股票价格越抬越高。席勒注意到,人类对于自身所处时代的这种信心,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现象;不是某个特定时代的现象,而是在不同时代反反复复出现。这种普遍性的社会心态,可以称之为新时代文化。新时代文化盛行的时期,往往就是市场非理性上涨的时期。人们满怀信心,即便股票的价格不断走高,远远超过正常范围,大家也会不断给自己打气,反复说服自己,我所处的这个时代是不一样的,不能用以前的标准来判断股票的价格。在这种文化的驱使下,人们看到股价节节抬高,仍然趋之若鹜,结果非理性繁荣就愈演愈烈了。

我们来看下美国股市的历史:二十世纪初,股市有一轮暴涨,背后是美国人对新世纪和工业技术进步的美好憧憬。二十年代末,有一轮暴涨,背后是一战结束,世界和平,电气化和汽车等工业文明成果不断推广,导致美国人相信,一个和平的、繁荣的、科学的新时代即将到来。六七十年代,股市又出现暴涨,背后是美国人对于战后婴儿潮的信念。大家认为二战后出生的一大批婴儿成年后进入社会,会使经济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到了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纪前几年,股市的暴涨,则和大家普遍相信人类将进入网络时代有关。人们开始疯狂追捧价格特别高、却没有盈利能力支撑的IT企业的股票。人们相信,这些企业现在虽然还不能挣钱,但它们的未来是不可限量的,所以它们的股票价格就算涨到天上去,也照样有人接盘。不过,每一轮暴涨到一定阶段的时候,都会出现一种相似的场景,大家会突然醒悟,自己的这个时代,其实并没有那么特别。或者说,虽然这个时代有它特别的一面,但它还不足以让股市脱离原有的轨道。而这个时候,人们先前对于新时代的信心,就会莫名其妙地消失得无影无踪。大家甚至开始反过来怀疑,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不仅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处,甚至可能还不如正常的年代。这个时候,这种新时代文化,又会反过来成为股市下跌的加速器。

说完新时代文化,再来说媒体文化。有种现象你应该见到过,当股市处于上涨周期时,媒体对股市的报道就会成倍增加,而且非常乐观。这是随大流,也是为了吸引眼球、讨好读者,符合媒体行业自身的运行逻辑。在各种媒体发表观点的股票分析师也是一样,虽然他们一直标榜客观公正,但其实他们内心深处也有迎合客户的需要。他们的预测意见,也是天生偏向乐观的。1989年,美国曾对股票分析师的分析意见进行过一次调查。当时,大多数分析师的建议,都是持有或者买入。另外有一项研究表明,分析师对于行业收入的夸大预测,每增加1%,就有可能导致这个行业的股价水平抬高5%-8%。你看,这个影响也不能忽视。

席勒认为,媒体对股市的这种影响,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就会成为一种文化,对成千上万投资者产生影响,让大家习惯从媒体的报道中,去寻找股市上涨或者下跌的依据,来决定是买还是卖。

那么,媒体又是怎么操作的呢?席勒认为,它们要么从各种数据中,筛选出对自己观点有利的;要么就是在一大堆经济学家和知名人士中,挑出和自己观点一致的人。对媒体来说,无论是在上涨阶段证明上涨的合理性,还是在下跌阶段找继续下跌的证据,其实都容易得很。而且,媒体的报道又有数据论证,又有专业人士背书,看上去既科学又权威,对投资者自然会产生巨大的说服力。

那媒体文化是怎么影响市场的呢?过程是这样的:先是媒体吹捧市场,或是吹捧某只股票,然后大家纷纷买入,股价水涨船高,进一步印证了媒体报道的正确性,更多人被煽动入场,一步步导致非理性繁荣。

不过,席勒认为,有的时候,媒体文化对市场的影响不这么直接,而是通过一种引导公众注意力的方式,对市场造成影响。

举个例子来说,1995年,日本关西地区发生阪神大地震。十天之内,日本股市跌去了8%。不过,有趣的是,在地震的当天,股市并没有出现暴跌。当天虽然广大媒体全天不间断报道关于地震和损失情况的新闻,但股市当天只是轻微下跌,建筑业股票甚至还出现了上涨。因为很多人觉得,震后重建的需求,会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不过,一个星期之后,股市在一天之内猛然跌去5.6%,而当天并没有特别的新闻,媒体对地震的报道也没有什么新鲜的内容。为什么会这样呢?席勒推测,地震发生之后,关于地震的消息不断积累,开始一点点引导公众的注意力。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那些不利于股市的悲观因素。这些悲观因素其实并不是地震之后才有的新鲜东西,但之前这些悲观因素被淹没在媒体的乐观报道中,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结果,媒体对地震的报道,引导大家的整体心态转向悲观,投资者开始满怀忧虑。那些他们先前并不在意的负面因素、悲观评价,逐渐占据了他们的头脑。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让他们行动起来,在市场上抛出股票。结果,一个星期之后,虽然没什么新鲜事儿,股市却发生了莫名其妙的暴跌。你看,媒体文化影响股市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现代传媒无所不在的信息轰炸,足以引导和塑造你的注意力。在市场上升阶段,让大家只关注那些乐观的事;在下跌阶段,又变得只去关注那些悲观的事。这种媒体文化层面的因素,是非理性繁荣反复出现的重要原因。

说完新时代和媒体这两种文化因素,再来说说投资理财方式的变化。这种方式主要影响的是美国股市。美国人的养老金投资理财计划,以前的主流做法是固定收益制,就是利率不变,获得的收益是固定的。所以大多数养老金都被用来投资债券这样的固定收益品种。但从1981年开始,养老金计划的主流,变成了固定缴费、浮动收益,养老金有可能获得更高的收益。因此,越来越多的资金进入股市争取高收益。同时,股票基金的发展,也吸引了更多的资金进入股市推高股价。

最后来说说社会心理的影响。很多社会心理因素都会让股票变得更有吸引力,推动市场陷入非理性繁荣。这儿简单说三种,一是关于工薪阶级炒股的社会心态:一般情况下,股票上涨的时候,社会舆论会强调说,工薪阶级不能光挣工资,也应该通过投资理财来让财产增值。这就会推动更多的普通人拿着辛苦攒下的积蓄进入股市,推高股价。二是日益增长的赌博心理:研究数据表明,从1962年到2000年,美国商业赌博的金额竟然增长了60倍。2000年美国人在赌博上花费的金钱,竟然超过了看电影、买唱片、观赏体育比赛和玩电子游戏花费的金额总和。这种情况下,股市的暴涨暴跌,反倒使很多人产生了下场赌一把的欲望。三是长期存在的货币幻觉效应:怎么说呢,媒体出于简便考虑,对股票收益的报道,往往不会剔除通货膨胀的因素。例如,媒体推介某只股票,说它过去十年间平均收益率高达10%,但其实这十年间平均通货膨胀率高达8%。去除这8%的因素之后,股票真实的收益率只有2%,但公众却依然身陷10%高回报的幻觉之中,对股票趋之若鹜。

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投资者对股市产生过高的信心,对股市的未来增长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这就会推高股价。不过,席勒认为,从这些因素到整个股市的非理性繁荣,中间还要经历一种市场的放大效应。也就是说,市场像放大镜一样,把这些因素的作用变得更大。

这个过程是什么样的呢?书里是这么说的:第一批投资者,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可能是相信时代很特殊,可能是理财方式变化,进入股市买股票,带来了股价的第一波抬升。这就说明,当初他们买股票的决定是正确的。于是,第二波投资者也进入股市接盘,股票价格就会出现第二次抬升。再加上媒体的乐观报道,分析师们的乐观预测,一波又一波投资者入市,股票价格也就一次又一次上涨,慢慢形成了非理性繁荣。

席勒认为,这种放大效应和我们熟悉的庞氏骗局很像。在经典的庞氏骗局中,骗子编一个故事,来说服一波一波的投资人,快投资吧,有很高的回报。但实际上,骗子是把新投资人的钱作为回报,支付给老投资人。老投资人一看,拿到了承诺的回报,果然没有说谎,于是奔走相告,吸引更多的新投资人加入。股市的放大效应也是一样,股价的抬升印证了故事,吸引一批又一批的新投资者入场接盘。只不过,股市中并没有一个精心策划骗局的骗子,是大家共同完成了这场庞氏骗局,市场的参与者人人有份。席勒就把这种情况,称为非理性繁荣的结构性因素。

上面说的是第一个重点内容,导致非理性繁荣的结构性因素。主要有四种,也就是新时代文化、媒体文化、投资理财方式的变化,以及社会心理的影响。这些因素导致了股价最初的上涨。然后在市场放大效应之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入市,股价越抬越高,变成了一个自然形成的庞氏骗局。等到突然有一天,没人接盘了,股价就会暴跌,甚至股市崩盘。

第二部分

我们再追问一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构性因素呢?席勒认为,结构性因素的背后,是人的心理性因素在作怪。人类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天性,就是思维方式高度依赖于直觉思维,这导致你判断和决策,会受到很多偏见的影响。这些偏见的存在,对于市场的非理性繁荣产生了重大影响。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重点,非理性繁荣背后的心理偏见。

席勒是行为金融学的创始人之一。在关于人类理性的问题上,他和丹尼尔·卡尼曼、理查德·塞勒等行为经济学大师看法相似。他们都认为,传统经济学把人类看成理性经济动物的假设太简单了。他们都主张采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决策背后的心理性因素,特别是分析,那些非理性因素对于决策的影响。

具体到非理性繁荣的问题上,席勒认为,股市的投资者并不理性,他们的决策和判断,常常会受到直觉思维的影响。而直觉思维会带来很多偏见,偏见则催生了盲目的追涨杀跌,导致了非理性繁荣。这些偏见中,比较重要的有四个,一是锚定效应,二是从众效应,三是可得性偏好,四是因果性偏好。下面我们一个个来说。

先说锚定效应。这对咱们得到的用户来说,不算是陌生概念了。指的是你在对一个未知事物做判断的时候,你的脑子常常会找一个已知事物作参照,以这个参照为基础,再对未知事物做出评估。问题是,脑子找来的参照物,和未知事物之间的关系,并没有那么简单直接,并不足以让你做出正确判断,甚至会对判断产生误导。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让志愿者先看一组随机生成的数据,再回答一道题,问的是非洲有多少个国家。大多数志愿者没有知识储备,只能靠猜。有趣的是,如果志愿者之前看到的数字比较大,他们猜的答案就会明显偏大。显然,这些随机数据成了志愿者的参照物,但实际上,随机数据跟非洲国家的数量根本没关联。

股市的投资者在判断股票价格的时候,也会陷入这种锚定效应。他们心中找到的参照物是什么呢?显然,就是这只股票以前的价格和走势。问题是,以前一路高涨,以后就一定会继续保持上涨势头吗?当然没这么简单。可是,在锚定效应的影响下,很多人做出了简单粗暴的决策,大家一起推动股价越涨越高,导致了非理性繁荣。

再说从众效应。这个也好理解,指的是你在判断和决策时,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

再来讲一个实验。心理学家让两组志愿者回答一批极其简单的常识性问题。第一组的正确率几乎百分之百。第二组同样是这批问题,但小组里事先安排了相当数量的托儿。这些托儿故意答错,误导志愿者,结果第二组的正确率,降到了百分之五十以下。

你看,即便是简单的常识问题,人们都很难摆脱从众效应的影响,更不用说股票价格涨跌,这种本来就不太容易判断的问题了。在股市中,从众效应的影响是极其严重的。每一次一窝蜂式的追涨杀跌,每一轮从非理性繁荣到泡沫破裂再到股市崩盘的过山车式循环,背后都有大量投资者的从众心理。而且,像主流媒体意见、权威专家解读,这类信息更能在投资者中引发一窝蜂式的从众效应。

再说可得性偏好。这是说你的直觉思维,对于概率的判断并不敏感。如果你比较容易得知一件事,你就会认为,这件事出现的概率是比较大的。但实际上,你的判断往往并不符合实际情况。

例如,很多人会觉得,像以色列这样恐怖活动比较猖獗的国家,死于恐怖袭击的人数肯定会很多,比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多得多。但实际情况却正好相反。你之所以出现判断失误,是因为媒体对于恐怖袭击的报道兴趣,要远远大于交通事故,导致你看到的关于恐怖袭击的信息更多,误导你做出了错误判断。

股市也有这样的现象。在股价上升周期,媒体要迎合大众口味, 就会密集报道各种有利于股价继续上涨的利好因素。你看到的都是利好因素,于是你就会判断,股价肯定还要上涨。但是,会导致股价下跌的因素其实并不少,只不过因为媒体报道得少,没有在你的脑子里形成印象而已。

最后说说因果性偏好。我们对这个也不陌生了。这是说人类天生喜欢在看到一种现象之后找原因,你一定要建立起因果关系,心里面才会踏实。但是,很多时候,你找到的因果关系并不靠谱。特别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强行给随机现象找因果关系。

例如,二战期间,德国人用火箭袭击英国伦敦。英国人把火箭袭击的落点在地图上标出来,绞尽脑汁去分析其中的规律。英国人认为,那些没有被袭击的街区,一定藏着德国人的间谍。但是,他们找到的这种所谓的因果关系,其实毫无道理。因为当时的德国人,压根没有精确控制火箭落点的技术能力,完全是打到哪儿算哪儿。

股市中的投资者,也难免会陷入这种因果性偏好。某一只或者某几只股票的价格上涨,可能是出于偶然因素,但是,大家偏要深入分析。结果,这种本来偶然的上涨,成了某个理论的坚实论据。大家会认为,经济发展前景一片繁荣,或是某个突破性的新时代确实到来了。更多人被这种似是而非的因果关系说服,入市接盘,股价进一步抬高,理论便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吸引了更多的人。这个过程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这就是前面我们说过的,市场放大效应导致庞氏骗局的过程。

这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心理偏见,对非理性繁荣的出现,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对我们前边讲过的,导致市场非理性繁荣的结构性因素有很大影响。

例如结构性因素中的市场放大效应,像上面我们刚刚讲过的,新投资者一波波入市追高股价。这个雪球之所以越滚越大,就和投资者的因果性偏好很有关系。而结构性因素中分析过的媒体文化,媒体通过影响投资者注意力,让投资者片面关注股票的某一方面,就是投资者的可得性偏好在起作用。导致非理性繁荣出现的所有因素中,几乎都少不了投资者的从众心理。

总结

好了,讲到这里,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就讲得差不多了。让我们来回顾一下:首先我们讲了导致非理性繁荣的结构性因素。导致股价最初的上涨有很多诱因,包括新时代文化、媒体文化、投资理财方式的变化、社会心理的影响等等。然后,在市场放大效应之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入市,股价越抬越高,自发形成了一种庞氏骗局,导致了非理性繁荣。

然后,我们分析了非理性繁荣背后的人类心理性因素。投资者不是理性的经济动物,他们的投资决策受到直觉思维的影响,直觉思维会导致偏见,而偏见会推动非理性繁荣。在各种偏见性因素中,比较重要的是锚定效应、从众效应、可得性偏好、因果性偏好。它们共同作用,推动了一波又一波的非理性繁荣。

最后我们再来补充一点,在对非理性繁荣进行深刻分析之后,席勒教授也给出了一系列缓和泡沫、防范股灾的建议。比如,鼓励市场中的意见领袖,特别是像美联储主席这样影响力巨大的大人物,鼓励他们发表温和务实、有利于稳定市场的言论,在市场上涨阶段及时提示投资者注意风险,用来对冲新时代文化、媒体文化因素的负面影响。又比如,引导媒体报道股票收益的时候,剔除通货膨胀的影响,解决股票收益率注水的问题,减少人们不切实际的狂热。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鼓励交易的政策,为看空股票价格的投资者,提供空头交易的机会,平衡股价的上涨泡沫,同时为经验不足的普通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风险对冲工具。你发现没有,上面的这些建议,都不是直接要求你做什么或是不做什么,而是引导你做出更好的决策,和行为经济学里的助推方法,可以说一脉相承。你可以理解成行为金融学领域的助推方法。

撰稿:汪恒
脑图:摩西脑图工作室
转述:孙潇

划重点

1. 非理性繁荣源自4个结构性因素:新时代文化、媒体文化、投资理财方式的变化和社会心理的影响。 2. 结构性因素的背后是心理偏见,最主要有四个,一是锚定效应,二是从众效应,三是可得性偏好,四是因果性偏好。
(0)

相关推荐

  • 《非理性繁荣》---关于投资组合管理与交易,它是我长期稳健盈利的投资秘诀

    郑重提醒:本人目前只有<价值十一年>一个公众号,每天晚上更新.其它所有以我的名义或图标的号,都不是我的,请慎重辨别. 今天是周六,一般来说,周末我是不关注股市的,跟大家谈谈我大学时候做的读 ...

  • NO.23《书单分享》:通向财务自由的阶梯

    全文2300字,读完预计需要7分钟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籍,也是通向财务自由之路的阶梯. 但是,尽信书不如无书. 别人的投资思想,只可借鉴,不能照搬. 因为别人的成功,是基于当时的时代大环境, ...

  • 如果你认为市场是理性的,那么你就太不理性了

    明天du场开门了,祝朋友们牛年财运亨通! 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两位知名学者,尤金.法玛和罗伯特.席勒,表彰他们在资产定价理论上的贡献,有趣的是两人的观点完全相反.尤金.法玛最著名的就是有效市 ...

  • 《激活个体》| 汪恒解读

    关于作者 陈春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曾任新希望六和集团的联席董事长兼CEO,被称为"最会当CEO的教授". 关于本书 互联时代企业组织变革求新的行动指南,教企业充分激发个 ...

  • 《对赌》| 汪恒解读

    关于作者 安妮·杜克,认知心理学博士,职业扑克世界冠军,决策专家. 关于本书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职业扑克选手的高密度决策经验揭示:面对不确定信息的科学决策,就是先计算各种选项的概率,然后再做判断:决 ...

  • 每天听本书-《激活个体》

    2021/03/27 今日推荐书籍<激活个体>(作者陈春花) 内 容 简 介: 这个时代变化的速度和不确定性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在这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里,组织以及个体要以怎样的姿态拥 ...

  • 激活个体,传统组织的四个变革趋势

    华夏基石企业管理咨询集团出品,<洞察>杂志读者服务公众号 作者:彭剑锋  华夏基石集团董事长 来源:华夏基石<洞察>杂志 从目前正在进行的组织变革实体探索中发现,组织的变化与优 ...

  • 汪师傅解读子平真诠论十天干

    甲乙丙丁在上节已经讲过,这里就不重复说了. 戊土属阳土,性质为坚固厚重.土在五行之中,位居中央,所以会得到正中之气.万物的生长都会依赖于土,所以土主宰着万物的生长.进退.兴衰.万物在土中才能生长,所以 ...

  • 「需卦」初九爻辞“需于郊,利用恒,无咎”解读

    #国学新知识#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一)释字(词) 郊 这里指郊祀,祭祀名. 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汉书·郊记志 ...

  • 研究 | 高社会快感缺失个体在想象未来愉快事件时脑激活与功能连接异常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想象未来事件时愉快体验降低.这被称为期待性愉快体验缺陷,是阴性症状的核心表现之一.这一缺陷通常很难通过传统药物治疗缓解,并且对患者日常功能恢复有明显的负面影响.近期研究表明,高社会快感 ...

  • 《行政处罚法》修正解读(三):行政处罚的设定丨德恒研究

    一.修订前后的变化 修订后的<行政处罚法>第4条(现行<行政处罚法>第3条第1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由 ...

  • 高社会快感缺失个体在想象未来愉快事件时脑激活与功能连接异常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想象未来事件时愉快体验降低.这被称为期待性愉快体验缺陷,是阴性症状的核心表现之一.这一缺陷通常很难通过传统药物治疗缓解,并且对患者日常功能恢复有明显的负面影响.近期研究表明,高社会快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