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阳古民居中深藏的历史故事让人耳目一新

穆阳古民居中深藏的历史故事

续前篇,在穆阳民俗展厅品茗聊天、饱览其展品后,我们在穆水文化研究会高会长的带领下,穿行在穆阳东旭街的历史建筑群中,参观了这里的“五家众”古民居群、“东海吉祥石”和“刘中藻故宅”纪念碑,聆听了其中一些颇具传奇色彩的历史故事。

一、参观“五家众”古民居群

在东旭街85号及其周边悠深的高墙内,有个始建于清代繁盛时期的“五家众”古民居群,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是石马兜规模最大、气派非凡的高门深院。其中五个兄弟并排建设五座大院,每座大院又分前后两个大厅堂,其规模之大,可想而知:

题外:这些成片建筑的古民居,非常壮观,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但由于消防道路不畅,通道狭窄,尚存较大的安全隐患和压力:

“五家众”兄弟中老大的一座大院,曾经改建成绣花厂,为地方赚取过一些外汇,后来又拆卸改装成了旺达市场。幸存的建筑还有四座,较为完整,门匾上有灰塑“紫建连标”、“燕誉贻休”、“春风次第”等,隐约透露出主人的身份地位。

二、“东海吉祥石”及其故事

在“五家众”老宅,高会长带领我们穿过一道道神秘的弄堂,来到一个杂草丛生的破烂小院,参观了一件被保存在这里的稀奇宝贝——东海吉祥石,并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据说这块礁石来自东海。当年“五家众”先人常泛舟吴越之间谋生,一次新船出海偶遇大浪,船只触礁,自忖葬身大海无疑。幸好平时善举,得上天眷顾,新船化险为夷,就近安全驶到岸边。众人上岸开始修船时才发现,被新船撞落的礁石,还堵在船前底部的缺口上,并未脱离。感激涕零的五家众先人,修好船只后,便千里迢迢将这块礁石带回穆阳,供奉在家里。此后一路好运,财源滚滚而来。

据说“五家众”兄弟中有个真实的发财故事:自从带回那块礁石后,有一次在海上偶遇一渔民向他们兜售一船舱“漏座”装的赤砂糖(“漏座”是一种水缸形状的装红糖陶器,上大下小,底下开孔,漏去糖油后,剩下的是优质赤砂糖),刮开薄薄的上层糖皮,底下全都是银元,他们瞬间成了土豪(估计糖里藏银是海盗干的事,也不知如何会落到渔民手上)。

三、“刘中藻故宅”及其故事

就象高会长所说的:在东旭街的古民居群中,每一条小巷,都有故事。这不,我们离开“五家众”后,在一处小巷口就看到一个立在路边与刘中藻相关的石碑,上刻“明大学士刘泂山故宅”字样,足以证明刘中藻曾经在穆阳生活过:

据高会长此前著述,当时毗邻“五家众”的红门楼里出了位才女,缪应柷轻易不会许配给人家。但是当缪老头第一眼见到黄头发的刘中藻时,眼前一亮:“……真吾婿也。”那一年,刘中藻才15岁。很多男孩在这个年龄时,还在烧烤摊前眼巴巴地看着烤肉串直流口水,这时的刘中藻却早已头角峥嵘。缪老头眼力极好,知道此人今后定有作为,就先下手为强收编了他。这个缪氏才女,没有被记载名字,古代妇女的从属地位可见一斑,但刘中藻在《泂山九潭志》里,还是给她安了个身份。

(这是昨天刚刚上过油漆的石碑)

高会长此前曾描述,刘中藻曾经生活在穆阳的历史,在漫长的一段时间里,穆阳人好像集体失忆了。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发现了这块题有“明大学士刘泂山故宅”的石碑,人们才渐渐想起穆阳还有过这么一个人的时候,这块石碑已经在印坪街的水沟上当了几十年的盖板。它听流水潺潺和邻里聒噪,任人踩踏,忍辱负重了不少时光,后来才被移到穆水公园,又惨遭腰斩,可谓命运多舛,最后终被重视和传扬。

穆阳的历史故事很多、很多……

欲知后续内容,且待下篇献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