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泻心汤 精解】

近来用甘草泻心汤辨证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手足口病、疱疹性口腔炎,取得较好疗效,以前对于此类疾病辨证属于湿热者,多用甘露消毒丹、连朴饮等方加减,亦有取效,亦有效欠佳。此方在成人内科疾病尤其消化系统疾病中应用较多,现将该方的应用做一总结,以利于在小儿疾病中推广使用,使更多的患儿受益。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小儿科杨东新
1,原文《伤寒论158条》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方二十一。
甘草(炙,四两)黄芩(三两)干姜(三两)半夏(洗,半升)大枣(擘,十二枚)黄连(一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升,日三服。(臣亿等谨按上生姜泻心汤法,本云理中人参黄芩汤,今详泻心以疗痞。痞气因发阴而生,是半夏、生姜、甘草泻心三方,皆本于理中也,其方必各有人参,今甘草泻心中无者,脱落之也。又按千金并外台秘要治伤寒?食,用此方,皆有人参,知脱落无疑。)
2,原文《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
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一作嗄。]甘草泻心汤主之。(十)
甘草泻心汤方:
甘草四两 黄芩 人参 干姜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 半夏半升
上七味,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记得《大长今》中长今用治皇帝的狐惑病时曾翻阅过《金匮要略》提到过此方。在临床上,我们常遇到寒热错杂的症状,如口腔溃疡、大便溏泻的上火下寒症,应当如何处理?这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清上热要用苦寒药,苦寒伤胃则大便又要受影响;温下焦要用热药,温燥药必然加重口腔溃疡的发作。这是胃中有热,肠中有寒,应当用《伤寒论》中的甘草泻心汤治疗。曾用上方治疗一例疱疹性口腔炎患儿,2剂取效,不过该方味苦,许多小孩不一定配合,要做思想工作,效果蛮好。《伤寒杂病论》中有好几个方剂均是寒温并用,治疗寒热夹杂之症,值得总结思考。
甘草泻心汤是治疗脾胃之方。因胃虚不能调理上下,故出现上火之口腔溃疡,下寒之大便溏泻,中焦之脾胃痞满。所以用甘草泻心汤,可以上治口腔溃疡,下治大便溏泻,中治脾胃胀满。如果在临床上遇到上火、下寒、中满的病症,都可以应用甘草泻心汤来进行解决。
功效主治:伤寒痞证,胃气虚弱,腹中雷鸣,下利,水谷不化,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常用于治疗口腔糜烂,急慢性胃肠炎,狐惑病(白塞氏综合症),痤疮,毛嚢炎,阴部口糜,慢性泄泻,胃虚便秘等。
病理分析:从本方之药物配伍分析,患者必为先脾胃气虚,中焦水饮积聚,久郁化热,热又蒸水,遂成湿热之证。湿热之邪居无定所,如狐之多变,故古人称之为狐惑病也。其证多见于九窍之处或毛发之处。仲师治之先以姜参枣草补中益气治其本;半夏祛中焦之水邪兼化痰湿,则中焦可安;芩连配姜苦降辛升湿热之邪无所藏也。
各家论述:
1.《古方选注》:甘草泻心,非泻结热,因胃虚不能调剂上下,致水寒上逆,火热不得下降,结为痞。故君以甘草、大枣和胃之阴,干姜、半夏启胃之阳,坐镇下焦客气,使不上逆;仍用芩、连,将已逆为痞之气轻轻泻却,而痞乃成泰矣。
     2.《医宗金鉴》:方以甘草命名者,取和缓之意。用甘草、大枣之甘温,补中缓急,治痞之益甚;半夏之辛,破客逆之上从;芩、连泻阳陷之痞热,干姜散阴凝之痞寒。缓急破逆,泻痞寒热,备乎其治矣。
     3.《金匮要略释义》:湿热肝火生虫而为狐惑证,故宜清湿热,平肝火;由于虫交乱于胃中,又当保胃气,因人以胃气为本,故选用甘草泻心汤。君甘草以保胃气;连、芩泻心火,去湿热。虫疾之来也非一日,其脏必虚,卧起不安,知心神欠宁,故用人参补脏阴,安心神;大枣以和脾胃;用姜、夏者,虫得辛则伏也。
方剂研究:甘草泻心汤在《金匮要略》中被作为治疗狐惑病的专方来使用的。狐惑病类似于现代医学的白塞氏综合征。因病发于头面与会阴,又有人称为终极综合证。然而,把甘草泻心汤作为狐惑病的专方看待,似乎仍未揭示本方主治的实质。狐惑病是以口腔及生殖粘膜损害为主症。因此,可以把本方作为治疗粘膜疾病来使用,即甘草泻心汤是粘膜修复剂。就范围而论是针对全身粘膜而言的,不仅包括口腔、咽喉、胃肠、肛门、前阴、还包括泌尿系粘膜乃至呼吸道粘膜,眼结膜等等。就病变类型而言,既可以是粘膜的一般破损,又可以是充血、糜烂,也可以是溃疡。临床表现或痒、或痛、或渗出物与分泌物异常等,因其病变部位不同而表现各异。《伤寒论》中“其人不利日数十行,谷不化。”即是胃肠粘膜被下药损伤影响消化吸收所致。临床上,甘草泻心汤既可用于治疗复发型口腔溃疡、白塞氏病,也能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以及结肠炎、直肠溃疡、肛裂、痔疮等。结膜溃疡、阴道溃疡也能使用。不管是何处粘膜病变,均可导致病人心烦不眠,这可能与粘膜对刺激敏感有关。甘草是本方主药,有修复粘膜作用,如《伤寒论》以一味甘草治咽痛,即是咽喉部粘膜充血炎变。总之,本方的临床运用要善于举一反三,不能被“蚀于喉”、“蚀于阴”的条文障住眼目。
临床应用
一、大便燥结
岳美中医案:宋某某,男,59岁,1960年12月31日初诊。便燥数月,每于饥饿时雷脘胀痛,吐酸,得按则痛减,得矢气则快然,惟矢气不多,亦不口渴。诊见面部虚浮,脉象濡缓。投甘草泻心汤加茯苓。3剂后大便甚畅,矢气转多。改投防己黄芪汤加附子4·5克。1剂后大便甚畅,胃脘痛胀均减,面浮亦消,惟偶觉烧心。原方加茯苓服用2剂。3个月后随访,诸症皆消。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小儿科杨东新
按语:大便干燥,多责之于腑实热结,或津亏肠枯。然本案便燥,不见口渴等热炽津伤之象,但见胃痛、吐酸之证,知别有它因。观胃痛得按痛减,乃气虚也;痛而且胀,矢气快然,又气滞也。综合脉象分析,乃脾虚而气机阻滞之候。脾虚气塞,肠道不运,则致大便干燥。其治宜塞因塞用,斡旋气机。甘草泻心汤为脾胃虚甚之痞而设,补而兼通,寒热并投,辛开苦降,畅达气机,正与本证相宜,故取效甚捷。信非善读圣书之士不可为之也。

二、狐惑病    
刘渡舟医案:郑某某,女,32岁。患病而有上、中、下三部的特点。在上有口腔经常糜烂作痛,而不易愈合;在下有前阴粘膜溃破,既痛且痒;中部则见心下痞满,饮食乏味。问其小便尚可,大便则每日二次犹能成形。切其脉弦而无力,舌苔薄白而润。三部之证由中州发起。辨为脾虚不运,失降失常,气痞于中,而挟有湿螽之毒。治宜健脾调中,升清降浊,兼解虫毒之侵蚀。处方:  炙甘草12克,黄芩9克,人参9克,干姜9克,黄连6克,半夏10克,大枣7枚。共服1O余剂,以上诸症逐渐获愈。

按语:本方治狐惑病,法见《金匮要略》。本案虽患狐惑而见上、中、下三部症状,但患者有心下痞满,饮食乏味,大便频行,此脾胃虚而不运之象。当治从脾胃,复其升降之职,则一身之水火既济,阴阳调和。又本方辛苦相掺而重用甘草,有杀虫解毒之功。有的医家于本方加生石膏,以清阳明胃热,亦有灼见卓识。

三、噤口痢
张德超医案,滕某,男,7岁。夏秋间患赤白痢。一医用逆流挽舟法,热虽减而下痢红白冻积依然。五日来,日夜下痢达一二十次之多,腹痛,下痢红多白少。一医见其不欲食,疑为停食,复下之,痢不减反增,呕吐频仍,不能饮食,举家惊惶,始来商治于余。察之两脉濡弱而右关独弱,舌苔白而质红。辨为胃气重虚,客气上逆,属噤口痢。治法:补中和胃,清化湿热。用仲景甘草泻心汤:甘草6克,黄芩6克,黄连3克,制半夏9克,党参9克,生姜6克,红枣3枚。连服2剂,呕吐下痢均减轻。以原方加减,续服3剂而安。

按语:大论用甘草泻心汤治“胃中虚,客气上逆’’之心下痞硬。本案初为胃肠湿热互结,致成下痢,复因误下胃虚,客气乘虚上逆,致成噤口痢。故用甘草泻心汤补中和胃,清化湿热,其中以生姜易干姜,意在加强止呕作用。

四、胃脘痛(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梁惠光医案:霍某某,男,3 5岁,1 974年5月2 1日初诊。患者胃脘部疼痛已有四年之久,曾被诊断为慢性胃炎及球部轻度溃疡,服药暂得缓解,终未痊愈。近一年来病情增重,疼痛时有灼热感,胸胁满闷,饮食减少,嗳气频频,腹中鸣响,形神疲乏,饥则痛甚,食热食甘则痛缓,舌质淡,尖边略红,苔薄腻而略黄,脉弦细无力。此为肝郁脾虚,湿滞热壅,寒热互见,升降失和。治用舒肝健脾,燥湿清热法,以甘草泻心汤加木香、佛手投服5剂。服后其病若失,惟有纳谷尚差,遇刺激时胸胁尚感饱闷,又加入鸡内金、谷芽、白芍、隔山撬等再服5剂。至今随访,未再复发。

按语:胃脘疼痛4年之久,寒热错杂,脾胃大虚,“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诸症迭现,正中甘草泻心汤证之机。因见胁满、脉弦,故加木香、佛手以疏肝解郁。

五、呕利痞
毕明义医案:于某,女,36岁,1983年9月15日初诊。患者素体强健,一个月前因夜间睡时着凉,翌晨六时突然感到腹痛、肠鸣,随即腹泻,呈水样便,四十至五十分钟泻下一次,泻如暴注下迫状,频频呕吐水样物,继则住院治疗,诊为急性胃肠炎。治疗三天,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两日,复吐泻不止,吐出为黄绿样水,泻下不化之物,又二次住市医院治疗六天,呕吐腹泻止。出院后复因食冷吐泻复作,呕吐食物,有时夹有血样物,泄下水粪夹杂,时有完谷不化,伴胃脘胀闷,食则甚,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脱水状。舌尖红、边有齿印、苔白厚微黄稍腻,脉沉、关上弦滑。脉证合参,为中气虚,寒热不调,脾胃升降失职所致。治当缓急补中,和胃消痞止泻。以甘草泻心汤治疗。服1剂后呕吐即止,胀满减轻,又继服两剂,大便成形,日行3次,再服2剂而诸症皆除,未再复发。

按语:甘草泻心汤主证乃下利、呕吐、痞满。三证之中,以痞、利为主;痞、利之中,又以下利为主。本案下利日甚,又见脾胃大虚,寒热错杂之候,乃甘草泻心汤证无疑,果两剂而愈。

六、不寐
李秀华医案:张某某,女,58岁,1989年6月14日入院。患者四年来夜不能寐,每晚*服用安定片或水合氯醛等西药维持才能入睡2~3小时,但稍闻声响便醒而不寐,屡治鲜效。近20天来彻夜不寐,虽加倍服用安定片亦目不能瞑,不得卧,心烦易躁,疲倦乏力,两目胀满仍突,胸脘痞满嘈杂,口干苦,纳呆不食。症见身体消瘦,面色不华,舌苔黄厚,脉沉细。乃脾胃虚弱,寒热内蕴中焦,上扰心神所致。治宜调理中焦,开结除痞。初用归脾汤、.安神定志丸等方治疗不效。复以甘草泻心汤化裁:甘草18克,黄芩、半夏、内金、陈皮、干姜各1O克,党参15克,黄连5克,大枣4枚。服药1剂,诸症皆除。

按语:《素问·逆调论》云:“胃不和则卧不安。"本案中气虚弱,寒热错杂于脾胃,心神受扰而不寐。故伴有胸脘痞满、不食等症,正与甘草泻心汤“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之证机相合。病起于胃中不租,故加陈皮、内金以助和胃、健胃之功。

七、舌皲裂
刘景祺医案:岳某,女,23岁,1 97 9年8月6日初诊。舌体皲裂疼痛已3年,曾大量服核黄素无效,反而日趋严重,检查发现舌的前2/3均布满横而深的裂纹,大裂纹中间布满浅而短的小纹,似桑椹皮,不能食酸辣刺激性食物,痛苦异常。胃脘经常憋闷,饭后易腹胀。脉左上关上滑,右滑。辨证:心火亢盛,中焦痞塞。治则:泻心除烦。处方:炙甘草l2克,黄连须6克,黄芩9克,半夏9克,党参15克,于姜3克,大枣3个。服9剂后,舌体疼痛消失,小短纹减少,深长纹稍变浅。服48剂,小短纹完全消失,深长纹亦消失2/3,剩余条纹变短变浅,食酸辣食物已无痛苦。

按语:中焦痞塞,阻塞阴阳水火升降之道路,心火隔于上,上灼其窍而见舌体皲裂疼痛。其辨证要点是伴见胃脘痞胀。故治从中焦,斡旋气机,待痞消气转,水升火降,则其病自愈。

八、滞颐
梁惠光医案:刘某某,女,5岁。患儿一年多来,口角常流涎不止,渍于颐颏颈前等处均赤烂如斑,口腔检查未发现病变,惟舌红无苔。此为脾寒胃热。盖脾主运化水液,开窍于口,脾寒则涎液不摄,胃热则渍蚀赤烂。治用甘草泻心汤,以干姜、炙甘草温散寒邪,芩连燥湿清胃热。复加佩兰芳香悦脾。服2剂后,涎液已不外流,红烂皮肤已恢复正常,口角尚有红赤,再服2剂痊愈。

按语:《素问·宣明五气篇》云:“脾为涎。”脾寒不运,则津停于内。脾开窍于口,津泛脾窍,则口中流涎不止。阳明胃经,行于颈、面,胃中有热,循经上攻,则令渍于颐、颏、颈I:J涎之处赤烂如斑,并见舌红无苔热象。治以甘草泻心汤温脾寒而清胃热,两相兼顾。脾阳复,则口涎自止,胃热去则赤斑自消。临床治疗脾冷胃热之滞颐,本方较《金鉴》清热泻脾散为优。

九、淋证(急性尿道炎)
荆棘医案:李某某,男,2 3岁,初诊日期1 98 9年6月1 5日。自述五天前感觉小便灼热,继则尿道口红肿,排出脓性分泌物,现排尿困难,曾服尿道消炎药效果不佳。诊其脉来滑数、舌苔薄黄边尖红’问诊得其半月前出差西北有不洁性交史,遂断为热毒外侵,湿热下注尿道之证。治宜清热解毒,燥湿和中。药用:黄连9克,黄芩1 2克,半夏1 2克,党参1 2克,干姜9克,生甘草15克,大枣6枚。5剂后尿道红肿已消,疼痛已减,脓性分泌物已无,再服5剂加猪苓、茯苓、滑石、阿胶、白芍、甘草善后,病人遂告痊愈。
按语:热毒湿气起于中焦,客于下焦,气化失常,小便不利。用方清热解毒燥湿,执中治下,法承《金匮要略》。

十、不射精    
荆棘医案:崔某某,男,24岁,初诊日期,1988年10月11日。患者结婚二年余,从无射精现象,至今不育,现证头昏心烦,失眠多梦'精神紧张,口苦咽干,交不射精,却也痿软,梦遗频繁。舌淡红苔薄黄,脉象细数。此为心火亢盛,相火离位之证。治宜清心降火、交泰阴阳。药用:黄连9克,黄芩12克,党参l2克,干姜9克,生甘草l5克,半夏10克,大枣6枚。5剂,并嘱以轻松情志,放下包袱。
5付后患者云阴茎交后可软,但仍未射精,继服5剂,患者兴奋异常,云已射精一次。原方加元参30克,麦冬12克,继服7剂以善其后。

按语:心肾不交,离火虽存,而坎水不应,故交而不射。又见心烦不寐,舌红脉细数。治从中焦,乃交泰阴阳之特法也。盖水火不济之证,用交心肾法而不效者,多因脾土中不顺接也。用甘草泻心汤厚土健中,升水降火,令坎离相交,水火既济而愈。
【补述】本方无人参,考《千金方》、《外台秘要》治伤寒蜃食'用此方皆有人参。《金匮·百合狐惑篇》用本方亦有人参。又根据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中均有人参,故本方以有人参为是
甘草泻心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甘草12克(炙) 黄芩9克 干姜9克半夏9克(洗) 大枣12枚(擘) 黄连3克
【用法】上六味,以水2升,煮取1.2升,去滓,再煎取600毫升。温服200毫升,一日三次。
【功用】益气和胃,消痞止呕。
【主治】伤寒痞证,胃气虚弱,腹中雷鸣,下利,水谷不化,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狐惑病;常  用于急慢性胃肠炎症、白塞氏综合症等;产后口糜,泻痢。
 附注:《金匮》有人参三两。
临床应用
1.急性胃肠炎:用本方不予加减,只按比例加重其剂量;甘草60g,干姜45g,大枣30g(去核),黄连15g(捣),半夏10Og,黄芩45g,共治疗60例急性胃肠炎。其中未经西药治疗者49例,经西医治疗无效者11例;病程最短者4小时,最长者15天。全部用本方治愈。其中服1剂而愈者8例,2剂而愈者23例,3剂而愈者18例,4剂而愈者忘例,5剂而愈者6例。
2.狐惑:郭某某,女,36岁,口腔及外阴溃疡半年,在某医院确诊为口、眼、生殖器综合征,曾用激素治疗,效果不好。据其脉症,诊为狐惑病,采用甘草泻心汤加味,方用:生甘草30g,党参18g,生姜6g,干姜3g,半夏12g,黄连6g,黄芩9g,大枣7枚,生地30g,水煎服12剂。另用生甘草12g,苦参12g,4剂煎水,外洗阴部。复诊时口腔及外阴溃疡已基本愈合,仍按前方再服14剂,外洗方4剂,患者未再复诊。
3.慢性泄泻:刘某某,男,36岁。1979年10月23日初诊。4年前因伤食引起腹泻,治后获愈。但遇进食稍多或略进油腻即复发。发时脘腹胀闷,肠鸣漉漉,大便稀溏,挟有不消化物或粘液,日2-3次;并有心悸,失眠,眩晕,脉沉细,舌苔白而微腻,腹平软,脐周轻度压痛。予甘草泻心汤加白术、厚朴。服3剂,大便成形,纳增,睡眠转佳,尚有肠鸣,心悸。原方去厚朴加桂枝,续服6剂,大便正常。23个月后随访,未复发。使用此法治疗22例慢性泄泻,均获较好效果。其病程有自5个月-6年,1-3年为多,计15例。治后18例症状消失未再复发,2例半年后出现反复,2例无效。
4.胃虚便秘:郭某,女,21岁。主诉:便坚难解,4-5日一行,已5-6年,每次均需用通便药,大便仍燥结如羊粪;心下痞塞不通,不知饥,不欲食,夜寐欠安,口不渴,小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根微黄,脉滑。遂投甘草泻心汤。炙甘草12g,半夏10g,干姜5g,川连3g(冲服),黄芩10g,党参12g,大枣10枚。5剂,水煎服。药后大便畅通,肠鸣增多。再予5剂,大便通畅,纳增,心下痞塞除,诸症悉愈。
5.白塞氏综合症:作者根据该病以口腔溃疡、前阴或肛门溃疡、发冷发热、皮肤损害等主要症状,认为即是《金匮》狐惑病。用本方治疗60例,均有效。其加减为:不欲食,加佩兰;咽喉溃疡,加升麻、犀角;口渴,去半夏,加花粉;目赤,加赤芍、夜明砂;口鼻气热,加石膏,知母;胸胁满痛,加柴胡;湿偏盛者,加赤苓、木通;热偏盛者,以生姜易干姜;便秘,加酒制大黄;五心烦热,加胡黄连。同时用《金匮》苦参汤外洗,雄黄散烧熏肛门。
6.口腔糜烂:陈某某,男,48岁,农民。口舌糜烂已20余天,尿赤,脉洪数,予导赤散2剂无效,大便3日未解,于原方加凉膈散2剂。大便解,口舌糜烂遂愈。半月后复发,症状较前为剧,舌红绛,边有脓疮,尿黄。先后用二冬甘露饮、六味地黄汤加肉桂均无效。出现满唇白腐,舌脓疮增多,不能食咸味,以食冷粥充饥,口内灼热干痛,喜用冷水漱口。于是因思日人《橘窗书影》所载口糜烂治验二则,认为本证属胃中不和所致,用甘草泻心汤。炙甘草12g,干姜5g,半夏、黄芩、党参各9g,川连6g,大枣6枚,2剂。药后口内灼热糜烂减轻,已不须漱水,仍予原方2剂而愈。
(0)

相关推荐

  • 半夏泻心汤经典医案、方论

    [方剂组成] 半夏洗,半升(12克),黄芩三两(9克),人参三两(9克),千姜三两(9克),甘草炙,三两(9克),黄连一两(3克),大枣擘,十二枚[服用方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八二)临证谈半夏泻心汤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里面:呕吐(64) 何,寒热呕吐,胸中格拒,喜暖饮,怕凉.平昔胃阳最虚,热邪内结,体虚邪实,最防痉厥. 人参,黄芩,炒半夏,姜汁,川连,枳实 胸中格拒,胸中指的胃脘 ...

  • 《伤寒论》113方——甘草泻心汤

    第五十一方--甘草泻心汤 太阳百二十八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其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 ...

  • 生姜泻心汤——六条脾胃病医案

    18呃逆--刘渡舟医案 郭某,男,46岁.患呃逆证八个多月,呃逆频作,顽固不休,以致不能坚持工作.曾服丁香柿蒂汤.旋覆代赭汤及香砂六君子汤等无效.神疲乏力,大便稀溏,每日一二次,脉沉弦无力,舌苔润滑. ...

  • 分享治胃溃疡、胃胀痛的方子!两千年老方,重获用武之地,请学习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伤寒论>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中华民族,面临 ...

  • 半夏泻心汤原文用法用量与原方组成注解

    半夏泻心汤 <伤寒论><金匮要略> [原文用法与原方用量]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1],却发 ...

  • 甘草泻心汤精解

     来源/杨东新 近来用甘草泻心汤辨证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手足口病.疱疹性口腔炎,取得较好疗效,以前对于此类疾病辨证属于湿热者,多用甘露消毒丹.连朴饮等方加减,亦有取效,亦有效 ...

  • 精华必读:甘草泻心汤精解

    近来用甘草泻心汤辨证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手足口病.疱疹性口腔炎,取得较好疗效,以前对于此类疾病辨证属于湿热者,多用甘露消毒丹.连朴饮等方加减,亦有取效,亦有效欠佳.此方在成人 ...

  • 隐藏的财富密码——股价大幅上涨之前的蓄势精解

    <三国演义>中,为了陷害刘备,蔡瑁写了一首诗,大意是,龙非池中之物,乘雷欲上九霄,蓄势待发-- 股市中,股价为了后期能大幅的波段上涨,操盘的主导资金往往就是采取蓄势的形式,技术逻辑,就是通 ...

  • 敢用麻黄:精解麻黄类方剂的实战用法

    大家都是临床工作者,其中不乏临床高手,在麻黄的应用方面或许都有各自独到的经验,这里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大家对麻黄方的重视. 关于麻黄 麻黄是中国一种传统的发汗药.平喘药.利水消肿药,同时也是一种兴奋 ...

  • 《陈潮祖医案精解》——肩痹

    郑某,男,55岁,2007年11月13日初诊. 1个月前因晨起锻炼见恶寒,鼻塞,流涕,周身酸痛,曾服"维C银翘片". "康泰克"."阿莫西林" ...

  • 民法典︱最高法院关于 “合同目的不能实现”二十五条裁判规则精解

    写在 前面 + 合同解除制度作为债务履行不能的救济方式,可以使当事人摆脱原有合同权利义务关系的束缚,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重新获得交易自由,进而更好地促进交易效率与市场资源的配置效率.<民法典> ...

  • 精解国内ETF基金投资,买入这只基!5月10日!

    开头提醒:现在公众号的推送时间线改了,为了大家能每天准时接收到智丽的复盘,不和智丽失联.大家一定要将"智丽淘金"添加星标,同时记得每天点下右下角的"在看"或者评 ...

  • 股价大幅上涨之前的蓄势精解

    股市中,股价为了后期能大幅的波段上涨,操盘的主导资金往往就是采取蓄势的形式,技术逻辑,就是通过较长时间的低调蓄势,大幅抬高市场平均持仓成本,清理短线浮筹,为日后的大幅波段拉升做充分准备的过程. 在实战 ...

  • 2021高考物理经典名题精解精析(详细试题解析)尖子生都在用

    今天学姐给大家分享的是2021高考物理经典名题精解精析(详细试题解析)包含了:力学.直线运动.牛顿定律.万有引力.热学.电场.电磁等等满分解答+精要点评详细解析!拿去看看吧,超级实用哈! 因为篇幅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