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是缘,千世修来共枕眠,一个非常好的求姻缘方法
来源:微信公众号 寿康宝鉴
自古以来,爱情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美好的姻缘总让人向往。然而似乎只有得不到的东西才是最美的,很多人苦苦追寻,却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古人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环境下成婚,虽说缺少自由选择的权利,然而大多数还是能和睦相处,少有家庭矛盾等事发生。现代提倡自由婚恋,但很多人却得不到幸福的婚姻。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问题出在哪里呢?很多大龄未婚青年和离婚者,都在为婚姻而苦恼。就像所谓的“围城”一样,有人想进来,有人想出去,进退之间到底该如何去把握?怎样才能得到如意的爱情与婚姻呢?下面将从佛法的立场来分析一下。纯属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先来看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从前有个书生,和未婚妻约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结婚。到那一天,未婚妻却嫁给了别人。书生受此打击,一病不起。家人用尽各种办法都无能为力,眼看奄奄一息。这时,路过一位僧人,得知情况,决定点化一下他。僧人到他床前,从怀里摸出一面镜子叫书生看。
书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丝不挂地躺在海滩上。路过一人,看一眼,摇摇头走了……又路过一人,将衣服脱下,给女尸盖上,走了……再路过一人,过去,挖个坑,小心翼翼把尸体掩埋了……
疑惑间,镜子里面画面切换。书生看到自己的未婚妻。洞房花烛,被她丈夫掀起盖头的瞬间,书生不明所以。
僧人解释道:那具海滩上的女尸,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你是第二个路过的人,曾给过她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恋,只为还你一个情。但是她最终要报答一世的人,是最后那个把她掩埋的人,那人就是他现在的丈夫。书生大悟,猛地从床上坐起,不药而愈!】
可见夫妻是前世所结之缘,所谓“夫妻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聚”。俗话说:“百世修来同船渡,千世修来共枕眠”。既然夫妻都是有缘而来,那求如意眷属的方法当然是广结“善缘”了。如果今生姻缘不如意,先要忏悔改过,重新广结善缘,尚有希望此生再遇良缘。
那么该何从做起呢?所谓“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先反省一下自己有哪些原因导致婚姻不顺,然后忏悔改过。现代由于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导致很多人对爱情和婚姻的认识有偏差,从而做出很多障碍姻缘的行为。现举例数种,让大家参考参考,有则改之,无则警惕,则美满姻缘不求自来也。
一、首先是“邪淫”。所谓“万恶淫为首”,邪淫对姻缘的障碍非常大,而且折福也非常快。因为一切的快乐皆是福,享受过后就用完了。一般来说,夫妻以外的淫事皆是邪淫。如:婚前同居、婚外情、包二奶、手淫,意淫、看色情电影、小说等。把男女之乐过度透支,本有的夫妻福分就提前耗尽了,姻缘自然不成。
现摘录《佛法与婚姻》一书对婚前性行为的危害以供参考:
【佛教不邪淫戒的内容,除了不与非配偶发生不正当的性行为,另外,还可延伸至年轻人,则是不应发生婚前性行为。面对情欲观点纷陈的社会,佛教提倡不邪淫戒,恰好可为红尘男女提供一条遵循的道德依归。在高喊情欲自主的世代,若能守持不邪淫戒,能从根本上维护人的身心健康,以及家庭安定和睦,进而造就清净家庭、无诤社会。
婚前性行为,这早已是现代社会司空见惯的事,很多年轻人都是如此,甚至学佛青年也难以避免!但是,一时放纵,后患无穷;据研究统计:婚前有性行为的夫妻,离婚率大大高于守贞夫妻。这倒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始乱终弃。”
观看每天的社会新闻,因为第三者、外遇问题导致自伤伤人、身败名裂的事件层出不穷。近年标榜一晌贪欢的“一夜情”、“一夜性”等看似你情我愿,但这种道德伦理逐渐模糊的两性关系,也正快速侵蚀着现代男女对性爱、婚姻的价值观。
婚前性行为不管出自何因,都会导致多方面严重后果,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种种不幸,所以在大多数民族和国家中,婚前性行为是不为社会舆论、宗教、伦理观念和法律所允许的。避免婚前性行为,不仅是法律和道德的要求,也是青年日后建立稳固家庭,使婚姻美满幸福的需要。
婚前性关系的危害及后果,主要有七条:
(1)婚前性关系容易使男女两人在结婚前分手。有些女孩为了怕失去心爱的男孩才勉强献出自己的肉体,结果常常适得其反。
(2)许多男人不愿娶一个跟别人发生过性关系的女孩。尽管不少男人平时作风开放,但是到了结婚的时候,他们却不肯要一个“旧货”。
(3)有婚前性行为的女孩,婚后的性生活常常比较不满意。婚前没有性经验的女性,婚后生活相对比较美满。理由之一,是有婚前性行为的妻子常会比较过去,因美化往事而生烦恼。总之,婚前性关系次数越多,婚后的生活越不快乐。
(4)发生婚前性关系的女孩,离婚率较高。婚姻生活不快乐,是离婚的重要原因之一。
(5)在婚前发生过性行为的女孩,婚后容易对丈夫不忠实,容易发生婚姻外性关系。据统计,她们红杏出墙的机会,是婚前没有性经验的妻子的两倍。
(6)在婚前发生性关系,可能会使少女嫁给不合适的人。“性能够使你盲目”——某些少女也许相信她已找到真正的爱,事实上使她和男友结合在一起的力量,是性而不是爱。
(7)婚前性行为如果使女人意外地怀孕,假若多次人工流产,有可能使子宫穿孔破裂,引起大出血,危及生命。而因婚前性行为而感染上的性病,有可能会传染给配偶或子女。
另外,婚前性关系对未来婚姻也有影响:它破坏了婚姻的神圣性,使洞房花烛夜形同虚设,新婚大喜失去应有的甜蜜。同时,一旦失去童贞,会在心灵上留下鲜明的印象,因而在与配偶拿来与从前的性伙伴作比较,难以与自己选择的终生伴侣建立亲密关系。
婚前性行为对社会的影响:由于婚前性行为没有法律保证,使某些别有用心的人认为有机可乘,如有的女性以性关系诈骗对方钱财,男方人财两空产生报复杀人念头;或女方失去贞操后,采取报复手段伤害对方;还有女方轻易委身于人后,欲作新的选择,遭到男方的纠缠、威胁等等。因此,佛教徒应以身作则,化导世风,杜绝婚前性行为。】
邪淫导致姻缘不顺的情况有多种,以上只举婚前性行为一种为例。因为婚前失贞的情况最容易导致姻缘不顺。从表面可见的现象来看,也许遇到如意对象的时候,对方正因为此点不能接受,而错失良缘。另外,在因果来说,业力上也会产生很大的障碍,导致佳缘难遇,纵遇难成。因为此行为也会导致别人的姻缘不顺,让他人婚姻不如意,如是因,如是果。这也不能怪别人,都是自己的错,更应当忏悔改过,或许尚可重获善缘。
由于此点的直接影响比较大,因此侧重说明。其他邪淫行为均会从不同方面导致姻缘上的各种不顺,大家必须引以为戒。
二、其次是不孝。所谓“百善孝为先”,一个孝顺父母,尊重师长的人,人缘一定好。相反,如果连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都相处不好的人,难以想象如何能跟别人和睦相处。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般人都是从先爱自己,爱家人,再扩充到爱别人。连自己和家人都不爱的人,谈何爱别人?自然人缘也好不到哪里去。姻缘也是一种人缘,人缘好才能得到对方的好感与认同,才有机会发展成姻缘。因此人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只是从明的一面来说,暗的一面还有业力上的作用,对姻缘影响也非常大。因此要改变姻缘不顺的处境,必须从孝顺父母开始,慢慢心量大了,自然对所有人都有爱心,人缘好了,姻缘自然会来。
三、“杀生”。因为杀生就是广结“恶缘”,想得如意对象,恐怕事与愿违。结恶缘,可能会得到来作冤家或讨债的对象。而且杀业甚重,对人生各方面都有负面影响,当然也包括姻缘上的不如意。深层的道理先不说,比较容易理解的是,你杀害了别人(动物)的配偶,令他丧偶,某些因果也会体现在自己的姻缘不顺上面。特别是堕胎更为严重,不但对姻缘有碍,甚至对婚后的夫妻关系和生育都会有一定的影响。此类为尚为“花报”,恐怕果在地狱。
因此求姻缘,也要戒杀,杜绝与众生结恶缘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四、障碍和破坏别人的姻缘与婚姻。诸如:婚外情、挖墙脚、欺骗别人感情、破坏别人感情、始乱终弃、行为出轨、各种原因导致别人分手或离婚等。如是因,如是果也。
五、性格固执、傲慢、内向等。例如,个性强硬、难以相处、完美主义、对自己认识不足、自视过高、低估别人、不珍惜对方、高不成低不就、执着某些错误标准、心量不足、目光短浅、急功近利、不善交际、少结人缘等。
这些都是性格上的因素。俗话说“人无完人”,在要求别人的同时也要衡量一下自己。某些人也许自身条件不错,找对象的要求也比较高,所谓门当户对也有一定的道理,但也要理性看待,过于追求完美,难以实现。即使找到完全符合要求的完美对象,但自己也不一定符合对方的要求,自己也并不完美。因此必须知己知彼,量力而为。其实一切的要求与标准都是为无缘的人而设的,遇到“有缘人”的时候,也许所有的要求和标准都不需要了,只是个参考而已。俗话说“缘分来了,挡也挡不住”,关键看你能否有这个善缘。
另外,不善交际也会障碍姻缘的出现,所谓广结善缘,也要广开缘路,让有缘人有认识的机会。更要视乎情况的轻重缓急,特别是女性朋友,如果年龄太大的话,会对生育有一定影响,这点也可能成为对方的重要考虑因素,因此分清形势,不要得过且过,借口随缘。
六、目标不明确,不知道自己想找什么样的对象。由于没有自己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对人生没有一定的看法,对自己没有足够的认识,因此也不知道该找怎样的伴侣。
这个也是很关键的问题。一个没有人生观的人是很可怜的,模模糊糊地出生,不知所以地活着,无可奈何地死去,人生一片空白。因此一定要先明确自己的人生意义,越早越好,然后才能更好地生活。
那么如何寻找自己的人生观呢?什么样的人生观、世界观才是正确的呢?这个可谓见仁见智了。只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不过可以给点建议,不妨参考一下《大学》里面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一套认识世界人生的步骤,先要做到“格物”,才能“致知”。简单来说就是先要明悟一切人事物、宇宙万有的根本法则原理,相当于佛家说的开悟,能够做到格物,自然就会“致知”,对宇宙人生一切的问题都明白了,再无疑问。致知后就有了自己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剩下的诚意正心等修养和人生意义,自然一个个地确立和成就了。
找对象亦如是,先要明确自己想找怎样的对象,才能找到。最好是大家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比较接近的,这样即使生活上有些小矛盾,然而大原则相同,也不会有问题。婚姻必然会稳固,所谓志同道合。相反,两个观念相差太大的人是很难生活在一起的,所谓同床异梦。
七、业障重,福报轻。这个可以说是根本问题了,以上种种导致姻缘不如意的因素,究其原因皆是背后的因果业力使然。有了这些因素的存在,才产生业障阻碍姻缘的成就。因此先要消除以上种种不利因素,然后培养福报,好姻缘自然而来。
所谓“福业相当,方为夫妇”。《分别功德论》中记载了一个难为夫妇的故事。这个故事是说有一对夫妻,女人先死,死后做了天女,用天眼看丈夫天天扫塔,于是就对丈夫说你加油扫塔,以后升天还来做我丈夫。她的丈夫于是很努力,这个天女又来说:“你修的福报超过我了,不能做我的老公了”。这个丈夫听了,更努力,最后成了罗汉。
可见夫妻之间的福报都是相近的,相差太远则难在一起,常言道勉强没幸福,但结恶缘而已。虽然大家都希望找个有福报的对象,特别是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有人想吃天鹅肉,有人想钓金龟婿,但自身福报不足,最终只会徒劳无功。追求幸福是人之常情,然而不懂因果,盲目追求,只想不劳而获,恐怕得不偿失。
以上七条大概概括了一些姻缘不顺的基本因素。自己对照一下,找出原因后,便可对治。一般来说只要改过自新,姻缘自然成就。然而,有些人业障比较重,或者想找更好的伴侣者,即使有姻缘出现,却不尽人意。这时应该如何去求呢?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忏悔消业,二是行善增福。
首先,知错能改虽然可以停止制造恶因和恶业,然而,并不代表已造之业可以消除。自己做错的事,不是改过就能抵消的,最好的方法是先忏悔,然后对所做的恶业,反其道而行之。例如:邪淫业重,就要戒邪淫,并且通过各种方式宣扬邪淫的危害;不孝父母,就应该痛改前非,在行动上多行孝道,并宣扬孝道精神;杀业过重,先要戒杀,然后多放生,宣扬戒杀等。其他过错亦如是。这是从业力上作反作用力来改变原先的业力障碍。所以忏悔很重要,所谓“忏其前衍,悔其后过”。先把忏悔的原理弄懂后,再来“拜忏”,把罪障消除,才能更进一步去求如意的姻缘。
然后就是主动发起“缘起”,广做善事,广结善缘。例如:布施、放生、施食、孝敬父母、救助贫困老弱病残、热心公益、助印佛经、供僧供庙等。行善可以提高自身的福报,因为福报相当,方成夫妻。想求好的对象,当然自己的福报也要配得上,这不是功利性的问题,而是自然规律。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所求的对象都是自己感召而来的,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必然会吸引什么样的人过来。因此你想找什么人,你先要成为什么人,这是共业所感的道理。对象对像,对己之像,对你像你也。
另外,夫妻都是有缘人,善缘恶缘都有可能。我们当然是希望找个有善缘的对象,而不是冤家对头。那么就要多行善事,多结善缘,当所做的善业大于过去所造的恶业的时候,善果自然会出现。
然而善事善缘,果报也有迟早,要想善缘早日出现,可以发愿祈求。常见的有念经念咒、求佛菩萨赐姻缘等。最好写一份“求夫疏”或者“求妻疏”的疏文,亲自发愿,并祈求佛菩萨帮助。疏文参考详见“附录”。
大概内容为,写出自己所求对象的要求和标准,然后做一定的善事和念经咒等回向给自己的愿望实现。其实我们所求的佛菩萨,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是一个心理上的依靠对象。实际上懂得佛理的人,并不一定需要向某个对象去祈求,直接发愿做功德回向就行。因为佛菩萨也是自心的显现,一切都是法界的缘起,自己送给自己的礼物。然而一般人的心理总希望有个依赖才踏实,因此佛法也为作方便,让其选择一个有形的佛菩萨去祈求。这是了义的说法,在非了义的一面来说,的确也有个所求的佛菩萨去帮助你实现愿望。看从哪个角度来说而已,也看个人喜欢从哪个角度去求。
有几点要注意的是,一定先忏悔、拜忏。忏悔不彻底,业障就会障碍姻缘的出现。而忏悔一定要自己真心认错悔改才行,而不是形式上拜几下而已。因为罪是自己造的,无人加罪于你,也无人可以帮你灭罪,罪在己身,不在他身,只有自己可以消除自己的罪业。忏不忏悔只有自己知道,自欺欺人是没有用的。因此必须诚心忏悔。不要以为此生并无大恶,便不以为然,谁能保证累世以来诸恶未作?
另外祈求期间,最好能吃素,并戒五辛。虽然戒杀不一定要吃素,然而,某些经咒有一定的忌讳与要求,在吃肉或者五辛的时候也许发挥不了原有的作用,通俗点说就是不灵验。因此在此期间,最好能够吃素,效果会更好。若客观条件不允许,吃肉边菜或者三净肉亦可,心诚则灵,心斋最胜。
还有很关键的一点是,是否有足够的诚心和信心去求,所谓一切唯心造,必须心诚才灵。而且发心很重要,我们为何而求伴侣?是为财色而求?为名利而求?还是为其他个人欲望而求?所谓“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你的发心决定了你得到的结果。
美满的婚姻比事业的成功更为重要,俗话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个伟大的女人”。一个伴侣的好坏,可以影响到家族几代的兴衰,甚至对社会也有一定的影响,修行上就更不用说了。因此最好是为教化子孙、造福社会、楷模天下而求,所谓“愿力越大,成就越大”,人有善愿,天必从之。如此去求,则容易成就,又利人利己。
在行善方面,可以配合《功过格》来使用或参考,会有更积极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发愿求姻缘,也难免会有一些恶缘的出现,特别是学佛的朋友,一定要注意,也许有些用心不良的人会冒充佛友,骗财骗色等。我们在广结善缘的同时,也要小心验证对方是否可靠。即使是真实来谈姻缘的人,也未必就是合适的人或者善缘。在自己无法判断的情况下,可以祈求佛菩萨帮助。例如发愿说,如果某人合适自己,是善缘而来,就让大家排出障碍,顺利在一起,如果并不合适或者是恶缘,那就尽快让大家分开,让合适的有缘人出现。另外,亦不宜祈求指定跟某人在一起,因为你所求的人不一定合适你,一来可能求不到,二来,即使勉强在一起,也许只是一段恶缘。
还有一点就是,这些方法虽然是从佛法的角度来求,但有些人并不一定有信仰和懂得佛理,也不一定希望所求的对象是学佛之人。但这也无碍所求之效,所谓有求必应,对伴侣的要求和条件,只要合理,都可以求。不学佛的人,也可以用来求不学佛的对象,心诚则灵。每个人的因缘不同,不一定要从宗教的角度来看待,他日因缘成熟,也会殊途同归,顺其自然就好。
总的来说求姻缘的原理与方法,就是“消业、增福、结善缘”。忏悔以消业障,行善以增福报,诵经念咒以催熟善缘提前结果,把所做的善事善缘,转化为“现世”报。忏悔消除了姻缘上的障碍、行善提高自己的福报,使与所求对象相当,念经咒等既可消业增幅,亦可催化善缘成就。行善结缘是因,念经念咒是助缘,因缘具足,果报必现。大致原理如此,不出“因果”二字,其实姻缘本身就是一种因果。懂得道理就要付诸行动了,祝大家喜结良缘。
不过更重要的还在后头。即使求得如意伴侣,也不是一了百了的事,相反,刚好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开始而已,婚后能否和睦相处才是关键。所谓“相见好,同住难。相爱容易,相处难”。因此生活中难免会有矛盾的时候,这时才是考验,大家应该心平气和地商量解决,求同存异,找出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固执己见。有时候,也许是对方理亏,但我们也不能得理不饶人。因为夫妻毕竟是以感情为基础,赢了道理,输了感情,那是得不偿失的。夫妻之间,有一点缺陷也许是好事,才会有美感。我们应该用对方喜欢的方式去待他,而不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待对方。凡事换位思考,互相包容,自然可以和睦共处,白头偕老。
其实这个问题,应该从初认识的时候就要注意,才不会导致婚后的事情难以解决。首先,恋爱前一定要有足够的了解,找自己需要的人,而不是自己想要的人,当然能两者兼得更好。恋爱时更要坦诚相待,不掩饰缺点等问题,看双方是否能够接受,协商解决。结婚后,尽量以包容和付出的方式去处理关系。了解前不轻易“牵手”,恋爱时不轻易“分手”,结婚后不轻易“放手”。特别是已有孩子的夫妻,不能只为自己考虑,还要顾及孩子,这时更应多一份责任。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不止婚前邪淫会导致姻缘不顺,婚后的邪淫亦会导致婚姻破裂。甚至是夫妻之间亦有正淫、邪淫之分,夫妻亦不宜“邪淫“,所谓“非支、非时、非处、非量、非理”而行淫。邪淫也会损耗男女之福,可能会使一辈子的夫妻之缘,变成一段短暂的婚姻而已。
如此分析起来好像带有目的性和功利性,缺乏婚姻上应有的感情了。然而,如前所说,发心最重要。感情并非没有,只是升华为“大爱”,或者叫“慈悲”和“仁”了。
我们不妨再倒回来看爱情的本质。问世间情为何物?一般人对爱情的概念都是从故事、电影、小说等描述中来,也许没有透彻的认识爱情和婚姻的本质。特别是现代更是被广泛宣扬,甚至有人视作神圣和人生意义所在。
美丽的爱情故事多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感人的故事,遗憾的结局,令人不胜痛惜。于是大家都渴望能得到真正的爱情和如意的婚姻。但多是“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可见有求皆苦。
也许只有在这种缺陷美里才能体现爱情的永恒。一段让人向往的浪漫时光,加令人惋惜的结局,大家都会以为,如果故事里的主人公能生活在一起,一定会很完美。然而真的长期生活在一起的时候,能否相处得来还是一个大问题,只是避而不谈而已。不要被故事情节蒙骗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是由爱情的本质决定了,无法永恒。就像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东西一样,一切皆是无常,缘起缘灭而已。因执着而有“我”,因有我而有爱,一切从“我”出发,我爱的时候就爱,不爱的时候就不爱,这就是爱情的真相。所谓的真爱,本质上只是一种虚情假意,所谓的无私,也是建立在自私的基础上而言。究其根源皆是人类的我执而来,爱情也是人类自私的一种表现。不止是男女的感情如此,放大来看,情亲友情,所有的情与爱,都是从我执和占有欲出发。对物质和名利,乃至留恋一花一草一木,皆是如此。由此动念,造种种业,生轮回根,循环不息。
浅层次一点的爱,其实只是体内的“荷尔蒙”作怪,年轻时内分泌旺盛,特别容易有“爱”,实际上只是生理上的欲望在背后误导,并非真爱,可以说只是一种“欲”。内分泌减少了,爱也淡了,情也没了。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爱都是“欲”,但“爱”终究也是一种私心而已。
情、爱、欲是三个层次,爱跟欲不一样,但也是以自我和自私为根本。情就更高一层,离开了欲与爱。但还不是究竟的东西。欲界乃是以欲为根本;到了色界,则偏重于爱;到了无色界,则升华为情。宇宙中的三界众生,都在情、爱、欲的困扰中。所谓“无情何必生斯世,有情终须累此身。”我们都是有情众生,因有情而来,因情爱轮转生死。
那么断了生死是否就无情呢?以我为中心,为了我而去爱。有我就不会真正去爱别人。如果做到无我,那叫仁或慈悲,并不叫情,亦非“无情”。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
既然把情爱看破了,是否就不应谈婚论嫁?是否就要出家修行?其实有此矛盾者,正是因为没有真正看破才有疑惑。既然看破了,便不为情欲所困,在家出家皆自在。每个人的入道因缘不同,出家要有出家的因缘,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出家,也不是只有出家才能修行。就像我们学知识,也不一定要进学校,在家自学也一样可以学得好,而且还多了些“实习”的机会。心若有执,便是家,即使强行出家,还在“家”中;心若无家,何来出家?
度众生也不一定要用出家身,所谓“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维摩诘居士就是一个典型的在家榜样,社会上很多人都需要在家人方便设度。如果没有出家之缘,在家修行也无妨,《坛经》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狼虎堆中好修行,真正的修行就要对事炼心,从日常生活中去修正自己。
看破情执,是让大家不困于情,心得解脱。“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自然出世入世皆自在,而不是畏惧情爱,厌恶逃避。情欲之困不在身,而在于心。就像你在看爱情电影的时候,很清楚知道自己在看故事而已,虽然情节很优美动人,自己甚至可以投入地去享受一下戏里的浪漫情怀,但却不会迷失其中。因此婚姻并不是枷锁,家庭和子女也不是修行的障碍,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反而是修行的好道场,对境炼心,才是真修行。
然而这种看破和解脱并不是理论上的,必须真正做到才行,所谓“十年浮海一身轻,乍睹梨涡倍有情;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若是真的看破放下,又有出家之缘,当然是出家专修为上,毕竟出家会有更多的时间与条件修行,更容易成就。可为天人师,引众生出生死,自度度他,功德无量。那是真正的大福报,非世间的荣华富贵可比,值得随喜赞叹。
至此,大家应该对情爱与婚姻的本质有一定的了解,需要入世生活的朋友可以更如法地求姻缘了。希望大家都能求而不执,婚而不昏,解脱自在。
所谓一切唯心造,相对本体而言,一切皆如梦幻泡影。我们的妻子、丈夫、儿女、眷属以及一切的人事物等,都是自己所造的一场大梦而已。美梦噩梦全凭一心,求夫求妻皆是求己,无论好坏都是自己送给自己的礼物。美好的姻缘只是南柯一梦,总有梦醒的一天。最后的生死大考,无论在家出家一律平等,能否过关,就看我们平时如何用功了。累世多次补考,已属惭愧,今生又来到熟悉的考场,是否感慨万千呢?那更应加倍努力了。
最后祝大家皆得如意伴侣,美梦醒来及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