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微视频:再社会化-Resocialization

视频名:Resocialization -Meaning, Definition, and Explanation(再社会化-意义、定义、和解释)。再社会化是指社会化的个人在其生涯发展或人际互动历程之中,因为新的角色,情境或经验而对自我的价值,态度与行为产生调整,重新学习或改变,以获得适应新的角色及其表现行为的作用或历程。譬如战争期间被迫接受“洗脑”(brainwashing)的士兵,整个洗脑过程对个人而言即是一种再社会化的过程。又譬如留学生往往在母国或本土文化体系中学习良好,是一位表现卓越的个体,但在留学国却必须重新学习并获得崭新的语言,观念和生活经验,知识技能等。在留学国的学习经验可说是一种再社会化的过程。还比如刚刚接受入伍训练的士兵,刚刚入狱服刑的犯人,刚刚进入教会学校就读的学生等,都要经历再社会化的训练过程,学习获得新自我观念和角色地位。

社会学理论告诉我们,再社会化(Resocialization)是指在早期社会化与继续社会化中与社会要求不相适应的人所经历的社会化过程。主要特点是改变或调整社会化对象原有的世界观、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使之符合社会的规定与要求。在某种情况下,青少年和成人通过再社会化,有意识地摈弃旧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重新塑造出新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这种再社会化过程是生命中具有转折意义的阶段。

国外有学者认为:所谓“再社会化”,亦即舍弃原来的基本态度、价值与认同并重建新的以代之。再社会化分为:(1) 自愿的再社会化(voluntary resocialization),即个体旨在以新认同取代既有认同,或以新的价值与行为模式取代旧有的价值与行为;(2) 非自愿的再社会化 (involuntary resocialization),是以一种“全控机构”(total institution)使个体与过去完全隔离,并对个体的日常活动施以相当的控制,从而改变或调整社会化对象原有的世界观、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成为“新人”。再社会化指用补偿教育或强制方式对个人实行与其原有的社会化过程不同的再教化过程。

主动再社会化,即自愿的再社会化,是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自动接受新的生活方式和参与新的社会生活,一般出现在社会急剧变动或移民生活中。继续社会化也可以说是再社会化的一种形式,它是在早期社会化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适应和发展提高,常在不知不觉间进行。

强制再社会化,即非自愿的再社会化,它是一种社会性的强迫教化,对背离当时社会规范的人,通过特别机构在强制的条件下进行社会化。对犯罪分子的改造是强制进行的。这种再社会化必须通过特殊机构,如监狱、劳动教养所与少年管教所等来实施。对罪犯的改造,一般难于采用正常人社会化的普通形式,但也不可忽视感化教育的意义。罪犯通过再社会化,可学得一定的劳动技能,树立法制观念,加强社会责任感,改变过去的恶习和生活方式等,促使其由被迫接受改造向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状态过渡。

有一项名为《观念代差:转型社会的背景 (1990—1994年)》,其调查背景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中国正开始其迅速的社会变迁。研究结果显示,根据1949年以来中国的四次社会运动可将国人分为:“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变革”这四次历史事件相对应的四代人,因为这些历史性事件都对亲身经历的那一代人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由于年轻一代是在与前辈完全不同的历史和文化环境中成长,他们的社会化也就与之前经历过上述历史和文化事件的一代人有所不同。因此,年轻一代和年长一代对生活目标和定位持有不同的价值观和态度。根据调查所获得的经验数据分析表明,中国这几代人的价值观有着显著差异。特别是在较大的历史和文化的变迁过程中,包括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会改变社会整体的价值观。在这种社会转型过程中,一部分社会成员的再社会化也就成了必然。此外,再社会化在开放政策的社会环境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它将中国社会置于全球文化规则与价值观的体系之中,从而对中国人的价值观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成员调整和更新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则更为重要。

上世纪以来地球上人类互动的频率和范围迅速增长,导致全球联结的形式化和制度化的加强。从微观视角来看,全球化是由一系列的个人体验组成,包括跨国行动,构建跨国的人际关系,消费海外进口商品,共享异国文化风情等等。随着跨国实践的增加,个人的“全球社会化”开始崭露头角,在此过程中跨国行动者通过与自己所拥有的文化元素的适应或组合来吸收外来文化的内容。随着跨国实践的增长,本地和跨国界的不同团体和个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由于社会化体现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学习既定的文化标准,因此文化适应需要至少两种文化的相互作用,这个过程就是个人学习和接受不同文化的价值和规范的过程,于是,再社会化也就在所必然。

比如,在跨国公司工作的员工在全球文化的宏观层面上接受社会化,适应全球思维,进而能够适应全球化的工作环境以及按照其核心价值而行动。全球文化的核心价值是:选择自由、自由市场、个人主义、创新和容忍改变、包容多样性、相互依赖/连通性。当一种文化显露在另一种文化中,文化传播就出现了。某一文化与人们习以为常的态度和行为尽管有微妙的差别,都需要有一个习得、调整和适应的过程,这种过程也就是再社会。总的说来,全球联结已经成为跨国的或本土社会化过程中的新媒介,也对本土居民的再社会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社会学微视频系列:

社会学微视频:社会化-Nature vs. Nurture Debate

社会学微视频:文化冲击-Culture Shock

社会学微视频:全球化-Globalization

社会学微视频:全球联结-Global Connectivity

社会学微视频:旁观者冷漠 - Bystander Apathy

社会学微视频:麦当劳化-McDonaldization

社会学微视频:再社会化-Resocialization

社会学微视频:社会流动—Social Mobility

社会学微视频:社会互动-Social Interaction

(0)

相关推荐

  • Peter Berger | 现实的社会建构

    本书出版于1967年,是社会学领域的一本经典,是一本与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涂尔干的<自杀论>齐名的社会学经典.本书的问世,开 ...

  • 费孝通:文化论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再认识

    今天我是特地来庆祝南京大学创立100周年纪念的.我出生在江苏省吴江市,所以江苏是我的祖籍,也是传统的所谓故乡.南京大学是我故乡的最高学府,我现在已经92岁了,在这垂暮之年还能亲自来参加这次盛会,我觉得 ...

  • 心理学:无论你长得多好看,一旦“自闭”,就没人会喜欢你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魅力的本质是社会化?长得再好看,一旦自闭就不会有人喜欢你? 如果不在具体的社会群体或语境范围内,一般人还真不能理解,以上两句的逻辑关联在哪里. 思维碎片化,理解碎片化, ...

  • 学习成功之人生角色,怎么改变职场生涯

    ​我们说的规范是指什么?在社会交往中,人们约定俗成或铭文规定的标准,它通常带有强烈的文化色彩,会随着不同群体所传承知识的差异和地域背景的不同,而改变在学习中好的规范能够促使人们践行更多富有成效的学习行 ...

  • 社会学微视频:社会化-Nature vs. Nurture Debate

    视频名:Nature vs. nurture debate (先天养成还是后天习得之辩论).人的个性习性是先天养成的还是后天习得的?社会化是人的社会行为的模塑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人们形成了为其生存环境 ...

  • 社会学微视频:文化冲击-Culture Shock

    视频名:Culture Shock(文化冲击).社会学概念中的文化冲击,原意是指一个人从其固有的文化环境中移居到一个新的文化环境中所产生的文化上的不适应.文化冲击可以体现在多方面,从气候.饮食.语言. ...

  • 社会学微视频:社会互动-Social Interaction

    视频名:Social Interaction: The Ropes Course (社会互动:团队接龙)."团队接龙"是一种集体游戏 (Team Building Activity ...

  • 社会学微视频:社会流动—Social Mobility

       视频名:Effects of Social Mobility: A Personal Journey (社会流动的影响:个人旅程).社会流动(social mobility)指的是个人在社会阶层 ...

  • 社会学微视频:全球化-Globalization

    视频名:Globalization (全球化).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发生的现象及其相应的实践过程.全球化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 ...

  • 社会学微视频:麦当劳化-McDonaldization

    视频名:社会的麦当劳化(The McDonaldization of Sciety)."麦当劳化"是指一个社会经历着速食餐厅之特色的过程.这个词由社会学家乔治·里兹(George ...

  • 社会学微视频:全球联结-Global Connectivity

    视频名:Building global connectivity (建立全球联结).以人为本的全球联结不同于电脑.设备之间的全球联结.社会学意义上的全球联结是全球化时代人类交往的基础,由此产生的跨国行 ...

  • 社会学微视频:社会学想像力

    视频名:Th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社会学想象力).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一种心智品质,这种品质可帮助他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从而使他们看清世事,以及或许就发生在他们之间的事情的 ...

  • 社会学微视频:混合研究方法的运用(Mixed Research Methods)

    视频名:Mixed Research Methods & New York City's Homeless(混合研究方法与纽约市的无家可归者).混合研究方法是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的研究方法.顾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