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人在清华——清华学习启示录

蔡德习,湖南澧县人,担任津市市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多年现为津市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常怀书生情结,业余骑车打球、读书作文。其散文地域色彩浓厚,语言诙谐,雅俗共生,显得乡土味特别浓厚,韵味无穷,带有一股鲜活之气。

津市人在清华

——清华学习启示录

湖南省津市市领导干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这名头够响的吧。作为第一期学员,我们激动和自豪的心情无以言表。我跟家人说过,跟单位同事说过,也跟朋友炫耀,他们的表现惊人一致:“羡慕、嫉妒、恨”。我理解他们,因为,他们没到清华培训过。

我有幸作为清华学习的学员代表发言,权当把无知变成无畏,矜持变作坚持,于是有了这样一个题目:津市人在清华。

我们为什么上清华

清华是什么?清华是我们曾经的梦想,甚至是做梦也达不到的高度;清华是一张名片,是一个图腾,是当下衡量我们应试教育的诚金石。津市是什么?是曾经的辉煌,是望江楼发黄的照片,是随着一碗碗牛肉粉升腾起的“海市蜃楼”,还有傍晚时分“三湖公园”如蚁的人流。津市向何处去,津市究竟如何发展,历史一次又一次地叩问津市的决策者。时至今日,时不我待,在当下“学株洲,赶宁乡,建设新津市”的热潮中,分期分批把津市的一线干部送到清华学习,就成为了津市的“顶层设计”。用王学武书记的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罗先东市长则给我们定下了“二、三、四”的规矩,即两个清零,三个转变,四个到位。当问及我们为何被安排为第一期学员时,带队的王育平主任说:“没有别的意思,我们是抛砖引玉。”

我们学了些什么

5月27日上午的开学典礼,简单而庄严。清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胡显章教授说:“一所好的大学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不可能出世界一流大学。”王育平主任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推介了津市,给我们提出了要求,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对津市的美好愿景。

清华学习的课程安排非常科学,我这里不妨罗列一下:《公共事件的信息传播与管理》、《政务礼仪》、《传统文化与养生保健》、《我国社会热点分析》、《国际局势与国家周边安全》、《政府产业引导基金与资本运作》、《领导干部素质与修养》、《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如何打造城镇品牌》、《领导力与执行力》。学校还安排半天时间参观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园区。随便一个专题,都可以说上十天半月,把它们浓缩到半天的课时里,真是难为了教授们。我还想,上述课题针对性如此之强,怕不是和我们杨部长早已商定的吧。整个培训学习安排得如此井井有条,滴水不漏,组织部门作了很多功课。

我们怎样学习

课堂学习真的非常美妙,它给了我们聆听导师和当面交流的机会。我感觉给我们授课的老师都可以上《百家讲坛》,其中给我们上《传统文化与养生保健》的文尔邻教授,谁也没猜着他的年龄,89岁!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就那么一站,你会感受到他强大的气场,其实不用听课了,偏偏有人下课后,还揪住不放,拿出笔记本请教若干养生方面的具体知识,我说的是信访局李力局长,她是我们班上公认的优秀美女学员。讲《国际局势与周边安全》的马骏教授,不就是头天中央台军事节目的嘉宾吗?当时讲美国未来50年的海洋战略,有学员问中国航母方面的问题,马教授说,现在有一艘,暂没有配备“保镖”,两艘在建,当问及其他的武器装备时,马教授说:问张召忠教授吧。受益最大的当属财政局长陈克元,贺正生教授讲的《政府产业引导基金与资本运作》,现实性太强了,简直就是对津市把脉后的对症下药,令克元局长豁然开朗。其他诸如涉及信访、教育、乡镇、科技、卫生等方面的知识无不令人耳目一新,茅塞顿开。居然还有讲到审计的,说美国的某州审计办公环境远比其他政府机关要阔绰,令我匪夷所思,将信将疑!我们的老师是歌者、舞者、是精神与智慧的“巫师”。难怪,宣传部部长黄治军也成了我们班的“插班生”。课堂上始终充满了欢声笑语,学员们无拘无束,下课后进行了难得的思想交锋,观念碰撞,争得面红耳赤。我忽然想起津市药山寺的一句偈语:我欲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我们的课余生活

我们住在北京邮电会议培训中心,期间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差不多人满为患。自助餐有二十多个菜品,口味适中。最主要的是,酒店有免费出租的自行车,开班第一天晚饭后,班主任带我们骑自行车游清华园,三十多张单车,浩浩荡荡,徐徐晚风中的水木清华、荷塘月色、大礼堂、闻一多……那是一番怎样别致的景象啊,那一刻,我们真的成了清华人!

游清华,当然不忘北大,清晨6点钟左右的光景,未名湖畔早已有了“琅琅”的读“经”声,我们停车,驻足,拍照,他们旁若无人,美女们没有说我们“流氓”,我们还留恋于圆明园,颐和园……

网络图片

有个叫詹逸思的津市女孩留校清华,正在读博士,听说老乡到清华学习,便邀我们到清华打乒乓球。蒋勇林、陈克元局长和我去了,克元局长说,打了这么久的球,才找到感觉。

当然,我们还收获了友谊。好不容易来一趟京城,部分学员还和北京的“顶头上司”进行了联络。北京渔经公司蒋总宴请了我们,抓住这个机会,卜中华局长挺身而出,主动敬酒,实现了“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愿望。卜局长说,有可能的话会争取继续深造学习的机会。

学习带给我的启示

通过一周的学习,教授的讲课给了我如下启示:一是要有坚定的信仰,无论世界风云变幻,我们不能把共产主义的祖宗马克思忘了,更不能对毛泽东思想打问号,不然的话,党将不党,中国将不中国;二是要修得良好的品行,要有底线思维,道德操守,爱自己,爱家庭,爱社会,爱国家;三是要有健全的身心,包括健康的身体和包容的心态,懂得动静相宜,过欲不及。学习回来,我已调减了哑铃的重量;四是勤于学习和思考,文教授说:学习和思考,可以延缓衰老,如果难得下围棋,下跳棋打跑符总是可以的。五是勇于实践,“行胜于言”是清华的校风,我看可以上升为“市风、国风”。但一定要按规律办事;六是追求卓越,不求最好,但求更好,这可以理解为特质化,差异化,力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

关于津市如何快速发展,老师并没有给出现成的答案,他们不太看重我们的“牛肉粉”。给我们讲《如何打造城镇品牌》的左学荣教授,对我们“孟姜女故里,车武子家乡”有不同看法,他认为,最好能形成带动产业发展和支撑的品牌才是关键,这和王书记反复强调的品牌战略不谋而合。但津市究竟打什么品牌呢?是工业、是食品、是生态旅游、亦或其他?我和同事开玩笑,要不打“水城”的牌子,津市自古以来就是傍津设市,还有偌大的西毛里湖,《道德经》里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是智慧,至刚至柔。

联系到审计工作,我认为:一是要念好权力监督的“紧箍咒”,促进廉洁津市建设;二是当好财政运行的“把脉者”,促进俭朴津市建设;三是当好民本民生资金的“守护者”,促进民生津市建设;四是当好完善制度的“参与者”,促进法治津市建设;五是当好经济发展的“助推者”,服务服从于我市经济发展大局。

通过清华的学习,我们想努力找到一把能打开津市快速发展的“金钥匙”,但毕其功于一役是不现实的。能否换一个角度,换一个思维模式。只有当我们把这纷纷扰扰的世界看个究竟,珍视自我,沉静内心的时候,或许会发现,津市光明的前景离我们并不遥远。

短短一周的清华学习结束了,清华“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精神,已植根于我们的灵魂,值得一生去践行。

(此文成笔于2013年6月)

公众微信号关注:城头山视窗

主编微信:城头山视窗 ;《城头山视窗》,一份关于澧水流域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性刊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