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青铜饕餮纹的内涵与来源
一,
大家都很熟悉中国青铜时代的饕餮纹饰。 饕餮是什么、饕餮如何演化而来,一直是学界争讼不已的话题。
饕餮主要大规模出现在商朝时期的青铜器上。一般情况下,这个饕餮是一种恐怖狰狞的形象,大眼,粗眉,獠牙,大脸,男性,似有威慑意。并且,饕餮多出现于礼器之上。

饕餮的起源追踪必须和中国的文明起源结合在一起。我以前就说过,假如中国不承认文明西来说就无法澄清诸多中国的文明起源谜团,包括中国的甲骨文起源,当然也包括饕餮的起源。
现在中国学界已经承认中国的青铜是西来的,那么饕餮之源也就基本上可以有些眉目了。
二,
饕餮大体上应该是随着青铜商人进入中国的,这应该没有悬念。
青铜的发源地以及传播者都应该与印欧人有些联系。
故事要想讲得圆满,还得从更远的地方说起。大约6千年前地球开始了发展至今的大降温,当初在中亚与东欧发展的印欧人开始南下四散,也就是说最初他们不仅有接近的语言而且有接近的一些宗教信仰,其中或许包含了饕餮的原型,比如大蛇崇拜或宇宙与蛇相关就是其中之一。这些印欧人主要流向欧洲南部和西亚与南亚,他们也没有忘记肥沃的东亚(参见我的两个纪录片,在文末)。但是,饕餮很可能并不是如此直接进入中国的,而是通过一些丝绸之路陆续进入中国内陆的。
在西部欧洲地区,巴尔干半岛附近流行一种生命大神,管人生死,它叫戈尔工大神——这是我的助手紫槐的提醒。我发现确实他们有太多的相似之处,尤其是在平均寿命只有十几岁的青铜时代,这样一位掌握生死的神圣当然就是“天”了,也只有这样一位神祗才能占据最重要的权柄之上:青铜鼎。

戈尔工曾经是女的,后来又变为男性神。

三,
随着证据的积累,我发现,这个饕餮以及欧洲的戈尔工,与印度河流域的“扎根阿特”信仰,都可能是同源关系——也是子槐提醒的。
印度扎格纳特的形象与前面两个神圣差不多,但是它附着在印度教大神毗湿奴之上,或者说他就是毗湿奴的化身之一,即克里希纳神——他是英雄,是战神,是智慧之神,也是艺术之神。他的身份就是:宇宙之王。
只有了解了这个神圣的威力,我们才算了解到为何中国饕餮遍地,为何饕餮在商朝时代几乎无所不在,因为他是天地的主宰。饕餮,不是附着在青铜大锅上的吃货!青铜大鼎也不是大锅,而是神圣的宗教祭祀圣坛!
殷商时期,是一个万物有灵时代,或许其宗教崇拜的状况正如今日之印度。但毫无疑问,毗湿奴崇拜,或者克里希那崇拜,乃至扎格纳特宇宙之王崇拜,才是其核心支柱,因为他就在国之重器的青铜大鼎上面。
在研究西来说的整个过程中,我发现印度河文明一直在中国的文明起源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拙著的书写过程中,从《三星堆文化大猜想》到《汉字起源新解》,印度文明都被放置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但,中国文明又并非全部来自印度河文明。这可能正如佛教曾经深刻影响了东亚社会,东亚还是有自己的文化特色,比如儒教就始终占据着中国文化信仰的半壁江山,另外还有道教等。所以,印度河方向的文明与中国的文明自古就具有几乎同样的影响力。饕餮,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相当于青铜时代的佛爷。而我经常强调的犹太人,其实就混合在他们之中。在我的体系中,犹太人的主体根源是印欧人,所以,他们就是因为气候变冷从北方南下的人群之一,之后他们以商业活动穿越在几个不同文明与文化之中。正如许多佛教僧人是犹太人一样,许多来到中国的印度人乃至拜火教徒们,可能很多都是犹太人,雅利安文明或印度河文明是犹太人的一个中转站之一。不过这是题外话了。

(印度的 宇宙之王)
四,
由扎格纳特神引出的一个节日是“乘车节”。黄帝是骑着战车进入华北平原的一位神祗。他们之间是否有关呢?这是因为黄帝很可能就是印度的“四面神”,即梵天的化身之一。印度的三大神为大梵天、大自在,毗湿奴。所以,饕餮也可能是印度三大神的一个综合体,但核心是毗湿奴。
毗湿奴的身份就是天神,就是看护宇宙的大神。毗湿奴有一千个称号、十个化身。十个化身分别为:鱼、龟、野猪、狮面人、侏儒、持斧罗摩、罗摩、黑天、释迦牟尼、迦尔基。中国三代时期所崇拜的”天“从此可以有一个具象的想象附着体,这就是“宇宙之王”,就是原始时期的上帝,就是中国的饕餮。饕餮,就是中国人俗话中的“老天爷”!

很可能饕餮也吸收了一些四面神黄帝的因素。而之前的中国“炎帝”则是印度教之前的原始拜火教的投射。黄帝与炎帝并不是具体的人,而是崇拜对象,他们所代表的不仅有时代的特征,而且有群体特征,比如西南的三星堆人就可能不属于黄帝人群,而属于炎帝人群——拜火教重地。
(在线随记)
纪录片:《西出阳有无故人》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32764988/?redirectFrom=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