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标准涨了 这些涉及你我的钱也将多发

据北京市民政局微信公众号消息,今年7月1日起,北京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家庭月人均1170元调整为1245元。据了解,此前已有多地上调低保标准。除此之外,一些涉及你我“钱袋子”的标准也提高了。

多地上调低保标准

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城市低保平均标准为每人每月665元,农村低保平均标准为每人每年5842元,相当于每月486元,分别同比增长7.7%、11.3%。今年,除北京市外,全国已有多地上调低保标准,保障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

日前,昆明市民政局、昆明市财政局联合发布《关于调整2021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的通知》。通知提出,昆明市城市低保标准调整提高到每人每月700元;农村低保标准调整提高到每人每年5520元。

上海市2021年低保救助也从7月1日起执行新标准,由每人每月1240元,上调至每人每月1330元,增幅为7.26%,月增加90元。广州市今年城乡低保补贴标准也由去年的每人每月1080元提升至今年的1120元,增长了3.7%。

太原市城乡低保标准统一上调30元,城市低保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730元,农村低保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610元。沈阳市城镇低保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715元上调至每人每月740元,每月增加25元;农村低保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510元上调至每人每月578元,每月增加68元。呼和浩特市城市低保补贴标准由去年的每人每月755元上涨至每人每月790元,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542元上涨至每人每月575元。

湖北省宜昌市则将城镇低保分为两个档次,城区、夷陵区、宜都市等按照一档每人每月710元发放;兴山县、秭归县等县市则按照每人每月660元的标准发放;农村低保同样分为两个执行档次,分别是每人每月540元与每人每月480元,两者相差60元。

每个地方的低保标准不一样,这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最低收入水平相关。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全国有4426.8万困难群众纳入低保范围。

这些钱也要变多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福利制度越来越完善。今年职工养老金将迎来17连涨,惠及上亿退休人员。

4月16日,人社部和财政部发布关于2021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拉开了养老金上涨的序幕。

上海率先在5月12日公布养老金调整方案,此后,各地也陆续公布养老金方案,直到6月28日四川公布养老金调整方案,31个省份的养老金上涨全部落地。多地人社厅表示,具体到每一位退休人员,由于缴费年限和养老金水平不同等原因,实际增加的养老金绝对额是不同的,对应到占个人养老金的比例也是不同的。

除了养老金上调外,又一个“福利”标准也迎来上调。今年以来,多地相继上调月最低工资标准。据媒体梳理,这轮上调的月最低工资标准,各地普遍增加100元以上,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也一并看涨。

今年7月1日起,上海将月最低工资标准从2480元调整到2590元,增加11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从每小时22元调整到23元。此外,天津的最低工资标准也进行了调整,由每月2050元调整为每月2180元,增加13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由每小时20.8元调整为22.6元。

8月1日起,北京月最低工资标准也将从2200元调整到2320元,增加12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由每小时12.64元调整为13.33元。

今年二季度以来,江西、黑龙江、新疆、陕西、西藏等省份第一档最低工资分别上调至每月1850元、1860元、1900元、1950元、1850元。同时,安徽、吉林、四川、广东、海南等地在今年发布的相关政府信息中,均提及计划在年内可能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截至目前,第一档月最低工资标准超过2000元的地区有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江苏、浙江。

对于很多人来说,最低工资标准的增加,不光体现在月工资的直接增加,还体现在其他以最低工资标准或以工资水平为基数按一定比例确定的加班工资、职工失业保险金、带薪休假工资、医疗期内的病假工资、试用期工资、公益性岗位工资以及单位歇业、停产等情况下的工资、生活费也将上涨。(艾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