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工和雕工哪个更重要?

有人说:玉雕设计这玩意儿来的太虚幻,草草几笔,高昂的附加值就上去了,还是好的雕工来的更实在些。

也有人说:只有设计才能给玉雕注入崭新的血液!

就像南北美食界“甜咸大战”。那究竟设计和雕工谁才是重中之重呢?

一块顽石蜕变成一件艺术品,是玉雕师赋予其灵魂与生命的过程。“玉不琢,不成器”,一个“琢”字道出了雕工的主导性,没有“工”,就无从谈“艺”。

雕工重在雕刻的精度、技法技巧的难度和加工的复杂程度。

雕刻精度包含有三个层次:首先是精细,即处理的讲究程度;其次是精准,主要指准确严谨;第三是精炼,即没有多余的部分。

比如同样是玉雕作品上的一根线条,大师可能会把它处理得宽窄均匀、深浅一致,才能给人流畅平滑的感觉。而一般的玉雕艺人可能就无法做得到了,他只知道这里要雕一个线条而已。

精准就更好理解了,如:一根线条该到什么位置就到什么位置,不超出边界。

在玉雕中,能最能体现雕工精确性的就是器皿素活。没有了纹饰对实现的干扰,人们在欣赏时,将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器物造型上,任何地方稍有偏差或不对称,大家立马就看出来了。

精炼,如:人物的衣褶,能用两根线条表现出来,那么一定不要再雕第三根。

我们经常听人说“绝技”“绝活”,其实指的就是技术技巧的难度。正因为这种技法技巧难度系数高,只有某一个人掌握,所以才称谓“绝活”。

一个人之所以能掌握“绝活”“绝技”,必然和他深厚的经验积累,以及对技术技法的熟练程度有关。“无他,惟手熟尔。”

比如不足1毫米的“薄胎”工艺、活环活链技术、一模一样重量相同的'天下有双瓶'等。这些难度系数较高的工艺,随着时代的进步,工具的革新等因素变得不再稀奇,但作为历史上雕刻艺人对雕工的极致追求,依然值得我们钦佩。

学雕先学画。善画者不一定善雕,但善雕者一定善画。

善画的人,画竹子前,要先观察竹子的各种姿态,做到成竹再胸;而善雕的人,雕玉竹之前,不仅要知道竹子的画法,更要观察玉石的大小、形状、瑕疵等,如此提起刀来时,才算“成竹在胸”。

“画”即设计。

玉雕师拿到一块原石,首先要观察这块原石的特点、瑕疵、形状,在心里打着草稿,思索适合雕什么,怎么雕才能更大的激发出原石隐藏的美感。等到在脑海勾勒出大致框架,再着手在原石上挥笔勾勒,期间反复的思索改进,终成就一块不俗的作品。

只是单纯的会画那也满足不了设计的需求。设计本就是厚积薄发、广积累轻吐纳。如今有很多玉雕工作室,会招一些美院学生,就是因为,这些美院学生或许在动手能力上不强,但都拥有一定的美术素养和绘画功底,起码在玉雕设计这一步,可以学得快一点,雕刻技巧可以靠时间磨练,而系统性的美术素养却不那么好培养。

和专业的绘画相比,玉雕设计图在精细度有着更高的要求,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花鸟写实也好,禅意随形也罢,都要尽量做到精细。

玉石的形状是多样的,原籽有各种拐角和弧面,设计时要考虑到构图和比例甚至透视关系,即使是平如白纸的牌片,也要想清楚不同部位减地减多少厚度。

比如:同一块料子,细腻的地方可以做观音的开脸,松一些的地方可以做脚下的莲花,在玉雕设计时最重要的命题便是如何把一块料子玉质最好的部位表现出来。

遮瑕是设计的基本功,在经过整形之后,原料上也许还会有一些伤裂、棉点,这时候就需要设计进行合理规避,如花大的部位就要画上满布的双头云纹,皮裂可以勾成蝙蝠等等。

俏色是设计当中最容易出彩的地方,皮色、糖色甚至僵斑的巧妙利用,都能让一件玉雕作品迸发出新的光彩,红皮做了金鱼,黑皮做了钟馗,就连有些脏气都可以化作锦灰堆当中的素材,这些都需要画师的灵气与经验。

在石头上画画这个事,需要对工艺熟悉,对成品有预期,而雕刻师傅也需要充分领悟画师的意图,同样是画一根线条,在雕刻时是淌还是勾的区别很大,同样是打了个叉,是向下压底板还是完全镂空,出来的也是截然不同的作品。在纸上天马行空的是画画,在石头上规划雕刻效果,才是画活儿。

除了上述,设计师 还需考虑市场受众,在设计时若一意孤行画出曲高和寡的作品未必是一件好事,但不假思索千篇一律地画滥俗题材,就谈不上“设计”二字了。

世间万物皆可归一,雕工和设计从来都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彼此成就的,没有所谓轻重、好坏之分。设计构图影响雕件价值,经典题材更考验雕工。

在玉雕设计中,一个“神来之笔”,能让你看见它给玉石带来的“质变”。而好的设计也需要好的雕工来帮它实现“梦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