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民:“讨厌”的蚂蚁

“讨厌”的蚂蚁
文图/陈志民

蚂蚁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今年夏天,我感觉蚂蚁特别的多。

蚂蚁引起我的注意,第一次是在我的伙房窗台上,一夜之间,窗台上、橱柜上爬了上百只蚂蚁,让我束手无策;第二次是在我家院子的小菜园里,蚂蚁爬到茄子、豆角上,让我不能容忍;后来,他竟爬上了家院围栏的金银花上,爬到了高高门柱上的凌霄花里,顺着花藤爬的每朵花上都是;更让我不能忍受的是它竟然钻进了我的卧室。让我义愤填膺,不能忍让,随即与它们开展了一场激战,左右移动、前追后撵、脚腻手捏,心里还不停地数落着:讨厌!讨厌!真讨厌!

眼看着满地几乎全军覆没的蚂蚁,我心情稍微平静了一些,可转过头去,又发现了床头柜和书桌上也有了它们的同伴,更可气的是它竟爬到了路由器的天线上。我忍无可忍,忽然想起爱人在处理厨房的蚂蚁时,用的蚂蚁药还剩一包,决定将他们赶尽杀绝!

蚂蚁药是一种诱饵型药,是慢性杀蚁药物,使用说明介绍:把它放在蚂蚁行动的线路上,或者蚂蚁的窝旁,它们会将蚁药当食物拉进洞穴,或就地饮食,属于慢性自杀。所以,我就开始观察,它们的老巢在哪里?它们的活动范围有多大?通过细仔察看,发现它们的老巢在窗台的一角,蚁路是沿着床沿,一直到对过的书桌上面。我首先在它们行动路上的书桌一角放了药,然后在它们的老巢处多放了一些。这时我静下心来,坐在凳子上进一步观察:

一只“勇敢”的蚂蚁,从书桌放药的一角通过,嘴里衔着“食物”一路勇往直前拖回老巢,要知道这个距离足有四余米,对于人类来说,这个距离不是问题,而对蚂蚁还是需要胆量和勇气的。它们没有固定道路,没有罗盘指南针,更没有卫星定位手机导航,它们是怎样“回到家中”?我看着这只蚂蚁,也在心思着。哦,应该寻着自己或同伴来时的气味?或同伴的引导?或是什么?这只蚂蚁一路迂回,直达它的老巢。

我想它的这次任务有两个,一个是将寻觅到的食物送回老巢,一个是将“壮烈”的弟兄情况报告“总裁”。而到了老巢跟儿,发现也有同类食物,让它在那里思量徘徊,我回家的路上没有这么多的食物呀?是被人类和什么动物发现了?还是有善心人撒粮了?犹豫不决。这时,老巢里的同伴出来了,和它来了一个深深的接吻,然后它顺利地进入老巢。

第二只蚂蚁也是从书桌那一角向老巢返回,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它?看它有什么举动,它与上只蚂蚁不同,它嘴里没有食物,而是左逛右晃,像打扫战场一样,每看到一只自己的同伴,都要上前亲吻。我给女儿说起此事,她说也可能是一种拥抱安慰,或许是它在寻找还有生命的同伴。不管怎样,我看着它每到一个遗体旁,都要做着同样的动作,亲吻、拥抱、绕场一周或半周,然后转向下只同伴。就这样,有百十只蚂蚁,它这个“仪式”至少重复过一半以上,让我产生怜悯,这是只“重情”蚂蚁,最终它进了老巢,汇报“战况”。

“团结”的蚂蚁,顾大局的蚂蚁。一会儿功夫,从老巢里窜出十几只蚂蚁,它们奔赴战场,有的在拖拽同伴,有的在寻找同伴,还有的在绕场致哀。它们的行动让我产生了同情,随拿来扫把把它们同伴的尸体集中在一起,送到了它们老巢门前,它们转悠几圈,全部回到了老巢,可能是我打扰到了它们,惊吓到了它们才回的家。

回家的路虽然近了,可是由于药物的作用,它们将命归西天,我有一种罪恶感,想想它们的存在,才有了我们人类“蚂蚁”文字的记载,自然界才多了一种动物。不但如此,它们又让我想起童年玩具贫乏的年代,蚂蚁作为我们的伙伴,我们与之同乐的一幕。

记得我们用一个樟脑球,在地面上画一个圆圈,把一只或者多只蚂蚁圈起来,它们能陪伴我们半天。你看这只蚂蚁多勇敢,过界了!你看这是蚂蚁无路可逃,你看那只蚂蚁胆小如鼠犹豫不决……。我曾经在圈蚂蚁的时候,故意不完全封住口,还别说,“聪明”的蚂蚁们,很快会从这个“安全通道”返回老巢。那时候,也有调皮的伙伴,用尿或开水浇灌蚂蚁窝,逼蚂蚁倾巢而出。

蚂蚁在让我们讨厌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带来了蚂蚁文化。比如:成语有蚂蚁搬泰山、蚂蚁啃骨头、蚂蚁缘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俗语有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蚂蚁搬家(缸穿裙,山戴帽,蚂蚁搬家蛇过道)——要下雨 、蚍蜉撼大树——自不量力 、蚂蚁进磨盘——条条是道 、蚂蚁搬骨头——团结起来力量大、蚂蚁成群爬上墙——雨水淋湿大屋梁、蚂蚁牵线——大雨相见等等。蚂蚁让我涨了许多的知识,也使我讨厌与可怜共存,烦人与快乐同在。蚂蚁,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能预报天气,下雨、地震前会倾巢出动,让我们提前防范,今年蚂蚁反常的多,雨水就大。我要对蚂蚁诚心的道一声:对不起!

当前,我们河南发生了千年一遇的洪涝灾害,我们要学习蚂蚁精神,团结协作、尽职尽责、任劳任怨、英勇无畏,与天斗!与地斗!为战胜洪涝灾害做出各自的贡献!

郑州挺住!河南加油!一亿河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一定会战胜洪灾!重建家园!平平安安!

(于2021年7月21日)


(0)

相关推荐

  • 少年说||长泽(87): 我的第一支钢笔

    在我书桌的一角,放着一支漂亮.洁白的钢笔.别看它身材瘦瘦,很不起眼,但可是我的宝贝!当早晨的第一缕阳光从窗外照射进来,这支钢笔就会被旭日之光照得熠熠生辉.平时,它就总是安静地躺在书桌静谧的一角,我都不 ...

  • 人生即所见(3)

    我在厨房洗碗,一只小蚂蚁在我的眼皮下大摇大摆.肆无忌惮的爬上了窗台.我想给它找粒剩饭,让它慢慢的搬回家去,让它回去炫耀一番,成为今天蚂蚁家族的英雄.功臣.关键是我又想起了小时候当牧童时与小蚂蚁为伴的种 ...

  • 成语蚂蚁之多一角

    大师在讲儒学:"......'至圣先师'孔子对他的学生说过:'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 ...

  • 窗台这样设计太绝了,做下沉式延伸一截当书桌,真想回家砸了重装

    上周末去别墅区的工地走走,参观了一位业主家的装修,进门就被窗台的设计给吸引住了.将窗台旁边的面积充分利用起来,采用水泥板做了个下沉式台子,旁边再延伸出一截当书桌,这个设计的确是让我心动了.真想回家砸了 ...

  • 陈志民:游油城 赏古迹 叙友情(游记)

    游油城  赏古迹  叙友情(游记) 文图/陈志民 四月的一天,春风拂面,同学相约在古村落--淇县北阳镇油城村. 初中两年的同学相见,一下回到了四十四年前,青春激情顿时迸发,寒暄.握手.相拥,把上初中七 ...

  • 陈志民:迁民合作社(下)

    迁民合作社(下) 文图/陈志民 "鸡蛋换盐两不找钱",说的就是发生在合作社里的一个交易过程,那时家家户户都没几个钱,家里养几只鸡,下了蛋不舍得吃,拿到合作社去换成需要的商品,如:盐 ...

  • 陈志民:迁民合作社(上)

    迁民合作社(上) 文图/陈志民 母亲吩咐道,去,去合作社(供销社)打点儿酱油.这是难忘的儿时记忆. 母亲提到的合作社就是迁民合作社.那时的合作社就像是现在的超市,过去说的农村商店.过去的商店不像是现在 ...

  • 陈志民:小拱桥

    小拱桥 文图/陈志民 小拱桥,它建在我的祖籍后张近陈街自然村的村西赵家渠上,它也时长挂在我的心上. 我虽出生在后张近,但跟随父母在迁民村长大,现在工作生活在县城,后张近村成了我的老家和故乡.在九十年代 ...

  • 陈志民:挣工分儿(下)

    挣工分儿(下) 文图/陈志民 看红薯地和送扇镰看起来活轻工分儿好挣,可对于当时只有十二.三岁的我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那时,在胆量上还需要打磨锻造,在体力上也需要锻炼增长.比如看红薯,红薯地离村子 ...

  • 陈志民:挣工分儿(上)

    挣工分儿(上) 文图/陈志民 挣工分儿是按劳分配的六.七十年代的事情,参与生产队的农活,按贡献大小记工分儿,年底分红. 我开始挣工分儿是在上了五年级的时候,已经是12岁小伙子了,才允许干农活挣工分儿的 ...

  • 陈志民:哄母亲玩儿

    哄母亲玩儿 文图/陈志民 有个老年语说:"老换小是块宝".总结的很到位,很有哲理,我非常认同. 父母上了岁数,需要我们的照顾,我在陪伴母亲的过程中,亲身感受到了其中的真谛.比如,作 ...

  • 陈志民:梦里的小河

    梦里的小河 文/陈志民  图/张巨孔 到过长江去过黄河,可唯独梦里,常见到迁民村东边的哪条小河. 草青青,水荡漾,赤身裸体任徜徉--,六.七十年代,迁民村的水系比较发达,村里.田间到处是沟沟壑壑.坑坑 ...

  • 陈志民:迁民老学校(下)

    迁民老学校(下) 文/陈志民 我对迁民老学校最后的记忆是1976年,我们在迁民新校区上初中一年级,9月9日毛主席逝世,迁民在拆除的那栋老学校房子平整的地面上,搭起灵棚集中悼念毛主席.毛主席画像坐南朝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