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太复杂,搞懂它,别怕它!
医学专业的东西虽然枯燥,但它与性命攸关,所以无论有多难,也要耐住性子搞懂它,明白了才不怕它,才能理解什么是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再说,这个版本已经是在征询不下50位病友后修改的,她们觉得能看懂的版本。如果还不能明白的,可以期待我们即将推出的卡通版本。总之乳腺癌的分类、分级、分型、分期、复发危险度,一文全读懂。病人懂了更能配合治疗,治疗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一、关于分类
乳腺癌病理组织形态较为复杂,类型众多,而且往往在同一块癌组织中,甚至同一张切片内可有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每种类型乳腺癌综合治疗方法及预后不同,临床制定治疗方案亦需结合病理类型及组织学分级。
1.非浸润性癌
①导管内癌(癌细胞未突破导管壁基底膜)
②小叶原位癌(癌细胞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
③导管内乳头状癌
④乳头湿疹样乳腺癌。
这些类型属早期,预后较好。
2.早期浸润性癌
①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
②早期浸润性小叶癌(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但仍局限于小叶内)。
这些类型仍属早期,预后较好。
3.浸润性癌
⑴. 浸润性特殊癌:乳头状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高分化腺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等。
此型分化一般较高,预后尚好。
⑵.浸润性非特殊癌:包括浸润性导管癌(临床上最为常见类型)、浸润性小叶癌、硬癌、髓样癌(无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单纯癌、腺癌等。
此型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80%,判断预后需结合其它因素。
其它罕见癌
......
二、关于分级
乳腺癌的分化程度与预后(治疗后的整体效果)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分化程度临床上通过组织学分级来评价,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
1.腺管形成
①有多数明显腺管为1分。
②有中度分化腺管为2分。
③细胞呈实性片块或条索状生长为3分。
2.细胞核大小、形状
①细胞核大小、形状及染色质一致为1分。
②细胞核中度不规则为2分。
③细胞核明显多形性为3分。
3.染色质增多及核分裂相(×400)
①1/10HPF为1分。
②2~3/10HPF为2分。
③>3/10HPF为3分。
*HPF 指显微镜的高倍(x400)视野
上述3项指标所得分数相加
3~5分为I级(分化好),
6~7分为Ⅱ级(中分化),
8~9分为Ⅲ级(分化差)。
同样病情条件下,
分化好,预后好;
分化差,预后差。
三、关于分型
分子分型(以基因、分子为基础的新分类)
临床传统的风险评估指标是依据肿瘤的解剖病理分期来定的, 即TNM分期(包括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远处转移情况)。但乳腺癌是一种异质性肿瘤,其在组织形态、免疫表型、生物学行为及治疗反应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传统病理TNM分期相同的患者对临床治疗的反应及预后可能会有很大差别。
近年来,基于DNA微阵列技术和多基因RT-PCR定量检测的方法对乳腺癌进行分子分型来预测其对治疗的反应及复发转移的风险,基因芯片技术开辟了医学精准治疗的时代,但由于技术复杂,在不能普遍临床开展的情况下,可以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来暂时顶替。
临床上按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可将乳腺癌划分为4类:
Luminal A 型
Luminal B 型
HER-2 Over-express 型
Triple Negative(三阴)型
如下图所示
其中,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阳性 对应内分泌治疗;
Her-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阳性 对应靶向治疗。
上述两种治疗的不良反应远小于化疗,也更精准有效。
四、关于分期
1.TNM分期
根据肿瘤大小(简称T),淋巴结是否转移及转移数目(简称N),及是否有远处器官转移(简称M)等,三者综合分析决定乳癌的分期。TNM这种分期是临床上较成熟的风险评估指标。
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情况不详(已被切除)。
T0 原发肿瘤未扪及。
Tis 原位癌(包括小叶原位癌及导管内癌),Paget病局限于乳头,乳房内未扪及块物。
T1 肿瘤最大径小于等于50px。
T2 肿瘤最大径大于50px,小于等于5crn。
T3 肿瘤最大径大于125px。
T4 肿瘤任何大小,直接侵犯胸壁和皮肤(包括炎性乳癌)。
区域淋巴结(N):
N0 区域淋巴结未扪及。
Nx 区域淋巴结情况不详(曾经手术已切除)。
N1 同侧腋淋巴结有肿大,可以活动。
N2 同侧腋淋巴结肿大,互相融合,或与其他组织粘连。
N3 同侧内乳淋巴结有转移、同侧锁骨下、上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M)分期:
Mx 有无远处转移不详,没有做相关的检查。
M0 无远处转移。
M1 远处转移。
2.临床分期
根据不同的TNM分期可以组成临床不同分期,也是临床医生向患者说明病情最常用的分期。
五、关于复发风险
在手术后,根据年龄、肿瘤大小、激素受体状态、肿瘤细胞分级、脉管瘤栓、HER2状态、淋巴结状态综合评价,分为低、中、高危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