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纵横谈 6 | 忙着生或忙着死
忙着生或忙着死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获奥斯卡奖的大片,故事情节很简单,甚至有点沉闷。被误判无期徒刑的银行家安迪,在监狱中要面对如何渡过余生的问题。面对残酷的新环境,有人在抱怨,有人无所畏惧。在进去监狱的第一个晚上,安迪却表现得很安静,之后一段时间里他不和任何狱友有接触。给人感觉,他就像在自家院子里一样,很悠闲地散步。监狱生活非常机械和古板,所以为了打发时间,总要找一些事情来做。他请狱友瑞德帮忙搞了一把小小的鹤嘴锄,他说想雕刻一副国际象棋,并且还搞了一幅影星丽塔·海华丝的巨幅海报贴在了他房间的墙上。
因为安迪精通财务制度方面的知识,这很快使他摆脱了狱中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其它变态囚犯的骚扰。不久,“声名远扬”的安迪开始为越来越多的狱警处理税务问题,甚至狱警孩子遇到的升学问题也来向他请教。同时,安迪也逐步成为监狱长洗黑钱的重要工具。由于安迪不停地写信给州长,终于为监狱申请到了一小笔钱用于监狱图书馆的建设,大大丰富了监狱的生活。一天,安迪从一个新进的狱友口中得知,杀害他爱人的真凶出现了,他是被误判的,可惜监狱长并不希望安迪离开监狱,而且还枪杀了这个新进监狱的年轻人。从那时候起,安迪做了一个长远的越狱计划。他用了差不多二十年的时间,每天用那把小鹤嘴锄在墙上挖洞,然后用海报将洞口遮住。最后,安迪顺利逃出监狱,并且领走了监狱长存的黑钱,还告发监狱长贪污受贿的真相。监狱长在自杀之前,在自己存小账本的保险柜里见到安迪留下的一本圣经,第一页写到“得救之道,就在其中”,而圣经里边还有个挖空的部分,原来是被用来藏挖洞的鹤嘴锄。离开之前,安迪告诉了狱友瑞德自己的藏身之处,而瑞德出狱后按照安迪提供的信息,顺利找到了安迪。结局顺其自然,令人安慰。
影片中有一句话引起了大众的思考:“要么忙着生,要么忙着死”。表面是说监狱里面的犯人,但我们大多数人何尝不是如此呢?很多人一辈子不知道在忙碌什么,也不知道为何忙碌。当孔先生告诉了凡:“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当终于正寝,惜无子。”你能想象了凡当时的心态吗?人生能够达到的高度和长度,一目了然,面对未来清晰的人生,你会如何看待呢?不过,了凡的修为还是相当不错,从他之后的种种表现来看,尽管他有点消极,但看得出他是一个放得开的人,一个对死亡没有绝望和恐惧的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当一个人比较清晰地知道自己终点的时候,心态还是相当复杂的,尽管会有一个从拒绝到接受的过程。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需要面对死亡的时候,只不过大多数人不知道自己何时离开,而且大多数人在要面对离开的时候都没有做好准备。从某个意义上说,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天开始,就应该知道,离开的那一天肯定会到来。就算我们每个人平均都能够活100岁,人生也不过是三万六千多天,并且是过一天就少一天。生死的问题,就算孔先生没有告诉了凡,了凡也可以明白,只不过孔先生的出现,让了凡更清晰地意识到这一天的到来。人生无常而且短暂,如何面对生死的问题便是一个敏感而又坦然、似乎遥远但又真实的问题。
安迪在狱中明白了“要么忙着生,要么忙着死”的道理,于是千方百计为自己找到可以活下去的理由和方式。一开始,他是选择找事情做打发时间,不过当他得知真相之后,他千方百计要做的一件事,其实就是逃离现状。安迪逃离的前提是清楚和明白现实,他不是逃避现实,也可以说他是为了打破现状才选择离开。监狱是一个让很多人感觉是神秘的地方,我的一个老师,他和监狱打交道打了一辈子,从18岁干到60岁退休。有一次他和我说:“其实我和犯人没有什么区别:犯人在里面坐牢,我在外面坐牢;犯人被有形的四面墙约束,我被无形的体制约束”。如果这么看的话,我们每个人都被有限的时间约束,当然还有更多人认为自己直接被钱包约束。
一开始,了凡也被事业能够到达的高度和生命能够到达的长度约束。他认为,既然人生的一切都在53岁这一年终结,无论如何奋斗都是如此,为何还要那么努力呢?所以他对云谷禅师说:“吾为孔先生算定,荣辱生死,皆有定数,即要妄想,亦无可妄想。”但云谷禅师告诉了凡,尽管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看似被注定的人生其实也是可以修正的,“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只要真心、真诚去求,想要的一切都可以求得来,“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教典中说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对于了凡希望求子、求功名,都不是什么难题。既然每个人都有离开的一天,为什么不能好好珍惜人生的每一天呢?所以云谷禅师给了凡的建议是:“汝今既知非。将向来不发科第,及不生子之相,尽情改刷;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了凡领悟到云谷禅师的劝告之后,一改过去消极的人生态度,“前日只是悠悠放任,到此自有战兢惕厉景象,在暗室屋漏中,常恐得罪天地鬼神;遇人憎我毁我,自能恬然容受。”明白之后,了凡放弃“荣辱生死,皆有定数,即要妄想,亦无可妄想”的观念,按照云谷禅师的建议,他修正了孔先生算定的人生,“礼部考科举,孔先生算该第三,忽考第一”,“辛巳年,生男天启”,“孔公算予五十三岁有厄,余未尝祈寿,是岁竟无恙,今六十九矣”。
“要么忙着生,要么忙着死”,代表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还有句话叫“向死而生”,也是表达了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既然那一天总会到来,那么还没有什么可以担心呢?既然人生无常并且短暂,那更应该珍惜我们每天的感恩和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