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协副主席独创另类书法,获评“棺材体”称号!
“装神弄鬼”一词,最早见于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七回:“你们别和我装神弄鬼,什么事我不知道?”这个词未必是曹雪芹发明的,可能之前就有,只是没有记载罢了。
那么,这与今天的文章有什么关系?当然有,因为接下来要说的是一位书法家,也喜欢装神弄鬼。
年过七十的吴乃光,目前是福建省书协副主席、福州市书协名誉主席。早年,曾担任全国第一、二、三届楹联书法展评委,以及第二届全国新人书法展评委。
能做到一省书协副主席的位置,还能多次担任全国书法展评委,无论是个人的书法造诣,还是对书法发展起到的作用,他应该都是导师级的人物。
然而,近日网传吴乃光自封“中国第一书法家”,扬言自创的新型书法“天下第一”。
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我虽算不上智者,但网传的东西我多半不信——用脚趾想一想都知道,哪有人脸皮这么厚。不过,这却勾起了我对他的书法长什么样子的兴趣,于是便上网搜索,一看究竟。
这一看不打紧,差点把我的魂儿吓跑了。先不说字写得如何,就作品的色调就让人接受不了——白纸配上黑红字,而且是字中有字,字上有字——用墨汁写几个大字,然后再用朱砂色在字上写几个大字——场景太瘆人了。
之后,我掐着人中打开了一条“书协副主席吴乃光获专家称赞”标题的文章。文章的作者大量引用了这位专家的原话,内容很多,有一句我记得最清,曰:很有艺术性,是前无古人的创新。
对于“前无古人”我没有异议,因为史书上从未见过,但对于“很有艺术性”我有不同的看法,这个后面说。
顺着文章往下翻,来到了评论区,网友炸锅了。诸如“棺材体”、“阴气太重”、“鬼画符”、“越看越可怕”之类的评论挤满了评论区,毫不夸张地说,足有上千条。
据我所知,在中国古代用黑红色调的东西有三个
一是符咒,道士用朱砂写的纸条。电影《僵尸先生》中,僵尸蹦蹦跳跳要害人,英叔(林正英)拿起一个红字的纸条往其脑门子上一贴,僵尸瞬间就不动了。这个纸条便是符咒,至于上面写的什么没人知道,估计是“大威天龙,莫邪麻麻哄”之类。
二是漆器,漆出来的木质器皿。人们先把木盒或托盘用黑色油漆漆的油哇锃亮(不知道那时是不是叫油漆),然后在用红色描一些花纹,让其变得更美观。此类器皿多出于秦汉,那时是大户人家用的,与今天的豪车不一样,开宝马奔驰的可能还是享受补贴的贫困户。
三是棺椁,帝王将相用的棺材。秦汉时大人物用的棺材和漆器差不多,都是黑底红纹,唯一不同的是材料和花纹。职位不同图案也不同,皇帝用龙、麒麟之类,官员用虎、豹之类,普通百姓什么也不用,一张凉席一卷挖个坑就埋了。
或许吴副主席是受到它们的启发,将制符、制漆、制棺之法嫁接到自己的书法上来,使之耳目一新。之所以网友会发出“棺材体”、“阴气太重”、“鬼画符”的评论,想必也是受此影响。
从古至今,人们从未停止过创新,但所有的创新皆在删繁就简,将原本不易完成的工作变得高效。如墨锭衍生出墨汁、篆书衍生出隶书、手工衍生出机器等,无一不是如此。
但是,如今书法家的创新恰好与之相反,不但将其变得更复杂,甚至走进了邪、怪的道路。生怕别人不知道,生怕才华被埋没,使用颠覆常人认知的手法吸引眼球;其作品以丑为美,不怕丑,就怕丑出的不够。
如果自己没见过就认为有艺术性,那么有艺术性的东西就太多了,因为我们没有见过的东西数不胜数;
如果一时的视觉震撼,就可以颠覆人们的正常审美,那么真正的艺术必然失色。
我想说的是,这个艺术性只能是相对的,只能是相对于某一些人,不是绝对的,不是所有人。
这便是我对“很有艺术性”的不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