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少将当大佐”,二战日军佐官因何比将官还吃香?

在抗战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听说日本的“大佐”、“少佐”,却很少听说日军的将官,在二战时期的日军中,甚至有一个说法,说士兵的终极理想就是大佐。

日军的大佐自然是比少将低一级的,但是为什么日军更青睐大佐呢?

其实,不是日军士兵不想当少将,而是当少将难度太高,大多数军人熬不到就该退役了;而大佐经过努力的话,还是有机会当上的。

日军军官在二战时采取的军衔是九等制,即大将、中将、少将;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

我们不难看出,少将军衔是比大佐高的,大佐经过提拔才有可能成为少将。

其实大佐只是一种军衔,也不一定都是带兵打仗的。日军的 大佐可以担任旅团参谋长、师团参谋长;如果有幸能带兵,大佐可以指挥一个联队的兵力。

那么日军一个联队多少人?

联队是日军单一兵种最大的作战单位,兵种不同,联队兵力也不一样。

一个步兵联队3000-3500人;一个骑兵联队,兵力大约在1000人;炮兵联队比步兵联队人数少,比骑兵联队人数多,大约在2000人到2500人。

也就是说,一个大佐能指挥的兵力,在1000人到3000人左右。

了解到这些,很多人估计都会嗤之以鼻,以为大佐多了不起,不就是一个团长,有什么难当的?

说得不错,国军将领杜聿明,20岁就当了团长。国军另一个将领黄维,25岁就当了旅长,34岁就是军长了。国军将领汤恩伯更是了得,31岁就是中将师长。

但是到了日军那里,当一个大佐就非常难。

因为民国时期,中国教育水平落后,军人目不识丁的人太多吗,这就让军校毕业的人成为香饽饽,晋升机会非常多,当一个团长相对容易许多。

而日本的教育在明治维新的时候就开始狠抓了,日本军人入伍前大多数都要上军校,日军中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生比比皆是;陆军大学毕业的也不乏其人。

由此可见,日军士兵想要脱颖而出当大佐,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难于上青天;不经过千锤百炼,很难实现梦想。

以918事变的策划者石原莞尔为例,13岁就到仙台陆军地方幼年学校第六期学习,16岁到日本陆军中央幼年学校深造,18岁到日本军士官学校学习,26岁考入日本陆军大学,39岁到日本关东军当参谋长,40岁的时候还是中佐,918事变后才晋升大佐。

918事变的另一位策划者板垣征四郎18岁进入陆军士官学校学习,毕业后从小队长做起,一步一步晋升,1928年才成为大佐,这时候的板垣征四郎已经43岁“高龄”。

南京大屠杀的元凶谷寿夫,21岁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也是从少尉做起。

谷寿夫参加过日俄战争,可谓是老资格;还写过一本《机密日俄战史》书,也算是一个军事理论家;但是直到1925年才晋升为大佐。

这时候的谷寿夫,也已经43岁,过了不惑之年。

二战法西斯三魔头之一的东条英机,31岁从陆军大学毕业,1929年8月任步兵第1联队长,此刻的东条也已经45岁。

由此可见,当一个日本大佐确实是非常不容易,很多人等不到就退役了。

举凡当兵都想当将领,这种想法没有错。但是由于日本发动的是侵略战争,当日本兵就是给天皇当炮灰,当上大佐之日,就有可能是被送上断头台之时。

1931年到1945年,14年的抗日战争中,一共有83名日军大佐被我国军队击毙。

其中龟田大佐1942年8月,在浙江江山市仙霞岭,被我军一发炮弹砸中脑袋,一命呜呼。

侵华日军第101师团步兵第103联队队长饭野贤十大佐,在南昌战役中,被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2军一个叫强三娃的中国军人一枪毙命。

拥有“轰炸之王”之称的日军航空兵大佐奥田喜久司,在1939年11月的空战中,被中国空军29中队副队长邓从凯撞击坠落,见了阎王。

日本关东军的骑兵大佐森秀树,1932年在辽宁省庄河县城,被我抗日武装大刀队战士一刀将脑袋砍为两半。日本大佐的下场。

日本战败后,那些血债累累的日军大佐上了战犯名单,被判处死刑。他们是:华北派遣军宪兵队长森木五郎大佐 、 香港宪兵队长野间贤之助大佐、澳门特务机关长泽荣作大佐 、独立混成第31联队长德本光信大佐...

日军大佐的下场正应了中国的那句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天皇家的俸禄,是要用命来还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