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四次大洪水,你知道吗?

大禹治水

在尧帝时代,中原发洪水,当时百姓受灾,尧帝叫鲧去治水。

鲧受命之后呢,用“堵”的办法,就是垒起河堤、土堆等障碍物,去阻挡洪水,可是呢,这个办法刚开始可以,但是越往后,就越不行,因为后来水位涨得越来越高,最终还是淹过了河堤、继续漫延四方。

所呢,鲧治水,治理了9年都没有治好,后来呢,鲧的儿子禹,接过父亲的任务,继续治水。

黄河

禹的看法和他父亲不同,禹认为:对于洪水这种东西,堵是堵不住的,要疏导,所以呢,禹带领老百姓,挖土,挖开各种大大小小的河道,把洪水往低处引流。

不过,这个办法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工程,所以,以禹为的首的治水大军,忙得不得了,说一共治了13年,最终才把洪水给疏导出去了。

这,其实就是汉语“洪水宜疏不宜堵”说法的来历。

禹带领老百姓治水,功劳巨大,所以,人们在他的名字前加了个“大”字,伟大的禹,简称“大禹”,所以我们说“大禹治水”,就是这么来的。

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大禹三次路过家门,都没有进去,这就是“三过家门而不入”,可是,大家想过没有?大禹治水真有那么忙吗?路过家门口,闪进家门,和妻子儿女抱一抱,说几句话,两三分钟,就这两三分钟,都抽不出来?

其实,这就是老百姓和政治家处理问题的不同之处:

老百姓路过家门,必然要进门,再忙也要和家人小聚一下,这是老百姓的的想法,这并没有什么错。

但是,你要知道,大禹是谁?大禹是大政治家,大禹在当时的一举一动,都是被人盯着的,大禹作为一个政治家,他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考虑政治影响和政治后果的。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他其实是做给世人看的,他要通过自己的行为,向世人做出一个表率,他要向外界发出一个信号:现在治水很紧迫,大家要抓紧时间,努力挖河道,你看,我大禹作为大领导,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你们要以我大禹为榜样,卖力干活啊!这其实就是大禹心里面的潜台词。

而且要知道,在灾患的时候,老百姓容易造反,当时大禹作为统治阶层的一员,要向老百姓发出一个“统治者和老百姓同甘共苦”的信号,以安抚民心,所以要“三过家门而不入”。

你要这样理解,就能恍然大悟了。你想想,大禹是不是高人?绝对是个高人。这叫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们分析政治家的行为,是不能以老百姓的视角去分析的。

是的,政治家之所以能成为政治家,人家的思维,就是和老百姓不一样,三过家门而不入,故意做给下面的人看,给世人做了表率、树立了榜样,鼓舞了当时所有参与治水的人员的斗志!

而且更重要的是:三过家门而不入,使大禹流芳百世。

什么叫做“品牌营销”?

这个就是!

大家看明白了吗?

那么读到这里,有的朋友可能要问,当年大禹所治理的那场大洪水,到底存不存在呢?

依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地质学研究,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时期,也就差不多是大禹生活的那个年代,黄河原本是从山东流入大海的,到了大禹那个年代,当时的黄河发生了一次大改道。

什么叫做大改道呢?就是说,黄河由于某些原因(通常是由于持续的暴雨,或者决堤),突然泛滥了,溢出来的河水,淹没了大片的土地,农田、房屋,化为泽国。那么泛滥成大洪水之后,后来怎么样了呢?后来洪水就顺着地势低的地方流,流着流着,慢慢地,新的河道就固定下来了,原来从山东流入大海的黄河,变成从河北、天津一带入海,不排除在这个过程中,大禹和他带领的老百姓,做了一些挖道引流、引导洪水流入大海这一类的工作。

换句话说,大禹治水这件事,很可能是真实存在的,因为这件事和地质学上的研究发现,在年代上是大抵吻合的。

1344年黄河决堤

到了元朝末年的时候,中国又出了个“大禹”,也是治水的,名叫贾鲁。

远古时期的大禹,当时老百姓都拥戴他治水,不过元末时期的这个大禹(贾鲁),就没有那么走运了,他遇上了灾民造反。

元惠宗至正四年,也就是公元1344年,在这年的夏天,黄河在今天山东曹县境内当时叫“白茅口”的地方,决堤了。

决堤示意图

滚滚的黄河水,溢了出来,泛滥成灾,淹没农田,把山东、河南、安徽一带,泡成泽国,一共泡了多久呢?一共泡了七年。

在这水泡的七年里,被洪水淹没的农田,都是颗粒无收,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七年里山东、河南、安徽一带的灾民,都是怎么熬过来的。

蒙古兵

这个时候,蒙古统治者派出大臣贾鲁,去治理黄河水灾。

贾鲁,山西高平人,元朝大臣、水利专家。

贾鲁奉命治理黄河水灾,大手一挥,征用了民工17万,这些被“征发徭役”(强迫劳动)的底层人民,在被迫参加治水的过程中,遭受虐待,有的被鞭打而死,有的被水淹死,有的被饿死,有的因“违反纪律”而被处死……总之,各种死。

于是,民工治水大军,对元朝统治者怨气冲天,心中积累了严重的不满,这片燎原之草,就差那么一点星星之火了。

哪里有苦难,哪里就有宗教,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这个时候,白莲教的韩山童、刘福通、杜遵道等人,趁虚而入,决定组织河南、安徽、山东一带的灾民和被征用的劳工,发动反抗蒙古统治者的起义。起义的队伍,叫做“红巾军”。

于是,就爆发了元末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红巾军起义”。

红巾军起义

红巾军揭竿而起,河南、安徽等地豪杰,纷纷响应,其中有一个名叫郭子兴的,也举兵响应,并攻占了安徽的濠州城,然后呢,当时在庙里做和尚的朱元璋,被朋友劝说,也投奔了郭子兴的起义队伍,并且后来一直打上了皇帝的宝座。

是的。元朝的灭亡,最初,就是由黄河决堤的水灾引起的。

朱元璋:感谢母亲河,她不发大水,就没有我今天

1855年黄河改道

晚清历史上的捻军,其实早在1851年就出现了,不过当时是小打小闹,最初的捻军不叫捻军,而是叫“捻子”,其实就是一小撮的迷信人员、跳大神的,结伙到城乡各地,设摊烧纸,表演“法术”,收取围观者的钱财,替人“祈福消灾”,偶尔也抢一下富户,围攻一下衙门,大概就这样。

捻军最初都是一小撮、一小撮的,所以叫“捻”,汉语的“一捻”就是一小撮、一点点的意思。

捻军虽然也算是造反,但一直都是小打小闹,被官府称为“捻匪”,不成规模,可是后来发生了一件事,突然间使捻军的力量壮大起来了。

捻军连环画形象

这件事就是:1855年黄河大改道,也称“咸丰大改道”。

1855年8月1日,黄河在河南省兰仪县铜瓦厢,决堤了,滚滚的黄河水,从原本的河道里,涌了出来,四处漫延,又是淹没了大片的农田和民房,黄水一路泛滥,顺着地势走,变成向北流了,从山东流出大海。(此前黄河从江苏出海)

蓝色为黄河原来的河道,黄色是1855年决堤之后的改道

这次黄河决口、改道,原来有水的地方没水了,原来水够的地方给淹了,这样一来,就给山东省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的民众,造成了巨大的饥荒。

这些饥民,没饭吃,很多都加入了捻军,所以,捻军突然间声势壮大起来,然后呢,捻军首领带着大家去抢富户、抢皇仓(皇帝和官家的粮仓)、攻击衙门,杀富济贫,攻城略地。

捻军连环画形象

自从黄河发大水,捻军遍布了整个河南、安徽、山东交界处一带,用当时清廷的话说,是“淮河南北,遍地皆捻”。

后来清政府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才最终把捻军扑灭了。

决堤示意图

1938年花园口决堤

1938年6月初,国民政府为了阻挡日军,下令炸毁花园口黄河大堤。

花园口决堤之后,大水弥漫,黄河水又重演了1855年决堤的一幕,黄河沿岸南北一带,顿时变成泽国,农田被泡,民房被冲毁,来不及躲避的许许多多的老百姓,都被淹死了。

花园口决堤,一共淹没了耕地1200余万亩,一共造成1200万人受灾,其中390万人流离失所,并且有89万人死亡。

花园口决堤导致河南百姓流离失所

与此同时,伴随着浑浊的黄河水,每年几十亿吨的泥沙顺着决口,涌入平原,淤塞了河道,填没了田野,堵塞了交通,阻碍了航运,形成了横跨豫、皖、苏三省的黄河泛滥区,简称“黄泛区”。

黄泛区地图

整个黄泛区,都无法耕种,对当地农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屋漏偏逢连夜雨,从1942年夏季开始,河南省滴雨不下,一直到1943年春,发生了持续的干旱,又加剧了粮食的减产。

日军被黄河水阻滞,苦不堪言

旱灾往往导致蝗灾,这次也没有例外,在1942年秋天,河南爆发蝗虫灾害,给本来就已经很严重的农业减产,雪上加霜。

这次花园口决堤以及接踵而至的大饥荒,导致数百万人饿死。

花园口决堤,确实阻滞了日军,但我国付出的代价非常惨重。

日军被黄河水阻滞,苦不堪言

这些惨不忍睹的历史,从今天我们这些后人读起来,仍然令人忍不住掩卷叹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0)

相关推荐

  • 散文类:《散文小花》11禹疏九河治水 划九州安邦

    散文小花 (原创作品) 朱升 散文类:<散文小花>11 7 禹疏九河治水  划九州安邦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五千年文明史,是从夏朝开始的,夏的第一个帝王是大禹. 大禹是真实的华夏祖先,他的出生 ...

  • 颠覆你的认知,大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不是不想入,而是不敢入?

    ​夏朝,是中国古代第一个王朝,关于夏朝是否存在的问题呢,我们上篇文章做了详细论述.夏朝仅仅存在于后世的文献中,如<史记>.<竹书记年>,至今也没有当代考古资料的发现.因此,对于 ...

  • 直击中国历史上真实的十大武林高手:华佗入榜,他大败自称世界第一大力的人

    碎嘴说真相关注2021-04-19 19:20大图模式 华佗:东汉名医. 他创编的五禽戏被称作是中国最早的武术套路,因此也有人把华佗称为中国武术的创始人. 岳飞:南宋抗金名将. 传说形意拳就是由岳飞所 ...

  •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4大盛世,开元盛世仅排第2,第1让全世界瞩目!

    汉武盛世.中国在汉武帝之前其实一直处于联盟性质的国家,这种联盟指的是精神上的.因为从商周开始,就是封建制度,各地和中央之间更多是分封的关系,而不是高度的服从.但是在汉武帝时期,因为汉武帝的多次对外战争 ...

  • 中国历史上的四次“灭佛”运动

    中国佛教的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不仅有曲折,而且劫难甚多.据"中国通史"等资料记载"在北魏太武帝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北周武帝建德三年(公元574年).唐武宗会昌五年 ...

  • 中国历史上文武兼备的十大全才

    吴国发 (2021年4月23日) 内容提要: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文武兼备的全才.我们挑选出最杰出的十大全才:管仲,范蠡,墨子,吴起,鬼谷子,曹操,李勣,刘基,王守仁,石达开.本文简单介绍了他们的情况. 关 ...

  • 中国历史上虚构的4大名将

    不仅在中国妇孺皆知,还火到了国外! 罗成,传说中的隋唐名将,人设一看就是男主角的那种.既悍勇又无畏,还有侠肝义胆,男神气质尽显.号称"冷面寒枪俏罗成",可见也是一表人才.只可惜他只 ...

  • 桂北全州县历史上有记载的大洪水

    据史料记载,自宋建隆二年(961年) 至1990年的1030年间的不完全统计,境内发生较大的洪灾有40次, 约每25年1次,其中解放后41年中,共出现11次,约每3.7年1次.洪涝水灾出现时间约在4- ...

  • 中国历史上真正的4大盛世,800年一轮回,是天意还是巧合

    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到个人,都盼望着盛世.那么什么样的状况才是盛世呢?盛世是指国家繁荣昌盛.文治武功达到一定水平的社会现象.<礼记·祭法>中曾写道"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 ...

  • 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大瘟疫

    许倬云        自从秦始皇实现大一统以后,中国政府对于瘟疫的记录已经形成制度,地方政府对于战争以及随之发生的大型灾害一定会记下来.可真正大规模爆发的瘟疫,记载比较多的是在公元二世纪后半段--大约 ...

  • 中国历史上十四次著名的宫廷政变

    所谓的政变,不是八王之乱.七国之乱或者陈桥.靖难之类的兵变.即是不通过战争,不需要出动大量兵力,不需要大量流血冲突,以阴谋为主,只需要小部分人就能够完成一场较大的变故,掀起滔天之浪,影响历史走向. 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