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说牛③ | 火牛阵是真的吗
《武备志》中的火牛
400年前的1621年,北京城内,来自金陵乌龙谭畔的茅元仪声名窜起,王公大臣们集会之时,必然会议论到他。这一年,茅元仪本是赴京参加科考,没料到会因刚刚编写完成的《武备志》而扬名立万。
茅元仪祖父茅坤是一代藏书大家,还曾统兵作战,曾率五千戍兵,一夜连破十七寨,俘斩五百有奇。倭寇进犯两浙之时,胡宗宪对他也多有倚仗。故此,茅元仪从小便对武略之事多有关注。
这本奇书《武备志》,有200余万字,图738幅。是中国古代字数最多的综合性兵书。在《火器图说十》中,我们看到一些新奇的战争打法,比如这条:火牛轰雷炮。
【火牛雷轰炮】:用老废牛为之,角缚利刃,蘸虎药,两旁竹夹其足,使不旋转。背负大铁炮一个,容药一斗,药信盘曲于炮内。炮藏烈火、神砂、神火等药。凡贼兵甚众,我兵甚少,用此冲之,人马遇之,立时腐烂,突入贼队,火发炮碎,势若轰雷,霹雳一声,不及掩耳,虽艰难敌重围之阵,亦破必矣。
简单翻译一下,就是用耕不了地的老牛一个,牛角上绑上尖刀,蘸上毒药,竹子将其左右脚都夹住,让牛不能回旋转弯,只能往前冲。牛背上背着一个大铁炮,装上火药。在敌众我寡的时候,驱赶火牛往前冲,兵丁紧随其后突围。
《武备志》中的火牛轰雷炮
这个火牛雷轰炮,一看便知是在古代的火牛阵的基础上发明的。
火牛阵的发明人是战国齐将田单。燕惠王时,田单向燕军诈降,使之麻痹,又于夜间用牛千余头,牛角上缚上兵刃,尾上缚苇灌油,以火点燃,猛冲燕军,并以五千勇士随后冲杀,大败燕军,杀死燕国将领骑劫。
火牛阵成为经典战例,后世模仿者不乏其人。
安史之乱后,太子李亨即位为唐肃宗,他准备收复长安。宰相房琯主动请缨带兵,唐肃宗同意了。在交战时,房琯便模仿了火牛阵,征集耕牛2000多头。但在具体作战过程中,叛军没有被吓破胆,反而是扬尘土、放火驱赶牛群。结果牛群害怕后调头,反而冲散了唐军阵形,叛军一路追杀,致使四万唐军阵亡。
1048年,贝州(今河北清河西北)的驻军王则,因不满朝政腐败,率领一批士兵占城起义。附近驻军和农民纷纷响应。一时间,王则一呼百应,连下数城。他还创建安阳帝国,自称“安阳武烈皇帝”。
宋廷忙派参知政事文彦博率军前往镇压。在战斗中,王则也使用了火头牛,但宋军将领头脑冷静,下令让士兵用长枪刺击牛鼻,致其疼痛,如此一来,牛必然返身逃窜。果然,火牛受惊后,返身便逃,跟在牛后的王则起义军则被踩踏得血肉横飞。
王则之后,火牛阵仍屡次被借鉴,包括南宋邵青,准噶尔首领罗卜藏丹津(他改牛为驴)等等。但无一例外,使用火牛阵的一方全部失败。他们都无法解决被火牛受惊返身冲击自身的问题。
《武备志》中的火牛
而在茅元仪的【火牛雷轰炮】中,“两旁竹夹其足,使不旋转”,则完美地解决了被火牛反噬的问题。但这终究是纸上谈兵,现实中如何,在实战中并无用到过,所以也就无法验证其效果如何。
为什么田单能成功,而后世模仿者却都失败了呢?有学者就此认为,火牛阵是虚构的。但也有学者分析认为,田单是火牛阵的创始人,他第一个使用此阵,让敌人无法防备。而之后,火牛阵已经成为一个经典战例,被历代将领所研究,破解之法有多种。南宋王德曾在与邵青作战时击破火牛阵,他事后大笑说:此古法也,可一不可再,今不知变,此成擒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来源:紫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