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0)

本篇要目:

******************************************

391江头村和长岗岭村古建筑群

明至民国                广西灵川县

392马殷庙         

明至清                 广西富川县

393燕窝楼         

明至清                 广西全州县

394恭城古建筑群      

明至清                    广西恭城县  

395白帝城         

明至清                重庆市奉节县

396湖广会馆        

清                  重庆市渝中区

397李业阙         

汉                  四川省梓潼县

398杨公阙         

汉至宋                四川省夹江县

399玉台山石塔       

唐                 四川省阆中市

400丹巴古碉群       

唐至清                四川省丹巴县

******************************************

391.江头村和长岗岭村古建筑群

江头村和长岗岭村古建筑群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西北漓江上游护龙河畔。又叫江头洲村,有180余座明清时代的古民居,青砖灰瓦,屋檐层叠,错落有致。村中几乎都是周姓人家。据《灵川县志》载,他们多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后裔。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从湖南道州迁来。村中文风深厚,清代出仕168人,有一门两进士、三代庶吉士、四代四举人、五代五知县之说。


江头村和长岗岭村村开始向国内外开放。2003年长岗岭出现旅游高峰,每年有5000多游客到来。村里不收门票,免费参观。近两年因路况不佳,游客比以前减少,只有周末才有些散客过来。而到江头村观光的中外游人则逐年增多,近两三年每年都有一两万客人,其中以桂林市民为主。


江头村是我国北宋著名文学家、哲学家、理学创始人周敦颐的后裔之村。有篇著名的《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所以一进村口,就是周氏祠堂。


江头村古建筑群,地处桂林市灵川县青狮潭镇江头村、漓江上游支流甘棠江西畔。村庄山环水绕,祠堂和大多房舍都坐西朝东。从现代建筑学来说,方位与朝向显得很大气。该村兴建有1000余年历史,是我国北宋著名哲学家、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后裔繁衍生息之地,明代迁居至江头村,清乾隆后该村周氏出现了7名翰林、8名进士、25名举人、170名秀才的科举奇迹。村落的总体建筑也体现出“出污泥而不染”的朴实谦和风格。


江头村历史悠久,古民居建筑种类齐全,规模宏大,保留了目前广西完整分布着的明中晚期、清早中晚期、民国时期民居的古建筑群。如今在该村还保留有江头周氏居住的100余座明清古建筑,建筑的着色、雕花、布局均按周敦颐的理学文化构建,具有明显的文化特色。


村中保存住房180余座,620余间,其中60%以上为明清时期的建筑。明代的房子穿斗式结构,有照壁窗,较低矮。清代的房子(是古建筑群的主体)青砖包墙到顶,山墙造型多样,高大轩敞。各家的梁、柱、枋、檐雕饰以龙、凤、鹿和莲花等吉祥物,不追求华丽张扬。自清乾隆以后,江头村科举及第人数众多。全村有168人出仕,其中一品官4人,二品官4人,五品以上-37人。该村人勤奋读书为官清廉,因此江头村享有“才子村”和“清官村”的美誉。


长岗岭村位于“湘桂古商道”盐马古道的中央,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当年吸引了大批商贾在此开设商铺,成为商人南来北往的中转站、歇脚点。后来因桂黄公路修通,这里逐步走向衰落。史上有“小南京”之美称。该村陈、莫、刘三姓居民依托地理优势经商发迹,清代民国时期成为桂林一带的富豪村,该村古民居的跨度、高度、宽度堪称桂林民居之首,古墓石雕的豪华气派、古商道的幽深完整也位居桂林之前列,以至后人称“前有靖江王陵,后有长岗古墓”。


长岗岭村尚保留清朝早期建筑的陈家大院9进,自康熙初年十四世祖陈仕显到梧州和广东经营食盐后财源大发,十五世祖陈焕猷继父志继续经营食盐成为巨富。乾隆二十六年灵川知县王雨溥为其立匾“乐善不倦”。


陈焕猷幼子陈大彪,为保护其盐业利益,由其母莫氏出巨资为其以武邑庠的资格捐得正六品卫千总,俗称卫守府、官厅。


莫家新大院10进,另有五福堂公厅、莫氏宗祠。莫绍德长子莫甫礼后辈的居所,始建于清乾隆末年,其建筑是三进两进式。有的有横屋。他潜心种田,从事商贾,其后辈兰孙茂盛文辈迭出。十五世祖种桐茶做桐油生意,大发。十七世祖莫世亨莫世则,也成巨富,其中莫世亨常慷慨济急,在同治年间重修五福堂捐资第一。

自从桂黄公路通车后,就不见了湘桂古道上终日络绎不绝的过往商旅,桂林的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更也没有来过长岗岭村,它也慢慢被人遗忘了。古民居年久失修很多也无人居住,大多显破败之相。

这些古民居建筑群,有抬梁式结构,穿斗式结构,有斗拱建筑,藻井建筑。两座古戏台,一座祠堂,官厅,公厅(又名祖厅),全用青砖青瓦建成。建筑形式有歇山顶,硬山顶,飞檐翘角,形态多样,实为罕见。加上古道沧桑幽寂,古墓豪奢气派,是集自然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商埠古村。


2006年5月25日,江头村和长岗岭村古建筑群作为明至民国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92.马殷庙

马殷庙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县城内。又称百柱庙学名“濂溪庙”“灵溪庙”。是纪念和祭祀五代十国时期楚王马殷的古建筑。始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百柱庙的各种构件加工精细,装饰考究,极富艺术价值,是南方古代建筑中不可多得的民间建筑工艺精品,也是南方瑶族地区保存最完整、年代最早、规模最大、构件带有较多宋式风格的木结构古建筑。

马殷庙,始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它原为砖墙式寺庙结构,名为灵溪庙,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吏民筹资备料,请来名寺僧人,湘桂能工巧匠,展其殿宇,扩其建制,将灵溪庙改建成寺庙与戏台相对应的,木质柱抬飘檐体的殿堂式庙宇,因其规模恢宏,台柱过百,人们俗称之为“百柱庙”。

整座庙宇用质坚如石的古楠、大水杉、香檀木等木建成,十分珍贵。庙高6.13米,进深21.94米,面阔20.86米,由76根高2至5.5米,直径20至38厘米的粗大圆木柱和44根吊柱、托柱支撑而成。120根格木柱建成的庙宇就坐落在濂溪河畔,故又称之为“百柱庙”。

庙内有明间、正间、次间、稍间,两边有厢房,廊宽1.55米,庙门两房有歇山侧厅。那莲花礅座上的120条粗大木柱,雄浑劲拔。大厅斗拱,交错纵横,扶手榫枋,天衣无缝。大厅宽敞,铺砖镶石。瓜柱有莲花盆、云彩花盆石托住,尤其是支撑的各大柱上,都画有云彩飘游,蛟龙破雾穿云,神仙腾云驾雾赐福民间等飞梁画栋,且栩栩如生,无不代表了瑶族人民的智慧结晶。


百柱庙的特色之一,便是百柱抬梁,榫卯结构,无一铁钉。全庙共有各类圆木柱120根,其中中堂大立柱22根,两厢立柱54根,吊柱及其他托柱44根,成3、6、9吉数。托柱石礅(木墩)大小不一,有莲花礅,兰花礅,麒麟礅,龙凤祥云礅。更奇的是乡人就地取材,将庙中的一个大型生根奇石辟为托柱石礅,形成奇石奇柱的奇观,令人赞叹。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马殷庙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93.燕窝楼


燕窝楼位于永岁乡石头岗村,距广西省全州县15公里,系蒋氏祠堂之门楼,公元1495年,蒋建德始筹建逝卒未成,其子蒋淦迨公元1511年中进士,后擢任工部侍郎。皇帝赐封他亲自设计主持蒋祠楼修建而成,历经沧桑风雨,现已有480余年历史。


燕窝楼坐北朝南,由牌坊和门楼两大部分组成,木制结构,宽11.13米,进深12.8米,通高8米,面积为142.4平方米,全楼采用明代独特的飞檐单翘单卯榫构筑,共324个纪弓字斗拱卯榫,无一钉梢,环环相扣,衔接而成,形如燕窝,故名燕窝楼。祠内留有明、清、民国时代募捐维修碑和木刻长联10余件。


石头岗村一门父子三进士,即蒋林与其子蒋良骐、蒋良翊分别登清康熙乙未科进士、乾隆辛未科进士、乾隆甲戍科进士。明正德六年(1511年)工部侍郎蒋淦主持修建,于嘉靖七年建成,全木质结构,旧称敦睦堂。祠依地形变化为沿纵轴线布置祠门、祠堂、神堂,供奉蒋氏历代祖先牌位。宗祠建筑为三进、有两重天井的四合院,总占地面积516平方米,建筑面积446平方米。石岗蒋氏宗祠门楼构筑精致,犹如燕窝,后人称燕子窝楼,闻名遐迩。门楼高8.7米,宽10.9米,设上四层下三层斗拱,上宽下窄,四周无任何依托,只凭4根木柱高擎。楼的上体由弓字形木榫环环相加,衔接成斗拱;以中间扁额为界,华拱的方向均向两侧倾斜45度,升的平面为菱形;各斗拱雕刻有精美的图案。屋顶的麒麟吻兽雕塑,栩栩如生。门楼出檐翼角,稳重朴实,雄伟大方,为明代建筑所罕见。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燕窝楼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94.恭城古建筑群

恭城古建筑群位于广西省桂林市恭城县拱辰街、太和街,建筑群包括文庙、武庙、周渭祠、湖南会馆等四座院落式布局的明清建筑。武庙与文庙相邻。


文庙位于拱辰街西山南麓,始建于明永乐八年(1410年),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重建。恭城文庙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有状元门、棂星门、泮池、状元桥、大成门、露台、大成殿和崇圣祠。两侧还有义路、礼门、碑亭、乡贤祠、名宦祠、庑殿、昭文楼、尊经阁等建筑,分布于依山六级平台上。


棂星门、泮池、状元桥、


大成门


恭城文庙是南方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文庙之一。


武庙与文庙相邻,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同治元年(1862年)重修,由戏台、雨亭、头门、正殿、后殿和两侧配殿组成,建筑面积1146平方米。


戏台为武庙建筑之精华,台基前饰戏剧故事浮雕,门窗、雀替、风檐板雕花,脊饰多种戏剧人物和花草虫鱼,形态逼真,是难得的艺术精品。


周渭祠,恭城人称它为周王庙或嘉应庙。它建于明朝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清朝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重修,是祭祀北宋监察御史周渭的祠庙。由戏台、门楼、正殿、后殿和厢房组成,现存建筑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主体建筑门楼,木构件浮雕、透雕动物、花草、人物图像,内墙壁画精巧,均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宋史》记载,周渭是恭城县路口(炉口村)人,生城残唐五,卒于北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赐同进士出身,宦至侍御史。恭城旧县志载,他曾关心家乡人民的疾苦,奏请朝廷税赋,竭力开发民智,兴办乡学。因他一生廉洁奉公,颇有政绩,死后被朝廷敕封为“忠祜惠烈王”,家乡百姓感恩德,捐款为他建庙、塑像,有诗联赞曰:百代相传周御史;千秋怀念古乡贤。


周渭祠厢房里展示蒋冕、陈宏谋、唐介等名人全身铜像。

湖南会馆位于桂林恭城县城的太和街,湖南会馆与周渭祠相邻,建于清朝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会馆的大门有石刻对联一幅:“客馆可停骖七溪三湘允矣同联梓里,仙部堪得地千秋,百世遐哉共镇茶城。”整个会馆布局严谨,红墙黄瓦,泛翠流金,飞檐挽天,蔚为壮观。由门楼、戏台、正厅、后厅和左右厢房组成。


大殿装修华丽,壁画花饰繁多,前后风檐镂雕细致,檐墙彩绘构画新颖。馆内有戏台矗立,呈凸字形,105平方米,青石垒砌台基,台底浅埋水缸36口,以增强音响效果。看台能容纳1000余人。


湖南会馆戏台。


2006年6月25日,恭城古建筑群“三庙一馆”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395.白帝城

西汉末年公孙述据蜀,在山上筑城,因城中一井常冒白气,宛如白龙,便借此自号白帝,并名此城为白帝城。公孙述死后,当地人在山上建庙立公孙述像,称白帝庙。唐代以前,白帝庙处增建了祭祀刘备的先主庙和祭祀诸葛亮的诸葛祠。明正德八年(1513年),四川巡抚林浚毁公孙述像,另祭祀江神、土地神和马援像,改称“三功祠”。


白帝城城墙围合长度近7000米,南宋城墙约3900米,为夯土甃石结构。主要的修筑和使用年代是在南宋淳祐至元初至元年间。白帝城遗址的一字城墙有两道。一道从较场坝通往谭家沟至长江边;另一道从子阳城皇殿台瓮城东南角顺山脊经关山口往下至关庙沱(瞿塘关)江边。两道城垣共同构成白帝城西面的沿江防御。

白帝庙内有明良殿、武侯祠、观星亭等明清建筑。明良殿为嘉靖十二年(1533年)建,系庙内主要建筑,内有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塑像。武侯祠内供诸葛亮祖孙三代像。祠前有观星亭。明良殿和武侯祠左右两侧藏有各代名碑。


耀奎塔原名文峯塔,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海拔高程202米,塔高26米,为七层六边形楼阁式砖塔,以铜质圆球作塔刹。首层平面边长4.1米,各层塔身均辟一拱门,一南一北逐层交错。除首层塔檐有筒瓦外,其余各层塔檐为砖砌,二层及六层塔檐尚存套兽。首层拱门高2.5米、宽1米,阴刻楹联:“万丈文光环六邑,千条瑞气溢三巴”,横批:“直上青云”。二层塔身刻“耀奎塔”三字。据奉节 县志载,建此塔目的是培文风。塔建成后三年内 奉节连中5名进士。此后会考之前登此塔成为学子们的一种时尚。 


观星亭共有6角12柱,翘角飞檐,气度不凡。底层由12根木柱,上层由6根木柱支撑着。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造型别致,设计十分考究。传说,诸葛亮率军入川时,曾在此夜观星象,思考用兵战略,“观星亭”由此得名,亭上有一古钟高悬,亭中石桌、石墩上镌刻着杜甫窝居夔州时写的著名诗篇《秋兴八首》,雕刻精细,独具特色。

2006年6月25日,白帝城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396.湖广会馆


湖广会馆,位于重庆渝中区东水门正街4号,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扩建。会馆占地面积8561平方米,现有广东会馆、江南会馆、两湖会馆、江西会馆及四个戏楼,包括广东公所、齐安公所。


湖广会馆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道光二十六年又加扩建,总占地面积达8561平方米,坐北朝南,大门面对千帆竞渡的长江。据史料记载,整体建筑依山而建,鳞次栉比,结构严密,气势宏伟,分大辕门(庙门)、大殿廊房和戏楼庭院三部分。

湖广会馆建筑浮雕镂雕十分精湛、栩栩如生,其题材主要为,西游记、西厢记、封神榜和二十四孝等人物故事的图案,还有龙凤、动物及各种奇花异草等图案。整个古建筑群雕栏画栋,雕刻精美,是我国明清时期南方建筑艺术的代表,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会馆建筑群。东水门一带,按照风水学说,河道弯曲的内侧是“吉地”,外侧是“凶地”。东水门一带恰好是朱雀翔舞之地,风水很好,会馆就选址于此。


大殿、戏楼和廊房的所用木材,都从“楚北运来,投工之多,造工之精,叹为观止。”大殿为重檐歇山式,面积270平方米,通高12.5米,进深14米,阔16米。


广东公所


齐安公所

湖广会馆奉祀大禹,所以又叫禹王宫。禹王宫始建于清康熙年间,面积2270平方米,是重庆湖广会馆建筑群里最大的一处建筑,禹王宫保留下来有两个戏台,厅上面探出的龙头,建筑学上称为斗拱。


殿堂与戏楼相连接,大殿、戏楼雕梁画栋,粉壁彩屏,富丽堂皇。尤其是大殿和戏楼飞檐下的环楼木雕,雕刻着“二十四孝”和《西游记》、《封神榜》中的人物故事和山水花鸟,工艺精湛,刻镂逼真,画面屡出不穷。更为壮观和珍贵的是会馆的辕门建筑,大门为仿木结构重檐石排楼,高6米、阔5米,石雕上山水、人物和花鸟图案,玲珑剔透、千姿百态,工艺十分精巧。大门两侧有一对石雕的文武狮子峙立相望,堪称四川石雕艺术中的珍品。

2006年6月25日,湖广会馆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397.李业阙

李业阙位于梓潼县长卿镇南桥村,属单阙,现仅存一段阙身,为独石刻成,顶为后世所配。该阙形似碑碣,高2.5米、宽约1米,由红砂石凿成,呈下大上小的方柱形。阙身正中阴刻隶书“汉侍御史李公之阙”八字,字迹清晰。其下刻清道光末年题记,记述当时知县周树棠发现此阙残身及移至李节士祠安置的经过。建国后,移至现址建亭保护,并将有关阙的明碑三通立于阙后。据此及相关史料记载,李业阙修建于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为现存汉阙年代之最早者。

李业,字巨游,汉代四川梓潼县人,又称李巨游。李业年少时便有远大志向,拜博士许晃为师,专攻《鲁诗》。汉平帝元始年间(公元1-5年),益州刺史举荐李业,李业被任命为郎官(备顾问、差遣之职)。王莽取代汉室自立为帝后,李业托病辞官还家,闭门谢客,以示不愿同流合污。广汉郡太守刘咸慕其名声,强行召其为官。李业以病相辞,激怒刘咸,将其下狱,欲诛杀他,幸得说客劝解,刘咸才释放了李业。王莽也念其贤名,召任李业酒官,李业仍以病相辞,隐居故里。

2006年6月25日,李业阙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398.杨公阙

杨公阙位于四川省夹江县甘江镇双碑村,建于东汉晚期,为三国时期益州太守杨宗的墓阙。杨公阙坐南向北,双阙并立,相距13米,高4.86米,底宽1.25米,厚0.88米,红砂石质。西阙阙身镌有“汉故益州太守杨府君讳字德仲墓道”15字,为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重建。双阙阙盖为单檐庑殿顶式样,四周刻瓦当和葵瓣纹饰。杨公阙各种仿木结构建筑部件雕刻,为研究汉代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

2006年6月25日,杨公阙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399.玉台山石塔


玉台山石塔,位于阆中市保宁镇北的玉台山山腰,为覆钵式喇嘛塔。塔高8.6米,分为塔基、塔身和塔刹三个部分。塔基为四方形,刻四瓣梅花形须弥座。塔身为上大下小长圆柱体,内刻一佛跏趺坐于莲台。

上装塔刹,有石雕八力士举刹身。刹身为六方柱,各方有佛一座。塔顶为一焰纹状圆石。石塔雕刻精美,除局部风化外,基本保存完整。玉台山石塔无确凿建筑年代,根据其形制特征,推断为唐代所建。玉台山石塔的人物造型、装饰及塔身造型带有明显的唐代特征,是研究佛塔式石构建筑的重要资料。

2006年6月25日,玉台山石塔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400.丹巴古碉群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素有“千碉之国”美誉,丹巴古碉楼分布于全县15个乡(镇),181个行政村,共计562座。碉楼主要分布在县城东部、大小金川河沿岸和大渡河沿岸。丹巴古碉楼平面有:四角、五角、八角、十三角,建筑材料采用山石、沾泥、木头等。丹巴古碉楼数量众多,形式各异,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碉楼的功能很多,传说最初是用来伏魔的,后来碉楼却大多与战事密切相关。丹巴的高碉主要分为四种:要隘碉、烽火碉、寨碉和家碉,其中以家碉及寨碉居多。这些碉楼碉门矮小、门板厚实,碉内用木扳隔层,有的高达十几二十层,具有易守难攻的特点。

2006年6月25日,丹巴古碉群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0)

相关推荐

  • 美丽乡村文化骆家:厚重的历史文化与旗袍秀水乳交融,相映成趣,你去了吗?

    很早的时候,就知道宁远有一个古村,它叫上宜骆家.人民公社时期它属上宜公社,后来又叫上宜乡,再后来撤区并乡建镇,则称冷水镇.骆家文化底蕴深厚,在县一中读书时,就有四五个同学姓骆,都是上宜骆家的. 上宜骆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桂林 恭城古建筑群(周渭祠、湖南会馆)

    周渭祠和湖南会馆位于广西桂林市恭城县城中东路东端 建于明.清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恭城古建筑群包括文庙.武庙.周渭祠和湖南会馆四处明清建筑.看完文武庙,徒步去周渭祠,不是很远,大概要走十几分钟 ...

  • (1)【宁波】庆安会馆:我国“七大会馆”之一

    宁波庆安会馆,即天后宫,位于宁波市区三江口东岸,故名"甬东天后宫".1853年建成,为甬埠北洋船商捐资创建,既是祭祀天后妈祖的殿堂又是行业聚会的场所,是中国八大天后宫和七大会馆之一 ...

  • 山西一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关庙之祖”|山西|古建筑|关帝庙|运城

    关帝庙.一座古建筑的发展在我国城市内,所拥有的旅游魅力比较大,而且也呈现出很鲜明的地域特色,从而在发展古建筑旅游经济的时候,很多古建筑都会呈现出很鲜明的地域表现意义. 进而会带动了其古建筑取得了更好的 ...

  • 访古晋豫(1)

    一.初到上党 我喜欢古建筑,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引人着迷.建筑是人创造和活动的空间,不仅仅是一幢房子那么简单.越是习以为常,越是值得深究.仔细想想,人类所有的艺术形式,绘画.雕塑.家具.陈设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1)

    第六批国保--三.古建筑(共计513处) 本篇要目:  序号 编号  名称  时代  地址  298 Ⅲ-1 承恩寺 明至清 北京市石景山区      299  Ⅲ-2 地坛   明至清 北京市东城区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2)

    本篇要目: ***************************************** 11.关岳庙 清 北京市西城区 12.醇亲王府 清 北京市西城区 13.广济寺 清 北京市西城区 14.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3)

    本篇要目: *************************************** 21宝云塔 宋                 河北省衡水市 22修德寺塔 宋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

    本篇要目: ******************************************* 31柏林寺塔 元                          河北省赵县 32正定府文庙 元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5)

    本篇要目: ************************************** 41真武庙 明         河北省蔚县 42常平仓 明         河北省蔚县 43蔚州灵岩寺 明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6)

    本篇要目: *************************************** 51万全右卫城 明     河北省万全县 52洗马林玉皇阁 明     河北省万全县 53金门闸 清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7)

    本篇要目: ***************************************** 61普光寺 宋至清    山西省寿阳县 62金洞寺 宋至清    山西省忻州市 63安禅寺 宋至明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8)

    本篇要目: ************************************* 71定襄关王庙 宋        山西省定襄县 72妙道寺双塔 宋        山西省临猗县 73禅房寺塔 辽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9)

    本篇要目: **************************************** 81东邑龙王庙 金至清      山西省潞城市 82乡宁寿圣寺 金至明      山西省乡宁县 83净因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