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 NZ︱最具思乡情怀小镇马丁堡(Martinborough)
一定是人少好规划的缘故,马丁堡(Martinborough)的城市设计者与建造者约翰马丁起初就想在此大展宏图,所以如果你能飞起来,或者至少从空中俯瞰的话,马丁堡的核心城区就是一幅大不列颠的国旗,赫然一个米字形徐徐铺开,从中央广场向外辐射,街道整整齐齐,方方正正。
那些街道的名称也都有来头,最开始的时候都是以约翰马丁在1875年欧洲和美洲游历所到之处的地名作为命名,包括那不勒斯、威尼斯、都柏林,德克萨斯、堪萨斯、俄亥俄等等不一而余,一切都说明这个老头极为热衷此道,我指的是对帝国的由衷情怀,当然也暗指其总是希望青史留名的私人情愫。当然最终还是如愿以偿,原来这里叫做Waihenga,但随之就改成了马丁堡,就连首都惠灵顿都留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马丁广场”。
当然,一个城镇的建设远非想象那么简单,1879年建镇之后的数年里,这里发展缓慢,还会被人哀叹说这里简直就是一潭死水,虽然有面国旗一样的城建规划,可是帝国的目光似乎从来未曾停留于此,一直到1892年马丁去世,也未能看到自己的宏伟愿景。城镇的真正发展有赖于1970年代开始的大规模葡萄种植,葡萄酒业对当地的就业和投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酒店和餐厅纷纷开张,房价与地价齐飞,一年一度的葡萄酒和美食节 Toast Martinborough 于 1992 年首次举办。连同每年两次的 Martinborough Fair,吸引了数千人参加。每到这个时候,酒鬼的数量也连续爆击,喝的酒瓶子连大号垃圾箱都装不下,一切都如老马丁曾经设计与期望的那样,开始变得越来越好。
与周边明星“灰镇”不同的是,马丁堡一直保持着毛利文化的浸染,这里自古就聚居几个重要的毛利部落,或许是生活方式的特征,小镇总是闲适而缓慢,没有什么是喝一杯解决不了的,如果还是不行,那就再喝一杯。
在新西兰的乡下,这种靴子代表着劳作和田野,农夫和工人进入店铺时都自觉将靴子脱下来放在门口,然后赤脚行走,这种情景提醒着你:这里是真正的乡村,当然,新西兰,也是个大农村,纯净的大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