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价格持续上涨 我国对美国大豆玉米采购再度加速

其他的不再多说,如果觉得信息有用,也不需要您花钱赞赏,只需点击关注本微信号,并点击一下今天发布的最后一条信息即可

注:每日粮油仅为传递市场信息,所有观点仅供参考!如有不同见解,欢迎留言交流,或加入每日粮油小麦、玉米、稻谷、大豆行情交流群

重点提示:近期,经常有读者反馈收不到文章,这是因为腾讯修改推送规则了!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建议把公众号设为星标,这样才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在前进的道路上每日粮油与你们同行。
近段时间以来随着国内大豆价格的持续走高,我国对美豆的采购再度加速。与此同时,随着玉米进口渠道的逐步打通,玉米采购量也在攀升至历史新高……
据来自美国农业部的消息显示,截至11月12日的一周,我国买家净买入约106万吨美国大豆,作为对比,前一周净买入75万吨。这表明,在持续了一个多月的低速采购之后,我国对美豆的采购再度发力,因为,截止目前国内豆粕、豆油价格出现暴涨,企业压榨利润可观。
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申请转基因生物加工许可证,对美国玉米的进口市场也变得忙碌起来。
数据显示,同一周我国买家还买入12.5万吨美国小麦、17.47万吨美国玉米以及13.12万吨美国高粱。并装运了27.87万吨玉米和19.92万吨高粱。当周我国还买入0.21万吨美国猪肉和13.11万张美国整牛皮。
对于刚刚收获玉米、大豆的美国农户来说,当下是最好的年华,芝加哥大豆期价上涨的时机可谓再好不过,在美国农业部突然下调大豆单产数据之后,国际资本已经再次嗅到了热炒的味道,CBOT价格越走越高。
在价格走高的同时,美豆受到来自中国和巴西两个市场的大量订单——其中,一个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一个则是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国。
作为对比,此前对我国出口庞大巴西,在11月份头两周的出口总量仅有93.5万吨。同时,由于此前国际大豆价格已经上涨,因此巴西农户预售了大量的尚未收割的新季大豆,但他们现在后悔:卖得早了!
而在巴西豆农后悔赚得少了的同时,乌克兰却在为即将交付的玉米订单发愁。
在取代美国成为对华的最大玉米出口国之后,今年8月以来,在天气、中国买船以及美玉米季度库存利好多多重因素引导下,CBOT玉米期价一路攀升至400美分/蒲式耳上方。在人民币持续升值背景下,中国玉米进口完税成本也从上半年1500-1600元/吨跃升至2000元/吨附近。
有利可图的乌克兰在这段期间售卖了大量的订单,但,现在国际玉米价格又涨了,而且涨得更高!
前期乌克兰签订的合同价格集中在170-172美元/吨,11月装船的玉米出价约为每吨176-178美元。而现在乌克兰玉米价格就已经涨到了240美元/吨,预计CNF到货275美元/吨,折合人民币完税成本2150元/吨(配额内)。
涨涨跌跌之间,美国竟成为了最终的赢家。
数据显示,在今年10月份之前,无论是玉米还是大豆,美国对华出口都不大。其中玉米进口市场乌克兰占据我国进口总量的7成以上,巴西大豆更是占到我国大豆进口量的8成。
但所有这些,都赶不上美国农业部一份供需报告。
当然,除了玉米、大豆价格上涨带来的丰厚收益,今年美国还发放了创纪录的补贴,美国农民的双喜临门,而最大的收获可能就是打通了对华玉米出口的通道,也成就了这轮农产品价格大涨中美国成最大收益国的事实。
据悉,与大豆进口市场放开不同,我国对玉米进口实施的是配额管理,而在配额进口管理之后更核心的则是转基因生物管理条例。
根据我国转基因管理条例,企业进口转基因作物必须要先取得转基因生物加工许可证才可,否则就不能使用,这使得即便在国内外玉米价差如此之大的背景下,我国对玉米进口的实质性数量并不大,但现在伴随着国内玉米供需紧张、价格持续攀高,这一现状正在被打破。
与国际大宗粮油价格走高密切相关的则是国内粮食价格的炒作。
由于我国农业种植实施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小农经济模式,这种模式在初期对我国提高粮食产量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粮食产销规模的日益庞大,这种产销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大宗商品的采购——至少在目前为止,随着一家一户的惜售,加上中间资本的炒作,大量的粮食被截留在了未知的通道中!
日前,官方媒体指出,现在粮食价格已不再简单地由粮食供求关系决定,而是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本和货币影响——但是,在小农经济模式下,粮食究竟是农户惜售,还是都囤在大粮商手中,这是个未知数。
但现在的事实是,大豆、玉米价格持续上涨,而用粮企业却无法获得足够的粮源——一颗小小的粮食,目前不仅仅是影响食品价格,更多的则会使大量的企业无法满负荷生产,进而带来就业岗位的变动,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深加工下游产品已经融入日常生活的多种领域,带来的会是一系列的影响。
据每日粮油收到的最新消息显示,为满足国内用粮需求,目前已经重启了转基因生物加工许可证的申请工作,这将有助于更多的饲料企业可以直接进行玉米的进口业务。
这意味着,今后玉米进口的最大限制措施已经开始失效
作为农户目前看到的只是粮价上涨带来短期收益的增加,却未必能看到进口渠道被疏通带来的恶果。
以大豆产业为例,大豆作为我国第一个试点放开的主粮品种,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被放开,从最初的一年几十万吨,到2000年的千万吨,再到2003年之后的每年三四千万吨,直至到今年的近亿吨的预期。
而进口大豆最大优势就是可以批量采购、价格低廉!
这都是国产粮食无法比拟的,伴随着进口大豆的不断冲击,在国内大豆需求几何级增长的市场规模却未能给国产大豆带来任何有益的影响,反而被压缩进东北一角,常年靠国家补贴才能生存。
这是我国大豆产业的沦陷之路,也是玉米产业的前车之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