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 系列小知识

2017年1月文化部批准福建设立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随后,福建编制了《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保护区已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普查和成果的整理,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13.4万条、项目36497个。

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区的保护范围为古“汀州八县”即现行龙岩市的长汀县、连城县、上杭县、永定区、武平县和三明市的宁化县、清流县、明溪县行政区域。

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地理分布状况、存续现状,以及闽西客家文化多样性丰富性特点,将保护区划分为8个保护片区。

各保护片区中,结合文化遗产存续实际情况,选择若干自然生态环境基本良好、传统文化生态保持较为完整的街道、社区或乡镇、村落等,作为实施整体性保护的重点区域。首批划设38个整体性保护重点区域

1

长汀客家传统音乐、技艺、民俗与名城文化保护片

该片区留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公嫲吹1项,省级项目九连环、刻纸龙灯、酿酒技艺等5项;市级项目38项,主要有汀州客家古乐、玻璃子灯制作技艺、豆腐干制作技艺,以及百壶宴、闹春田、百鸭宴、打石公、祭祖、各种庙会等习俗。

该片区划设5个整体性保护重点区域,着重营造客家民俗、客家音乐、客家舞蹈、红色文化与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融合的文化生态保护区。

长汀公嫲吹

2

连城客家传统节庆、传统工艺与古民居文化保护片

该片区留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闽西客家元宵节庆、雕版印刷技艺2项,省级项目闽西客家春耕习俗、连城拳、连城宣纸(连史纸)制作技艺、连城四堡锡器制作技艺、连城地瓜干制作技艺、连城提线木偶戏,以及市级项目游公太、游大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等。

该片区划设6个整体性保护重点区域,着重营造客家节庆文化、客家传统工艺文化、红色文化与客家历史文化名镇(村)融合的文化生态保护区

连城雕版印刷技艺

3

上杭客家传统戏剧、体育、祭祖与谱牒文化保护片

该片区留存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上杭傀儡戏、田公元帅信俗、上杭女子五枚拳、树叶吹奏技艺4项;市级代表性项目35项,主要有祭祖习俗、祭孔仪式、客家山歌、上杭萝卜干制作技艺等,其中祭祖、祠堂、族谱构成上杭客家崇宗敬祖文化。

该片区划设5个整体性保护重点区域,着重营造传统戏剧、音乐、体育文化、客家宗祠文化、红色文化与历史文化名镇(村)融合的文化生态保护区。

艺人雕刻木偶

4

永定客家传统技艺、艺术、民俗与土楼文化保护片

客家土楼营造技艺

该片区留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客家土楼营造技艺、万应茶2项,省级项目土楼楹联、客家山歌2项,市级项目五色锣鼓、唢呐吹奏、坎市打新婚、高陂迎春牛、湖坑作大福、高头舞龙灯、菜干制作等39项。

该片区划设5个整体性保护重点区域,着重营造客家传统技艺、客家传统音乐、客家民俗、红色文化与世界文化遗产土楼融合的文化生态保护区。

万应茶传承人卢伍龙

5

武平定光佛信俗文化保护区

该片区留存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定光佛信俗、民俗绝技2项,市级项目中山(武所)十八子糕点、猪胆干制作技艺、多人船灯、马灯舞、香火龙等18项,以及中山(武所)的“客家百姓镇”文化习俗。

该片区划设3个整体性保护重点区域,着重营造定光佛信俗、民俗绝技、红色文化与客家传统村落融合的文化生态保护区。

武平定光佛信俗

6

宁化客家祭祖大典、传统工艺与宗祠文化保护片

该片区留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石壁客家祭祖习俗1项,省级项目客家山歌、古游傩、伏虎禅师信俗、擂茶制作工艺、木活字印刷术、玉扣纸制作技艺6项,以及市级项目牌子锣鼓、延祥花灯会、老鼠干制作技艺等9项。

该片区划设6个整体性保护重点区域,着重营造客家祭祖、传统工艺、传统音乐、传统舞蹈、红色文化与历史文化名镇(村)融合的文化生态保护区。

宁化石壁客家祭祖习俗

7

清流客家传统舞蹈、传统音乐、民间信俗、传统技艺文化保护片

该片区留存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李家五经魁、欧阳真仙信俗、十番锣鼓、豆腐皮传统制作技艺、打锡技艺、拔龙灯6项,市级项目赖坊祭祖、三角戏、明笋干制作技艺等10项。

该片区划设6个整体性保护重点区域,营造客家传统舞蹈、传统音乐、民间信俗、传统工艺、红色文化与客家传统村落融合的文化生态保护区。

清流李家五经魁

8

明溪客家民间信俗、传统工艺文化保护片

该片区留存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惠利夫人信俗、肉脯干制作技艺、宝剑锻造技艺、微雕技艺4项,市级项目宫廷打击乐——十二换等5项。

该片区划设2个整体性保护重点区域,打造客家信俗、传统工艺、民俗、传统音乐、红色文化与历史文化名村融合的文化生态保护区。

明溪惠利夫人信俗

编辑:李 聪       审核:江志华       监制:黄天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