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音

学一种思维模式,有人说,学他的思维模式,有时比学习他的思想更有用处。
与一个人交往、谈论到深处,自然会触碰到他的思维,我希望每一次谈论都是走心的,我想去观摩一下他的思维世界,我不怕打破自己的世界,我想要去看一看,我们的不同在哪。
仔细想想,很多厉害的人在如何表达自己,在如何教育别人的时刻,选择的都是展示自己的思维模式。而大家提倡,并且数次被实证有效的言传身教,有时是没有空间,也没有时间,去供大家做出什么的。没有条件,自然就得转向另一种模式。
何为思维模式,我想就是面对这样、那样的问题,他是怎样思考的,他从哪个点上开始突破,又是从哪个点上开始延伸。他解决问题的一套体系,也就体现了他的逻辑体系,每解决一个问题,我们将所发现的,用自洽性连接起来,或许就能窥探到一丝他的世界。
这几天上课,老师新开展了提问环节,每人都要想一个想问老师的问题,随机两个人,互相提问,互相回答,再试想老师应该会怎样回答这个问题。
问题千奇百怪,五花八门,新颖的上课方式,带给我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比如,我发现,有些时候,有些同学根本不知道该切入的问题的点在哪。他们或许是没有想清楚,想把话说的圆润,想把话说完,要表达的太多,而说的多了,问题却变成了陈述。
还有的同学,不知道回答问题的切入点在哪,观众咋一听觉得还挺有道理,回答完之后才发现,好像和问题有些出入。
大概率这样的情况,可能正是证明我们这样的年轻一代,在自己的思维体系上还有着不小的混乱,不对,再退一步讲,是否有思维体系好像都还是未知数。
对于老师开展的这次活动,我更加期待的是老师怎样回答这些问题。
那堂课一共提了六个问题,结合他的回答,还有他自己的揭秘,我观察到了最重要的一句话:消灭问题远比解决问题高明。讲这句话套用在他回答的所有问题中,我发现都很适用。
他用他自己的体系,向我们证明了一些问题是假命题,既是假命题,则不存在,不存在就没有如何解决一说。有些概念只是在不同时空下,呈现的不同状态,而他是否能被固定下来,成为一种东西的代名词,我们却需要具体分析一下。
比如,有个同学的问题是:陌生人社会的好处?老师回答,没有“陌生人”和“熟人”之分,那只是在不同时空下,呈现出的不同状态,而我们因此产生的某种“自以为”。
还有同学提到:社会过度同情弱势,是否帮扶,你怎么看?老师回道:这是个伪命题,因为我们有多余的钱,而想去帮,但实际上是帮不了的,我们不能消灭这个现状。
这两个问题,老师都是在源头上进行了消灭,两相结合,老师的思维模式,我们也算是窥探到一些了。那对于这些问题回答的,是非对错,就不在我们这次的讨论范围中了。
完工撒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