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店有座节孝坊
在韩店旧街,至今保存有一座清代的“节孝坊”。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牌坊。牌坊是过去朝廷为表彰那些有功勋、德政、功名以及忠孝节义的人所立。能给自己立一座牌坊,这是古人一生至高的荣耀。
不过,女人立牌坊另当别论。尤其是贞节牌坊,每一座牌坊下,不是埋葬了一条鲜活的生命,至少也埋葬了一个女人的青春。“大义千年重,浮生一粒轻。留儿贞节在,儿死胜儿生”。在古代大多数女人的观念里,“贞节”二字,重若千钧。
韩店这座“节孝坊”,是同时旌表女主人公“贞节”和“孝义”的牌坊。这座牌坊立于清道光十八年,距今已有180余年的历史。牌坊位于韩店旧街古韩南路牌坊巷,整座牌坊坐西朝东,正面临街,为砖石结构。牌坊正面上方阴刻“节孝坊”三个大字,门洞镶嵌一副对联:
横批:旌表邑增生胡廷隽之副室庞氏
上联:宠锡鸾书德辉凤诏
下联:恩隆北阙节著西韩
西韩,在当时指的就是韩店。据金《上党县西韩村新修石闸记》记:“潞州城南三十里所谓韩店者,曰东韩、中韩、西韩是也。”原先,韩店分为东韩、中韩、西韩三个村。后来,东山西岭数股洪水淹及韩店,冲毁了中韩,潞州节度使李宴率众建成石闸,杜绝水患,壮大了西韩,东韩、中韩逐渐合并到西韩村,成为昔日之韩店。
韩店这座“节孝坊”,旌表的是邑增生胡廷隽的副室庞氏。胡廷隽,一介秀才而已。他对外值得称道的身份,也只是个“邑增生”(明清指通过最低一级考试,取入府、县学的人,俗称秀才)。不过,胡家昔日在韩店的势力却不可小觑。俗话说“韩店街,五里长,一里一道石牌坊”。据说在这五道牌坊中,就有三个是胡家的,另外两座是宋家的孝子坊和靳家的贞节坊。在清代程之玿、常煜编纂的《潞安诗钞》中,还有一首乾隆年间岁贡、辽州训导冯敦伦写的《咏节烈靳韩氏》,想必赞美的就是靳家这座贞节坊的女主人。诗曰:
不振纲常自古难,谁知烈女出西韩。
从容誓死坚心著,慷慨殉夫大节完。
淘水冰清彰志洁,黎山松茂表型端。
即今凤阙荣旌典,万古流芳永不刋。
过去,胡家在韩店西寨沟岭上还筑有一座护村大寨,俗称胡家大寨。寨上建有三间正殿,敬关公老爷,寨内二十四小时有人值班,有地道直通村内胡家大院。足见胡家在韩店势力之大!
韩店这座节孝坊,旌表的是胡廷隽的副室庞氏。庞氏因什么事儿受到朝廷旌表?据胡家一位90高龄的李奶奶介绍:庞氏是胡家的小老婆,丈夫早逝后她独自把孩子抚养长大,并让他读书考取了功名,儿子做官以后,给他母亲立了这座牌坊。
翻阅清光绪版《长治县志》,有关庞氏的事迹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增生胡廷隽妾庞氏,守节历五十年,道光中旌,卒年八十三。事嫡抚孤甚有贤行。邑人连国珠为之传。”
据志书记载,胡廷隽的副室庞氏在她33岁的时候,丈夫胡廷隽不幸去世,她独自守寡历50年之久,享年83岁。老人对待正室的孩子如同己出,抚养自己的幼子含辛茹苦,她的贤惠善良感动了四邻,于是当地乡绅、举子联名上书朝廷,为她请旨修建了这座牌坊。当地绅士连国珠(字镇邦,号宝东,与常煜一起修订过《潞安诗钞》)为之作传。
“节孝坊”背面,阴刻着“皇恩浩荡”四个大字。大字上方,镶嵌有一块青石碑碣。碑碣记载:“道光十七年正月二十五日,本县绅士举人常煜、贡生王翊、靳搏、廪生傅步青、增生靳高、冯铎、附生牛躍鳞、陈廷瑞、傅步月、王华国等公呈:敕封孺人胡母庞太孺人节孝,吁恳请旌,以维风化,事具呈儒学。二月,蒙长治县儒学正堂孙、长治县儒学副正堂贺移县。四月,蒙署长治县正堂加五级纪录十次李详府。七月,蒙赐授潞安府正堂加五级纪录十次详司。十八年二月,蒙钦命山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加三级张详院。八月,蒙钦命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太原等处地方提督雁门等关军务、兼理粮饷加三级申,会钦命工科给事中提督山西全省学政加三级张彚题。十二月十四日,蒙礼部题请。十六日奉旨依议,钦此。”
过去,立牌坊是一件极其隆重的事情,程序也极为复杂。尤其是贞节、仁义等牌坊,要求更加严格。须经当地官府审查核实后逐级承报,最后由皇帝审查恩准,方能建造。韩店这座“节孝坊”从道光十七年正月二十五日开始呈报,到十八年十二月十六日奉旨依议,历时近两年之久;从本县绅士举人常煜等公呈,历经长治县儒学、长治县正堂、潞安府正堂、山西布政使、督察院、礼部等各级衙门,最后经道光皇帝亲批,才开工建造。
韩店这座“节孝”牌坊,给我们研究古代牌坊制度留下了珍贵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