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写下30万字小说被父亲撕毁丨你对孩子的“好”正在摧毁他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每位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只是在孩子们大胆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热爱的兴趣时,父母却在一板一眼地操控着他们的人生。在他们看来,不切实际的梦想就是不务正业,没有什么比成绩更能给他们带来荣耀。
《少年说》是一档中国青少年健康心理释放节目,节目给少年们一个登上高台向父母大胆诉说自己内心不满的机会。其中就有这样一个女孩,她从很小就开始写小说,一直坚持到现在,总结下来大概已有30多万字。只可惜这笔珍贵的财富在父亲一念之间被彻底撕毁了。
在女孩的爸爸看来,写小说就是导致成绩差的根本原因。就算文字功夫再好,那也只能为文科加分,所以爸爸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对的,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女儿对于理科的偏科。
不得不说,这是典型的失败的教育——网友直呼:这个父亲毁了这个孩子。小说没了,小说的文字也带着女孩的灵魂一起消失了。梦想和爱好是学业的绊脚石,其实这是很多家长的错误认知——你对孩子的“好”正在摧毁他们。

产生兴趣

优点和兴趣的存在并不影响一个人前方道路的发展,真正的家庭教育是要走进孩子的内心,而不是扼杀他们自以为不对的东西。
动机是激励人们进行某种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内部动力,如果孩子学业上出现了偏科的漏洞,多半是由于缺乏学科学习动力、找不到学科学习价值导致的。
学习兴趣是影响孩子学科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当父母发现孩子学科不好时,首先应该做的是帮助他们挖掘学科兴趣,或者设法让他们真正认识到学科的重要性,而不是通过打压其他兴趣爱好的方式来弥补该学科的不足。
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不适合用在教育上,父母不恰当的做法,甚至也有可能强化孩子的负面情绪,这样的孩子才是真的没了灵魂。

独立个体

小孩子对于爱好的认知基本上都依赖于父母,但是青少年不同。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觉醒,他们想要独立的愿望强烈,如果对他们肯定的爱好强加遏制,势必会引起教育上的亲子冲突。
《家庭教育:给孩子力量》认为,在青春期自我意识逐渐成熟的阶段,父母应该逐渐放松对孩子的主导权,给他们一个更好的成长空间。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以朋友的方式和他们互动,这样才能拉近彼此的距离。
孩子是一个逐渐走向完整的个体,未来要走什么样的路最终取决于他们自己。父母们在观念里需要有一个清醒的认知:孩子不是自己的附庸品。

挖掘优势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虽然兴趣爱好不能给予孩子直接的利益,但是却很可能是他们创造力和优势的体现。个性就是个体独有的并与其他个体区别开来的整体特性。
唯有发掘优势才能提高个体的独特性。
如果父母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让孩子专注于不擅长的事物上,那么很有可能他们最终都会成为一个碌碌无为的平庸之人。很多父母都把重心放在孩子的缺点上,从而忽视了对优势的挖掘。
实际上,父母没必要运用木桶效应来看待孩子的成长,毕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专业都需要有兴趣且有能力应对它的人才。
木桶效应是指一个水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部分对整体未必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父母们没必要对于孩子的短板过于敏感。

关注心理成长

《少年说》的这名女孩用一个“灵魂”一个很能引起人们思考的词汇来表达父亲的行为对自己造成的伤害有多么深刻,实际上这也反映了一种社会问题。
很多父母不注重孩子们灵与肉的结合,他们只关注孩子们身体是否健康,但却经常忽视他们内心的成长。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就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而适度的期待就是很好的中庸教育之道。
不尊重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不去理解他们想走的道路,这种一意孤行的教育怎么能算得上是为他们好呢?
家庭的尊重其实是一种无形的信任,正如心理学家所言,孩子在青春期时如果有较强的信任感、自主感和勤奋感,以后他获得成功的概率就比较大一些。所以家长们不妨尝试一下放手。
- The End -
作者 | 汤靡达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Alexia E. Metz (2018).The influence of the number of toys in the environment on toddlers’ play. Infant Behavior and Development, 50, 78–87.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