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公开圆明园被毁前的老照片,建筑气势恢宏,美得让人移不开眼
1860年,随着英法联军冲入京城,将圆明园洗劫焚烧,这一座世界著名的皇家陵园,也就因此而付之一炬。
早在康熙时期的1707年,圆明园就已经开始修筑,先后经过雍正、乾隆嘉庆数个皇帝的改装修葺,最终成为了一座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到20万平方千米的皇宫。
遗憾的是,如今的人们却无法再欣赏到这座园林的壮观,只能通过其残迹、流传下的照片和文物来隔空哀物。
2016年,英国苏富比拍卖会上,几张圆明园的旧照却引发了众人的关注,这些照片是英国摄影家菲利斯比特在1860年所拍摄下。
此时正值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已经兵临城下,而咸丰帝带着皇室匆忙出逃,北京城内慌作一团,从空无一人的园区,以及地面上的杂草不难看出,圆明园已经久失打理,然而这些完整的建筑气势恢宏,美轮美奂,完美地结合了东西风格,依然如同人间仙境一般,让人移不开眼睛。
正如法国作家雨果所说:“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而圆明园就是这样一座提供清代统治者享受的舒适园林,不过在此刻,它也成为了国家的象征。
最终这些照片以20万英镑,折合人民币170万的价格上拍,足以说明其价值的宝贵性。
而在鸦片战争结束,随着清皇室返回北京,同治慈禧也对圆明园展开了部分修复工作,目标包括20多处园区3000多间宫殿,以及万春园宫门区、敷春堂口清夏堂等地。不过因为此时的清廷,早已经财力紧张,这一个庞大的工程,在为期十个月之后就告一段落,对于慈禧而言,圆明园的被烧,无疑是她一个惨痛的伤疤,因此到了晚年,干脆眼不见心不烦,在1888年重建了颐和园,而圆明园依然被无限期搁置。
德国人恩斯特奥尔默,是为中国海关服务的外籍雇员,他在1873年,也就是圆明园焚毁的十三年后,继续拍摄了12张黑白照片,这一年同时也是同治皇帝下令重建圆明园的开始,最后因为众臣反对只能告一段落。
在恩斯特的回忆当中,此时的圆明园依然保持着一种“凄惨美”:映入眼帘的是装饰物丰富动人的颜色,白色大理石让那些色彩变得格外醒目,仿佛来到了“一千零一夜”的世界...
遗憾的是,在清末到民国这一段时间,圆明园并没有受到妥善的保护,从而遭到了进一步的破坏,驻扎在北京外,大量走马灯一样的军阀,依然想要在从圆明园的废墟当中,寻找一些残羹冷炙,不少更是将其当成一个上号的建筑材料厂,到了溥仪时代,废墟当中能用的材料,从地面的方砖、屋瓦、墙砖,再到地下的木钉和铜管道,都被搜罗得一干二净,而到了日据期间,因为鼓励开放,不少人进入园区平山填湖,开田种稻,陵园进一步面目全非。
一直到49年以后,这里被作为公园用地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种情况才得到改善和好转,也希望后世的人们,能够记住这些教训,不要再让悲剧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