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一成不变表演有魅力,相声如果一成不变表演,观众就会厌烦
自从德云社兴起之后,人们看到原来群众中还蕴藏着这么大的相声市场。而在那之前,体制内相声很大程度上是靠慰问演出赢得补贴来生存的,或者靠拉赞助,单靠一张一张卖票是不太容易维持的。
直到如今,体制内相声演出也是两条腿走路,既有政府补贴,也有一部分市场收入,但市场化程度明显还不够高。
于是有人就开始发问,同样都享受政府补贴,为什么体制内的相声演出在平时很少看到,而且不容易卖票,而很多京剧演出却能够受到欢迎,观众愿意买票欣赏?
这得从两种艺术的区别说起。
01
演出市场想让人们买票而不是获得赠票欣赏,最主要就是要奉献出有价值的演出。而什么叫有价值,这从相声和京剧的表现来说就很不一样。
对于京剧来说,可以说几乎不用什么创新,很多年前一直表演的剧目,经过一代代演员传承,如今基本不走样地还在那么演,演得不一样了,老观众反而会感觉不舒服。
这和京剧唱段的程式化直接相关,观众看的就是一成不变的一招一式,不能有什么不同。俗话说新书熟戏,观众听的就是老味道,演员在台上唱,他们打着拍子在台下应和,就是要过这个瘾。演员动不动就改腔调,观众反而不接受。
02
相比京剧,相声就是另一种状态。听相声的目的,不是因为熟悉里面的台词,就跟着一起击节而歌,最主要是要听里面的包袱儿。而包袱儿这种东西,一旦提前获知就不会发笑,因此相声是要创新而与时俱进的。
演员如果只演老段子,和100年前的传统段子几乎一样,那观众肯定不爱听。而一旦演员创新,是不是真的能把观众逗笑,也要打问号。很多相声创新最后搞得观众笑也不是,不笑也不是,简直哭笑不得,这样的相声,当然没有人愿意听。
问题这时候就会出现,这些演员不太会表演传统相声,对新相声又缺少创作能力和表演能力,因此想让观众买票观看,那就变成一件难事。
03
还不仅是体制内相声演员,而今全国的相声小剧场非常多,但是不是所有场子都像德云社一样红火,就要打一个问号。
而且即使是最受市场欢迎的德云社,在流量演员受到追捧的同时,也面临总说老段子而缺乏创新的问题。观众听相声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被逗笑,而不应该只是追星。
因此,不管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的相声团体,演员们都应该把住一根弦儿,那就是相声不可能像京剧那样,变成一招一式一成不变的固定表演艺术,否则就失去了生命力。
04
郭德纲当年之所以受到欢迎,并不是因为他说传统相声,而是他擅长将贴近当今老百姓的事情,放进传统相声的套子当中,因此他的早期表演才既有相声味道,又不失对新观众的吸引力。
另外京剧作为我们的国粹,长期以来都是受到极大的官方扶持的,相声不要指望达到这样的程度。而且事实不止一次证明,相声只要文本好表演好,观众是愿意花钱来听的,它的根本还是在市场。
如果相声表演像京剧那样长期不变,还能产生多大的吸引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