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爱50年,他向妻子提出想去见初恋,妻子回一句话,他愣在原地
娱乐新媒秀关注2021-06-25 09:42大图模式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偶作寄朗之》中写道:“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这首诗用短短十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他对老友的挂念。其实不论是友情还是爱情,藏在人心底的思念,不会因年岁久远而忘却,反而时间越久越加沉甸甸。
文学大师林语堂先生被世人认为智慧而幽默,他与妻子廖翠凤携手一生的婚姻,也是一段流传至今的佳话。其实在他心里,妻子固然是要忠贞对待的爱人,也是相依相偎的亲人,但他偶尔梦回年少的时候,也会看到窗前的一道白月光。林语堂出生于1895年的福建龙溪,他的父亲是一位教会牧师,林家家境普通,但林语堂从小聪明好学,尤其对文学表现了极大的热情。大概是因为熟读诗书赋予了他细腻的情感,林语堂的爱情细胞也比其他孩子发育得早。
他小时候有个青梅竹马,叫赖柏英,是个眉清目秀的女孩子,总是扎着两条长长的辫子。林语堂默默地对这个文静的女孩动了情,但17岁那年,他考入了上海圣约翰大学,为了求学他远走他乡。不久后,赖柏英就出嫁了。但到底是年少无知的时候的情感,虽然美好纯粹,但是不够深刻。林语堂在上海读书没多久后,通过班上的同学结识了圣玛丽女校的陈锦端,他心里顿时觉得“她生得确是其美无比”,而林语堂虽然是个穷酸学生,却也一表人才,又文采斐然,于是两个人一见钟情。
陈锦端家里是上海有名的大户,她的父亲陈天恩是当地的实业家,家境比林语堂好了不是一星半点,陈父早就为女儿挑好了一位门当户对的富家少爷。得知了女儿恋爱消息,陈天恩态度坚决,直言让他们分开。最后两个年轻人没能违抗长辈的意愿,陈锦端答应父亲不再与林语堂见面,失魂落魄的林语堂也只好放弃了这段感情。陈天恩大概也是心中过意不去,便把廖家的二小姐廖翠凤介绍给了林语堂,这廖家虽然比不上陈家富裕,但家境跟林语堂相比也是绰绰有余。
心中挂念着陈锦端的林语堂,对着廖翠凤没有表现出多少兴趣,但廖翠凤却对他很满意。廖母担心以林语堂的条件,女儿嫁过去会受委屈,但廖翠凤对此不以为意。在她看来,林语堂虽然穷,但是却有一生的才气,将来一定会大有所为。1919年,两人在父母的包办下结了婚。结婚那天,林语堂烧掉了婚书,他说婚书只有离婚的时候才用得着。虽然廖翠凤不是他心底最爱的那个人,但是既然决定娶她为妻,他就会一辈子珍视她,疼爱她。
两个人没有感情基础,但婚后的生活异常和谐,即便是赴美留学那段贫穷的日子里,两人也从没吵过架。林语堂说,婚姻就像穿鞋,穿的日子久了,就合脚了。他和廖翠凤的感情就是这样,尽管没有年少时的轰轰烈烈,却也是细水长流,温暖而美好的一生。在林语堂晚年居住的故居里,家里的每一把椅子后面都刻上了一个小小的“凤”字。这个简单的字,足以窥见他对妻子的疼惜和爱护。1969年,结婚50周年时,林语堂送给妻子一枚胸针,上书:“同心相牵挂,一缕情依依。”
但在他心里的某一处,始终会有陈锦端的影子在,也许并非是还爱这个人,而是怀念那段独一无二的感情。直到80岁那年,行走不便的林语堂从陈锦端的嫂嫂那里得知,陈锦端现居厦门,阔别多年后,林语堂想见她的心情非常迫切。廖翠凤见到丈夫这样,在他耳边说道:“语堂,你不要发疯!你不会走路,怎么去厦门?”这一句话,引得林语堂一句叹息,然后作罢。1976年,林语堂去世,他终究是没能见得上那个他思念已久的女子,但他这一生有廖翠凤的陪伴,无疑是幸福的。人生漫漫,懂得怜取眼前人才不会一再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