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尧精读《论语》第3集

关于孔子的出生年月,两千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起因在于三部经典文献中的三个不同记载。

《史记·孔子世家》记:“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史记·鲁世家》记:“(鲁襄公)二十二年,孔丘生。”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记:“(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

《春秋榖梁传·襄公二十一年》记:“冬,十月,庚子,孔子生。”

《春秋公羊传·襄公二十一年》记:“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

可以看到,《史记》中三篇文章的记载是一致的,均认为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即公元前551年;可《春秋公羊传》和《春秋榖梁传》均认为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即公元前552年,区别在于《榖梁传》认为孔子生于十月,而《公羊传》认为孔子生于十一月。

为此,后世史家打了几千年的笔墨官司,支持各种说法的史学家阵容都很庞大,而之所以出现争端,主因在于不同时期采用的历法不同。在《史记·历书》中,详细记载了中国自上古至西汉以来的历法沿革,大意是说:举凡圣王改朝换代,都必定会改定正朔,变易服色,推算天象历法,以示顺从天命。故黄帝时有《黄帝历》,颛顼时有《颛顼历》,夏朝有《夏历》,商朝有《殷历》,周朝有《周历》。

自西周末年以来,王纲不振,礼崩乐坏,历法由此混乱,战国时更是变法图强,群雄征战,再无暇关注历法。秦国在秦武王时期仍是使用周历,自秦昭王时期改用颛顼历。秦灭六国后,颛顼历遂得以通行天下。汉朝建立之初,亦沿袭秦朝的正朔服色,直至汉武帝元封七年(前104年),才制定并颁布实施了《汉历》。为此,汉武帝将当年改元太初,故后称此历为《太初历》。

《太初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统一,且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历法,因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相对应地,《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以及春秋时的《鲁历》则被合称为“古六历”。这些历法最主要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岁首不同。

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盖三王之正若循环,穷则反本。天下有道,则不失纪序;无道,则正朔不行于诸侯。

——《史记·历书》

中国古代将北斗斗柄的指向称为“建”,用以确定季节。北斗斗柄指东为春季,指南为夏季,指西为秋季,指北为冬季。又将地面按十二支分为十二方位,正北为子,正东为卯,正南为午,正西为酉。冬至时,北斗斗柄指向正北方,故称该月为子月,之后一月为丑月,再之后一月为寅月。

夏历以孟春之月为正月,称“夏正”。孟春之月,即冬至后二月,为寅月,故称“夏正建寅”。殷历以季冬之月为正月,称“殷正”。季冬之月,即冬至后一月,为丑月,故称“殷正建丑”。周历以仲冬之月为正月,称“周正”。仲冬之月,即冬至所在月,为子月,故称“周正建子”。这就是所谓的“三正”,春秋战国之际,各国历法所定之岁首大多源自此“三正”。

秦朝采用的颛顼历建亥,即以孟冬之月,亦即冬至前一月为正月。汉初沿袭秦制,至汉武帝太初历改用夏正。在此后的两千多年间,除武则天为改唐为周而一度使用周正外,中国历法皆使用夏正,故又称中国农历为“夏历”。就司马迁作《史记》时所用的夏正而言,夏历是以正月为岁首,殷历是以十二月为岁首,周历是以十一月为岁首,颛顼历是以十月为岁首。

由于各种历法所用岁首的不同,常给不明就里的读者在阅读史书时带来困扰,总以为是作者笔误。譬如,姚尧在《笨蛋,问题在战略》一书中写道:“从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十一月宋义在帐前被杀到汉元年(前206年)一月项羽天下分封,前后共计十四个月的时间。”便有多名读者提出疑问,说前207年十一月之后的两个月就是前206年一月,哪里来的十四个月呢?殊不知,按照秦汉之际所用的颛顼历,岁首即夏历十月,故在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十一月之后的各月分别是秦二世三年十二月、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再然后就是汉元年(前206年)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一月,合计十四个月。

同样的道理,《榖梁传》称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十月庚子,《公羊传》称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十一月庚子,若以正月为岁首,则孔子生年当算作鲁襄公二十一年;若以十月为岁首,则孔子生年当算作鲁襄公二十二年,此即诸史书及史家争论不休的缘由。

鲁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在鲁国推行“堕三都”,对此,春秋三传皆有明确记载:“经:十有二年,夏,叔孙州仇帅师堕郈。季孙斯、仲孙何忌帅师堕费。”其中《公羊传》还特别注解道:“曷为帅师堕费郈?帅师堕费?孔子行乎季孙,三月不违,曰:‘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于是帅师堕郈,帅师堕费。雉者何?五版而堵,五堵而雉,百雉而城。”

然而,《史记·孔子世家》对此的记载却是:“定公十三年夏,孔子言于定公曰:“臣无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使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于是叔孙氏先堕郈。季氏将堕费,公山不狃、叔孙辄率费人袭鲁。”由此可见,《春秋》记于鲁定公十二年的事,《史记》记在了鲁定公十三年。与记录孔子的生年一样,《史记》此处的记载又较《春秋》晚了一年。

堕三都功亏一篑后,齐人送女乐以离间鲁国君臣,孔子因心灰意冷而去鲁。对此,《史记·鲁周公世家》的记载是:“(定公)十二年,使仲由毁三桓城,收其甲兵。孟氏不肯堕城,伐之,不克而止。季桓子受齐女乐,孔子去。”《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的记载是:“鲁定公十二年,齐来归女乐,季桓子受之,孔子行。”《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是:“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锄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孔子遂行,宿乎屯。”

可以看到,对于孔子去鲁的时间,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相当混乱,《鲁周公世家》及《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记在鲁定公十二年,而《孔子世家》记在鲁定公十四年。尤为荒谬的是,若孔子果如《孔子世家》所记的于定公十三年堕三都,又怎么可能如《鲁周公世家》及《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所记的于定公十二年去鲁?

或许正是由于各国历法的不同,这才导致司马迁在记载孔子的生平时频繁出现偏差。因此,在确定孔子的生年时,我们更倾向于采信《榖梁传》和《公羊传》中所说的“鲁襄公二十一年”,而不能采信《史记·孔子世家》里所说的“鲁襄公二十二年”。

那么,孔子究竟是生于《榖梁传》所说的十月庚子呢,还是《公羊传》所说的十一月庚子?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历法源自观象授时,而人类最早认识的天体就是太阳和月亮。月亮本身不发光,其盈亏变化是由于太阳光反射所形成的,其迎着太阳的半球是亮的,背着太阳的半球是暗的。当月亮绕地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连线时,正是背对太阳的暗半球朝向地球,因而地球上的人们完全看不到月亮。人们将这一天称为“朔日”,作为每个月的第一天。

清朝学者崔述《洙泗考信录》记:“《春秋》是年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则庚子乃十月之二十一日,既无闰月则十一月中不得复见庚子,故今从《穀梁》。周正之冬十月,则今夏正之秋八月也。”意思是说,鲁襄公二十一年十月的庚辰日是朔日,即十月初一,则以此推算,辛巳日是十月初二,壬午日是十月初三,庚子日是十月二十一,而在十一月是找不到庚子日的。因此,崔述认为当采信《榖梁传》所记之十月庚子日。又由于《榖梁传》采用的是周正,故其冬十月当对应于夏正的秋八月。

又清朝学者孔广森《公羊通义》记:“陆德明《释文》谓‘庚子孔子生,传文上 有十月庚辰,此亦十月也。一本作十一月庚子。’今以十月庚辰朔校之,知旧作十一月者误,故定从《释文》本。”意思是说,《公羊传》的记载是有两个版本的,一个版本说孔子生于十月庚子,另一个版本说孔子生于十一月庚子,经由十月庚辰为朔日来推算,生于十一月庚子的这个版本是错的,故采信十月庚子的说法。

综上所述,我们现在可以正式得出结论,即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即公元前552年),周历十月庚子日(即二十一日),夏历(即农历)八月二十七日。

(0)

相关推荐

  • 春秋纪(秋)十九

    周简王十四年.鲁襄公元年[公元前572年] 春,正月,己亥,鲁仲孙蔑会晋栾黡.宋华元.卫宁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围宋彭城.[公羊传].[穀梁传].[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晋降彭城而归诸宋,以 ...

  • 春秋纪(冬)三十一

    周敬王二十四年.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 春,孔子适陈.[史记.陈杞世家].[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孔子去卫适陈,途中见二女采桑.子曰:"南枝窈窕北枝长."答曰:" ...

  • 春秋纪(冬)一(周灵王二十七年、鲁襄公二十八年【公元前545年】)

    周灵王二十七年.鲁襄公二十八年[公元前545年] 春,鲁无冰.[公羊传].[穀梁传] 慎曰:"今兹宋.郑其饥乎?岁在星纪,而淫于玄枵,以有时灾,阴不堪阳.蛇乘龙.龙,宋.郑之星也,宋.郑必饥 ...

  • 春秋纪(秋)二十一

    周灵王六年.鲁襄公七年[公元前566年] 春,郯子来朝鲁,始朝襄公也.[公羊传].[穀梁传] 夏,四月,三卜郊,不从,乃免牲.[公羊传].[穀梁传] 孟献子(孟孙蔑)曰:"吾乃今而后知有卜筮 ...

  • 春秋纪(夏)一(周庄王三年、鲁桓公十八年【公元前694年】)

    周庄王三年.鲁桓公十八年[公元前694年] 春,正月,鲁桓公将有行,遂与文姜如齐.申繻曰:"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也,谓之有礼.易此,必败."桓公不听,与夫人姜氏遂如齐,会齐襄公于 ...

  • 网文:孔子生日

    转载 2021-04-22 00:58:01 就目前看,孔子生日主要说法有两种,即周灵王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七日,即中曆二一四八庚戌年八月二十七日,西曆前551年10月4日.或者说是周灵王二十年十一月二十 ...

  • 春秋纪(夏)三十二

    周襄王二十七年.鲁文公元年[公元前626年] 约本年,秦楚联姻. 昔我先君穆公及楚成王,实戮力同心,两邦若壹,绊以婚姻,袗以齐盟.曰:'世万子孙,毋相为不利.亲即丕显大神巫咸而质焉. 唯王正月初吉,庚 ...

  • 姚尧精读《论语》第2集

    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明确记载孔子是其父母野合而生,那么这个"野合"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后世史家对此众说纷纭,最直接的说法就是取其字面意思,即叔梁纥与颜徵在[1]于田野 ...

  • 姚尧精读《论语》第1集

    孔子家世 <汉书·艺文志>上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由 ...

  • 姚尧精读《资治通鉴》第69集

    张敖失国 [原文]十二月,上还,过赵.赵王敖执子婿礼甚卑:上箕倨慢骂之①.赵相贯高.赵午等皆怒曰:"吾王,孱王也!"乃说王曰:"天下豪杰并起,能者先立.今王事帝甚恭,而帝 ...

  • 姚尧精读《股票作手回忆录》第2集

    [译文] 我注意到,无论行情是上涨还是下跌,股价可说是,总在展现某种特定的惯性.类似的案例数不胜数,将其形成判例后,即可作为我分析预测行情的指引.当时我年仅十四岁,但脑海中已经积累了数百个观察实例.于 ...

  • 姚尧精读《资治通鉴》第67集

    [原文]初,匈奴畏秦,北徙十余年.及秦灭,匈奴复稍南渡河①. [白话]起初,匈奴畏惧秦朝,向北迁徙了十多年.待到秦朝灭亡,匈奴又再次逐渐南渡黄河. [姚注] ①南渡河:黄河的流向呈"几&qu ...

  • 姚尧精读《资治通鉴》第68集

    白登之围 [原文]上自将击韩王信,破其军于铜鞮,斩其将王喜.信亡走匈奴:白土人曼丘臣.王黄等立赵苗裔赵利为王,复收信败散兵,与信及匈奴谋攻汉.匈奴使左.右贤王将万余骑,与王黄等屯广武以南,至晋阳,汉兵 ...

  • 姚尧精读《资治通鉴》第66集

    十八功侯 [原文]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洛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q ...

  • 姚尧精读《资治通鉴》第65集

    兔死狗烹 [原文]六月,壬辰,大赦天下. [白话]六月,壬辰日,刘邦大赦天下. [原文]秋,七月,燕王臧荼反:上自将征之. [白话]秋季,七月,燕王臧荼反叛,刘邦亲自领兵征讨. [姚论] 刘邦刚登基称 ...

  • 姚尧精读《资治通鉴》第64集

    巩固政权 [原文]彭越既受汉封,田横惧诛,与其徒属五百余人入海,居岛中.帝以田横兄弟本定齐地,齐贤者多附焉,今在海中,不取,后恐为乱.乃使使赦横罪,召之.横谢曰:"臣烹陛下之使郦生,今闻其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