幔亭峰影蘸晴川—武夷山游记

幔亭峰影蘸晴川

—武夷山游记

作者 Apple wang

流好多汗登山峰,好汉

品好多茶观风景,雅仕

人生,

不同态度,一样享受,

不必纠结!

祖国名山大川多不胜数,在福建省和江西省交界处有一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它就是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名闻遐迩的武夷山。

武夷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虽比不上黄山的壮美、华山的惊险,然而它婉约毓秀,九曲回肠,同样具有神州河山“大家闺秀”的气韵丰姿。在这片连绵不断的山脉中,溪畔山涧、秀岭峰巅、岩穴崖壁遍布,大量古老珍稀的植物物种以及爬行类、两栖类和昆虫类动物繁衍生息,独特的丹霞地貌享誉海内外。

古往今来武夷风光名扬天下,宋代诗人陆游有《游武夷》诗赞之:“少读封禅书,始知武夷君。晚乃游斯山,秀杰非昔闻。三十六奇峰,秋晴无纤云。空岩鸡晨号,峭壁丹夜暾。巢居寄千仞,鸿荒想羲轩。风雨蜕玉骨,难以俗意论。丹梯不容蹑,修蔓亦畏扪。溯流进小艇,愧惊白鸥群。”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郭沫若先生游览武夷山时为明山秀水所陶醉,吟岀了“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武夷一小丘”的诗句,一时传为佳话。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武夷山这三教名山,自秦汉以来成为羽流禅家栖息和儒家学者倡道讲学之地,朱子理学便是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在哲学和政治方面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先人生活和先贤足迹遍及之处在武夷山留下了深厚的人文积淀,诸如九曲溪两岸有高悬崖壁数千年不朽的架壑船棺、有鸿儒大雅的书院遗址、有堪称中国书法艺术宝库的历代摩崖石刻、有僧道的宫观寺庙,尤为珍贵的还有体现2200多年前“现代化城市”的汉代王城遗址。武夷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自然山水同人类思想情感的紧密相融,塑造了武夷山天人合一的儒雅、和谐之美!

水不在深,“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武夷山这九曲溪奇观和三十六峰、九十九岩胜景构成了一幅水墨丹青的天然画卷。“溪流九曲泻云液,山光倒浸清涟漪”,九曲溪这一条“中国最美的溪流”是武夷山首届一指的著名景点。九曲溪发源于武夷山脉的主峰黄岗山,全长约10公里,山挟水转,水绕山行,每一曲都有不同景致的山水画意。

我们从九曲码头乘竹筏顺流而下,一览两岸的山光水色。九曲溪水质清澈,浅处大小形异的卵石透明可见,深处水面如一张绿毯随风摇曳。在溪流转弯处,由于湾道变得狭窄,竹筏瞬间加速,夹缝中溅起的水花晶莹如玉,偶有珠点喷射到脸颊或手臂,顿觉冰凉清爽。岸边绿草如茵,碧树成林,各种鸟鸣声伴唱着潺潺溪流变奏出一首首优美的山水交响曲。蓝天下白云朵朵,远处峰峦澄岚缈缈,旅人一路漂流一路放歌,欢声笑语里,把快乐撒在了每一曲的山水间。

山不在高,武夷山天游峰山峰的海拔虽然只有400多米高,却是壁立万仞!攀登天游峰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天游峰有上、下游之分,上有一览亭为上天游;下有崎岖丘为下天游。一览亭濒临悬崖,高踞万仞之巅,凭栏四望,可见云海茫茫,群峰悬浮,九曲蜿蜒,竹筏轻荡,徐霞客至此曾赞之:“其不临溪而能尽九曲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

登高望远虽为人生一大乐趣,然八百多级陡峭台阶还是使得我们几位年纪稍长者望而却步,只能移步至位于下天游的茶室品茗聊天,感受“飞泉响落睛疑雨,古木浓荫夏亦寒”的另一番情趣。

武夷产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栽制茶叶,宋代列为皇家贡品,其中大红袍被称为中国茗苑中的奇葩,素有“茶中状元”之美誉。作为视喝茶为“家常便饭”的潮汕人,来到武夷山一睹大红袍母树的风釆无疑是美事一桩。我们来到九龙窠山下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宋代朱熹的一首咏茶诗:“武夷高处是蓬莱,采取灵芽余自栽。地僻芳菲镇长在,谷寒彩蝶未全来。红裳似欲留人醉,锦幛何妨为客开。咀罢醒心何处所,近山重叠翠成堆。”吟诵诗句已使人有未见茶树先闻其香之感。

小憩之后,我们沿着蜿蜒小径闲步而上,峡谷中的山泉从身旁涓涓流过,茶园里飘来的阵阵清香怡人心脾。在千丈峭壁前,只见壁上仅存的6株大红袍母树枝繁叶茂,虽历经数百年光阴而依旧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将顽强的生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杯清茶谈笑间就是人生。稍做休憩,在上天游的台阶前打了退堂鼓的我们,在幽暗潮湿狭陡的一线天洞口前却是不甘落后,欣然与后生一起同行,奋力攀登,体验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这武夷山的一线天,在全国同类景点中有两个之最:最长100多米,最窄处30多公分。在岩洞抬头仰望,但见岩顶裂开一罅,就像是利斧劈开一般,从中漏进天光一线,宛如跨空碧虹,鬼斧神工之奇令人叹为观止。我沿着夹缝的陡峭台阶一步步攀登,当来到山顶时,眼前豁然开朗,近谷远峰、蓝天白云尽收眼帘,刚才步步惊心的紧绷状态顿时“云消雾散”,陶然似醉的情愫油然而生。

《论语》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武夷山峰峦叠嶂、绿水长流,既为历代文人雅士、墨客高僧所钟情,如今更是成为广大游客观光赏景的青睐之处。寄情山水,于大自然造化中感悟智慧和道德的真谛,此行不虚也。

2017年7月31日于汕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