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的抑制作用

克唑替尼是一种有效的ALK抑制剂,在临床试验中非常有效。除可以抑制ALK外,还显示出抑制c-Met酪氨酸激酶的活性。研究人员进行了一个开放标签、多中心1期试验,在ALK重排突变肺癌患者扩展队列中评估了克唑替尼的不良事件特征和疗效。

临床病理学特征

在剂量递增期间,接受克唑替尼治疗的2名ALK重排FISH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症状显著改善,因此对ALK重排非小细胞肺癌进行大规模前瞻性筛查,入组扩展的分子队列。

研究中心使用FISH筛查了约1500名ALK重排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研究方案对提交筛查的非小细胞肺癌亚型没有限制。然而,随着与ALK阳性相关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出现,筛选出的腺癌越来越多。

ALK重排FISH阳性的82名患者的特征参见上表。总体而言,入组患者年龄小于肺癌患者平均年龄,从未吸烟或既往轻度吸烟史(≤10包年)。在组织学分析中发现肿瘤主要是腺癌。有81名患者可获得既往治疗的信息,76名患者(94%)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种治疗,5名接受克唑替尼作为一线治疗。

对ALK抑制的反应

研究人员评估了82名FISH阳性ALK重排患者,包括2名在剂量递增期间接受治疗的患者,以获得反应情况和安全性。按照RECIST标准,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和韩国研究中心的46名患者确认部分反应,1名完全反应,总反应率为57%。另外27名患者(33%)疾病稳定,包括5名部分反应未经证实但被归类为疾病稳定的患者。第8周的疾病控制率为87%(82名患者中的71名)。

在82名患者中,6名(7%)在第一次再分期扫描时疾病进展。在两个治疗周期后,两名患者(患者1和患者2)的疾病负担增加超过20%。3名患者(患者4、8和20)靶病变疾病稳定但同时新病变发展,因此这些患者被归类为疾病进展。一名患者(患者16)在第1周期早期CT扫描的基础上肿瘤消退25%,但随后在方案指定的再分期时肿瘤负荷增加超过20%。两名患者病情突然恶化,这可能是由急性并发症(血栓形成和急性肺出血)引起的,并且无法通过放射学评估反应。

安全性和不良事件

在扩展队列中主要接受250mg每天两次治疗的82名患者的安全性数据参见上表。

最常报告的不良事件是1级恶心和腹泻。34名患者(41%)报告轻度视觉障碍,症状通常随着接受治疗的时间长度增加而改善;其中接受详细眼科检查的3名患者未发现异常。

肝转氨酶水平的升高通常为1级或2级;4名患者(5%)和5名患者(6%)分别观察到3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通常发生在第2治疗周期;1名患者出现4级ALT升高。

这些事件在克唑替尼停止后逆转;转氨酶水平升高的5名患者中,4名能够以较低剂量继续接受治疗而不再发生剂量限制性毒性。1名3级ALT 患者剂量减少后因3级ALT复发而停用克唑替尼。

治疗持续时限

数据截止后,在82名患者中,63名(77%)继续接受克唑替尼治疗。平均治疗时限为6.4个月,随访持续进行。

该试验的目的不是将无进展生存作为终点;在编写研究方案时,没有预料到在ALK重排患者中观察到的反应,并且没有确立ALK阳性患者的统计预定的入组目标。此外,接受克唑替尼的ALK阳性患者的治疗史存在异质性。无进展生存期的中位随访时间为6.4个月,6个月时无进展生存率估计为72%。

参考文献:

https://dx.doi.org/10.1056%2FNEJMoa1006448

本内容为医伴旅版权所有,欢迎分享转载!

医伴旅:寻找优质医疗资源,伴您走上康复之旅!

(0)

相关推荐